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華爾街落難 全球經濟受影響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0日 06: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華爾街街頭,騎警正在巡邏。

本報記者與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科恩(中)合影。

  本報記者踏訪美國近距離深度觀察美國社會現狀

  近距離深度

  觀察美國社會

  “佔領華爾街”運動剛一開始,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就奮筆疾呼,“美國到了該做出改變的時候了。”如今,運動已逾兩月,它會對美國的政治格局帶來哪些影響?美國的經濟政策是否會做出改變?風波不斷的歐債危機是否會影響美國經濟?如果美歐兩強經濟實力削減,世界經濟格局又會迎來怎樣的變化?……最近,記者實地踏訪美國,採訪經濟學、政治學名家,試圖為這些問題找到答案。

  文、圖 本報特派美國記者 肖歡歡、王俊

  美國政治或更加分裂 

  由於抗議者要求在改革中增加針對富人加稅、限制金融街高級管理人員的高福利、支持工會組織、增強對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制度的保護,使這次運動帶上了明顯的左翼色彩。 

  哥倫比亞大學資深政治學教授珍妮科恩從“佔領華爾街”運動一開始便對行動進行了深入研究。由於她本人是中立派,既非運動的支持者,也非反對者,被視為對這場運動研究的權威。

  其實,早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民眾就曾佔領華爾街。科恩參加了當時的運動。

  科恩説,當初自己參加那場運動時,並沒想著去佔領或改變什麼,只是想製造影響力,影響那些弱勢群體。但事實上,行動的確影響到越戰的結束。現在的運動和當時不同,40多年前的那場運動有領導者,而今天的沒有。

  由於抗議者要求在改革中增加針對富人加稅、限制金融街高級管理人員的高福利、支持工會組織、增強對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障制度的保護,使這次運動帶上了明顯的左翼色彩。這不由讓人們想起美國保守政治勢力中的另外一派——茶黨。很多人也擔心,“佔領華爾街”的組織者會不會發起另外一個類似“茶黨”的政黨,讓美國國內政治勢力更加分裂?

  科恩認為,儘管示威者是否會成為類似茶黨的組織尚不明朗,但這場運動勢必進一步加劇美國民主、共和兩黨之間的分裂,這場帶著左翼色彩的抗議運動可能成為對右翼茶黨運動的平衡。因為兩黨在多次公開談話中對運動的態度截然相反。奧巴馬勢必借機將矛頭指向共和黨人,指責國會中的共和黨人阻撓金融監管改革法案的實施,進而爭取中産階層選民。而“佔領者”們抗議的貧富不均,要求華爾街“吐出霸佔的財富”,顯然與和共和黨的主張是相悖的。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埃裏克坎托早在運動發生後幾天就坐不住了,指責“佔領華爾街”者是“破壞公共秩序的暴徒”。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周琪也分析認為,“佔領華爾街”運動的矛頭既指向華爾街和共和黨,也針對現任的奧巴馬政府。一些運動的組織者表示,他們並不想同任何政黨合作。正因如此,儘管以奧巴馬為代表的許多民主黨政治家對運動表示出了“同情”,但他們同時也對示威持謹慎態度,因為,對運動的認同雖然可以鞏固奧巴馬的支持陣營,但也會使民主黨政治家們因此而疏遠佔人口多數的中間選民,而獲得這部分人的支持是贏得大選的關鍵。

  不過,“佔領華爾街”運動主要組織者布裏安娜告訴本報記者,他們不會去考慮成立一個政黨。他們只是想發起一場非暴力的政治運動,喚醒美國民眾和政府。

  記者觀察

  人性貪婪自大

  危機週而复始

  危機,危機!無論是在華爾街現場還是在學者辦公室,走訪美利堅十余天,記者聽到最多的就是這兩個字:因為金融危機失業高企,少數民眾走上紐約街頭抗議;因為金融危機債臺高築,部分歐洲國家甚至面臨著國家信用破産的風險。而此時,距離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還只有3年時間。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金融危機如附骨之蛆驅之不去?或者説,金融危機為何總是週而复始?它是否真如美國前財長漢克保爾森所言,每隔4到8年就捲土重來?

  金融危機除了週期性,還有相似性。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肯尼斯羅格夫與他人合作,耗費7年時間,對近800年來的金融危機進行全面梳理,“在進行研究之前,我們會把不同經濟體制的影響考慮進去。但研究完成之後,我們驚訝地發現,即便是不同的政治體系,不同的貨幣制度,不同的法律框架,不同的歷史背景,發生的金融危機幾乎完全相同。我們拷問自己,這是為什麼?”

  答案就在人性本身。人性是貪婪的,嚴密如銅墻鐵壁般的監管體系,也會被金錢堆砌的金剛鑽鑿出洞來;人性又是自大的,那些監管層總是相信,他們是聰明的,他們有能力防範金融危機的發生,“這次會不一樣”,但事實一次次證明,這次其實就是一樣。

  “貪婪是好的,貪婪是人類前進的動力。”在奧斯卡獲獎影片《華爾街》中,關於貪婪有很長一句臺詞。影片拍攝于1987年,但即便放在今天,這樣的聲音也同樣振聾發聵,引人深思。

  (王俊) 

  2012年總統選舉增變數

  挽救經濟政策

  根本難以奏效

  “三年前的2008年,身處金融危機的美國民眾在傾聽奧巴馬贏得選舉後的演講時充滿了希望。但如今,奧巴馬的許多承諾都未兌現。”科恩説。

  向富人多徵稅是奧巴馬救經濟的政策之一,而共和黨卻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減稅救經濟的策略。奧巴馬原計劃要在2012年對年收入25萬美元以上的家庭多徵稅,結果根本行不通。在9月推出的就業法案中,奧巴馬又提出對年收入100萬美元以上的家庭多徵稅,但仍被國會阻攔。國會眾議院議長博納更是抨擊奧巴馬搞“階級戰爭”。按照2010年美國稅務部門的統計,美國年收入最高的前25%人群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佔聯邦徵收個人所得稅的總額的86.59%。中産階級上層和高收入家庭是美國政府個人所得稅的主要來源,美國個人所得稅八成以上是來自美國1/4的高收入家庭。而共和黨人卻認為美國領取政府救濟的人太多了,他們的生活太好了,要削減政府化在社會保障和福利上的支出。

  “當任職時,奧巴馬接手了兩場戰爭、非常糟糕的經濟狀況以及財務上的巨大赤字。這都是拜共和黨所賜。克林頓時期我們是有盈餘的。在美國的立法結構中,總統的權限其實是非常有限的——反對黨掌控國會或國會一院時尤其如此。對外,非常強,幾乎可以做所有事情,但對內,我們的結構卻是很混亂的。共和黨會把奧巴馬提出的對經濟、民生領域有利的政策全否認掉。”科恩説。

  她表示,政府加強對金融業的監控太弱了,很大原因選擇了一個不稱職的財政顧問。“應該選普林斯頓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保羅克魯格曼做總統的顧問,而不是蓋特納。”科恩説:“很可惜,他沒有一個非常民主的國會去輔佐他。所以,他能做的其實很少,卻落得罵名。”

  國會不合作也使奧巴馬挽救經濟的政策難以奏效。為提振美國疲弱的經濟增長,奧巴馬政府9月提出總額4470億美元的“就業促進法案”並提交國會。奧巴馬原本計劃該法案在10月整體性通過國會,但該法案國會表決通過至今沒有下文,包括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多個就業促進法案都石沉大海。“很顯然,這是共和黨在故意設置障礙。”科恩説。

  科恩分析説,這場運動將直接關係到2012年的總統選舉。在經濟增速始終在1%低速徘徊、失業率高居9%不下的情況下,共和黨候選人都覺得自己有機會和奧巴馬一決雌雄。如果這場運動如果規模擴大、事態惡化,最終形成社會動蕩的話,那將對美國經濟將是一場災難,那無疑對在野黨是有利的。

  “但這次運動並沒有組織性,在可控範圍之內。如果奧巴馬贏的話,運動其實是幫了他的忙。”科恩説,“如果他真的關心人民的話,如果他贏的話,就有很大機會改變現在的法律。因為第二任總統有更大權力。”

熱詞:

  • 華爾街
  • 經濟增速
  • 經濟政策
  • 全球經濟
  • 佔領華爾街
  • 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