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視頻 >

[世界週刊]視線:“伊戰”疑雲(20111113)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3日 23: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4C994D956E374a23AE65504B86A80679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本週,一度淡出人們視線的伊朗核問題再成焦點。

    在維也納,國際原子能機構發佈了對伊朗不利的核報告;幾乎與此同時,就傳出以色列和美國將軍事打擊伊朗核設施的消息。

    是不謀而合還是默契在先?利比亞戰爭剛剛消停,另一場戰爭難道又要降臨中東?伊朗局勢再度緊張與今年的中東大變局有何關聯?本期視線,我們關注籠罩在伊朗上空的戰爭疑雲。

    伊朗革命衛隊發言人 謝裏夫:今天下午1點半,革命衛隊的一個基地發生了爆炸,當時這個武器庫正在搬運軍火。

    11月12號,伊朗一個軍火庫突然發生爆炸,至少17人死亡,15人受傷。

    由於此前,以色列和美國曾威脅要襲擊伊朗核設施,當天的爆炸一度引發恐慌。

    2007年2月以來,伊朗已經生産了4.9噸低純度濃縮鈾,其中一些提純到20%。

    2008年和2009年,伊朗建立了模擬核爆炸的計算機模型,並進行了核引爆裝置的實驗。

    2000年以來,伊朗在帕欽基地建造一巨型容器,試驗爆炸壓縮。

    伊朗進行了核彈頭計算機建模,並在研發可用於流星-3型中程導彈的核彈頭。

    11月8號,國際原子能機構發表伊核報告,儘管報告並未給出伊朗是否在研製核武器的明確結論,但以色列和美英法等國都以此向伊朗施壓。

    美國國務卿 希拉裏克林頓:伊朗對其核計劃一向持欺騙和否認態度,未來幾天,我們希望伊朗,就(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中提出的嚴重問題做出回應,美國將與夥伴國和盟國保持密切磋商,討論向伊朗施壓的途徑。

    英國《每日郵報》稱,由於擔心伊朗很快研製出核武器,以色列最快將在聖誕節前後對伊朗核設施進行空中打擊,英國也已準備派軍艦馳援海灣。

    戰爭陰雲密布。點燃核危機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這份報告是否真實可信?以色列真的要據此發動戰爭嗎?

    伊朗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 蘇丹尼耶:不幸的是,這份報告並不平衡,不專業,大多出於政治目的。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除本機構的信息外,還採納了美國、以色列等10個國家的情報。報告當中提到了一個神秘的外國專家。

    英國《每日郵報》稱,這位外國人為伊朗提供了關鍵核技術,他就是前蘇聯核專家維亞切斯拉伕丹尼連科(Vyacheslav Danilenko),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丹尼連科曾幫助伊朗研製了可引發核子鏈式反應的高精度引爆裝置R265發生器。美國《連線》雜誌披露,丹尼連科曾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承認,1996年到2002年期間他曾在伊朗工作過。

    本週,國際原子能機構發表的報告似乎與這個時間點吻合。報告説,至少到2003年底之前,伊朗曾“有組織有系統地”從事“與核爆炸裝置有關的”活動,而“不那麼系統”的工作可能一直持續到去年。

    但,11月10號,丹尼連科對俄羅斯《生意人報》表示:“我不是核物理學家,也不是伊朗核計劃的創始人。”

    據伊朗半官方的法斯通訊社報道,國際原子能機構報告所引用的附件內容,大多來源於一台筆記本電腦內的波斯文資料,而這些資料是根據黑市上買來的材料偽造的。

    儘管美國聲稱電腦是2004年從德黑蘭一位核科學家那裏偷來的,但《洛杉磯時報》援引一位以色列情報官員的話説,這些資料與以色列獲得的情報“高度相像”,有可能來自伊朗反政府的“人民聖戰者組織”。

    伊朗總統內賈德則把矛頭指向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

    伊朗總統 內賈德: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是由美國官員提供的,我很遺憾天野之彌先生,違反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規定成了美國的傀儡,為什麼天野之彌先生,不發表有關美國和它盟友的報告呢。

    對天野之彌提出質疑的,還有亞洲時報撰稿人艾斯克瓦爾(Pepe Escobar)。他找到了維基揭秘的一份電文。

    2009年10月16號,美國外交電文。

    天野之彌在獲得美國鼎力相助、鎖定總幹事職務後,曾向美國駐維也納大使戴維斯許諾:儘管77國集團要求他保持客觀中立,但在每一個關鍵的戰略決策上,他都會與美國保持高度一致,不管是任命高級官員還是處理伊朗核問題。

    而讓人引以為戒的,還有點燃伊拉克戰爭的虛假情報。

    北京大學阿拉伯語系 北京大學阿拉伯語系 吳冰冰副主任副主任:我們不能不想起2003年(美國)打擊伊拉克,開始説有情報顯示,伊拉克試圖從尼日爾獲得核材料,但事後證明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所以僅僅根據現在……國際原子能機構,一方面的判斷來證明伊朗是怎麼樣的,我覺得這本身,值得再打一個問號。

    李梓萌:正所謂箭在弦上,引而不發。

    美國、以色列與伊朗之間圍繞核問題的鬥法尚未見分曉,西方媒體擂鼓造勢的聲音已經震耳欲聾了。

    那麼伊朗遭受打擊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伊朗會不會成為第二個伊拉克或者利比亞呢?

    11月2日,居住在以色列中部的民眾看到一個拖著白色尾跡的飛行物直衝雲霄。

    以色列軍方隨後發佈消息,以色列進行了一次“火箭推進系統”測試。

    但外界猜測,這是以軍在試射“傑裏科”-3型彈道導彈,潛在目標就是伊朗核設施。

    “傑裏科”-3型導彈射程估計在4500到6000公里之間,據信可以攜帶核彈頭。

    第二天,以色列霍隆地區警報大作。

    一枚導彈從天而降,造成平民傷亡。

    身穿防化服的以色列軍警緊急趕來,展開救援。

    正當有人以為戰爭打響之時,以色列軍方聲明,這只是一次例行演習,戰爭沒有爆發,演習也與伊朗無關。

    然而,以色列近來動作頻頻,不由得讓人産生更多的聯想。

    10月26日,以色列14架F-16戰鬥機飛往意大利撒丁島,與意大利空軍進行了聯合演習。演習不僅包括遠程奔襲,還有空中加油和突破防空導彈等針對性很強的科目。

    這到底是戰爭的前奏,心理戰的威懾,還是對美歐的施壓?在德國《明鏡週刊》看來,以色列此舉是想告訴舉棋不定的西方國家,如果你們不動手,以色列就要自己單刀赴會了。

    北京大學阿拉伯語系 吳冰冰副主任:以色列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所以只要伊朗有一點動作的話,以色列可能都覺得要消滅在萌芽狀態,否則如果你做大的話,可能那時候想對你採取措施,已經晚了,這是以色列的一貫主張。

    美國、以色列、歐洲,曾被看做鐵三角(圖示),最近這組關係卻出現了裂痕。

    11月3號,巴黎20國集團峰會。

    記者無意間聽到了美法總統間的閒聊。

    薩科齊:內塔尼亞胡,我真受不了他。他是個騙子。

    奧巴馬:你覺得他煩,可我得天天和他打交道。

    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反以總統”,這是美國思想家雜誌給奧巴馬的封號。

    由於奧巴馬父親的穆斯林背景、和他希望與穆斯林世界改善關係的姿態,奧巴馬並不受以色列強硬派的歡迎。

    但明年就是美國大選,尋求連任的奧巴馬不得不有求於實力強大的猶太人院外集團。

    這幾天,美國白宮正忙著與以色列修補關係。

    《經濟學家》雜誌猜測,迫於國內政治壓力,不排除弱勢總統奧巴馬在攻打伊朗問題上與以色列一起鋌而走險。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 圖納:我不想排除任何可能性,但我也不想説什麼是可能的,我們正在尋找施壓的辦法。

    11月12號,英國《經濟學家》報道:

    伊朗核設施分佈範圍廣,估計以色列的三大打擊目標是:

    納坦茲鈾濃縮工廠

    阿拉克重水反應堆

    布什爾輕水反應堆

    11月2號,英國《衛報》報道:情報顯示,伊朗正把離心機等設備轉移到福爾道燃料濃縮廠,福爾道依山而建,深藏地下。

    11月2號,英國《衛報》援引英國官員的話説,伊朗把核設施轉入地下估計要12個月,如果錯過這段時間,就錯過了摧毀伊朗核設施的最佳時機。

    清除敵國核設施,在以色列的歷史上並非沒有先例。

    1981年6月7號,以色列空軍發動巴比倫行動,奇襲了伊拉克即將完工的的奧斯拉克核反應堆。結果被拔掉了核牙齒的薩達姆在1990年海灣戰爭和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一潰千里。

    2007年9月6號午夜,以色列對敘利亞代爾.埃茲-祖爾(Deir ez-Zor)地區的核反應堆實施了空襲。

    兩次行動都出其不意,也沒有遭到對方的報復。

    但伊朗情況不同。

    伊朗最高領袖 哈梅內伊:2011年11月10日,我們會用威脅來回應威脅,如果誰膽敢有侵犯伊朗的想法,就準備好迎接我們的耳光和重拳、

    儘管遭受了西方長達30年的經濟制裁,伊朗的軍事實力依然強于伊拉克和敘利亞。

    它扼守海灣戰略要地,一旦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國際市場原油供應將每天減少600萬桶,油價有可能從目前的接近100美元飆升到300-400美元。

    而其地緣政治的影響也是不得不考慮的要素。

    美國國防部長 帕內塔:我們必須要注意意想不到的後果,不只是可能無法阻止伊朗擁核,更重要的是會對這一地區造成嚴重影響,會對美國駐軍造成嚴重影響。

    正是忌憚于種種後果,2008年5月14日,時任美國總統布什曾突然訪問以色列,要求以方放棄轟炸伊朗核設施的計劃。以色列隨後得到了美國為其升級反導系統和出售鑽地炸彈的補償。

    李梓萌:分析當前的伊核緊張局勢,我們不能不想到今年中東總體的局勢演變。今年以來阿拉伯國家的大變局,使得以色列倍加孤立,原本親美的一些國家也和美國拉開了距離。在這種態勢下,無論以色列還是美國,都需要一個抓手來擺脫目前的被動局面。而伊朗局勢的走向,不可避免地將影響整個中東格局。

    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 納斯魯拉:對伊朗的戰爭或者對敘利亞的戰爭,都不會只限于伊朗或敘利亞境內,而是會燃燒到整個地區。

    11月11號,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警告以色列和西方,不要在伊朗或者敘利亞點火。

    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前負責人梅爾達甘則走上街頭宣講,敦促內塔尼亞胡延續摩薩德的暗殺策反做法,逐步削弱伊朗的核能力,而不要冒險開戰引發連鎖反應。

    一旦伊朗遭襲,伊朗及其盟友的火箭彈就會雨點般地射向以色列,奪去數千人的生命。--摩薩德前負責人梅爾達甘(Meir Dagan)

    北京大學阿拉伯語系 吳冰冰副主任:中東整體上來講,從二十一世紀初以來,形成了兩個陣營對立的格局,一個是以伊朗為主體的,所謂的反美陣營,包括伊朗,敘利亞,黎巴嫩的真主黨,巴勒斯坦的哈馬斯,甚至包括伊拉克的一些反美武裝,另外就是由以前的沙特阿拉伯,埃及和約旦為首的親美陣營,主張跟以色列保持比較密切的關係。

    以伊朗為首的什葉派陣營和沙特領導的遜尼派陣營,暗中較量,主導著近十年來中東的政治格局。然而,這一格局在2011年被打破。

    埃及政權更迭,對以色列溫和的穆巴拉克深陷牢籠,國內反以勢頭日漸明顯;

    沙特和約旦,儘管相對穩定,但迫於民意的壓力也開始與以色列和美國拉開距離。

    土耳其借加沙封鎖問題不斷向以色列施壓;

    巴勒斯坦為加入聯合國奔走忙碌;

    唯有伊朗穩坐釣魚臺,大有借機掌握地區主導權的態勢。

    這讓以色列和美國深感被動,把目光瞄準了伊朗。

    北京大學阿拉伯語系 吳冰冰副主任:對於以色列來講,在這一輪的中東變化裏面,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它在中東地區的生存環境明顯惡化。

    本台特約評論員 馬曉霖:現在突然對伊朗發難是不是有敲山震虎的意思,通過這個戰爭邊緣政策讓伊朗學著規規矩矩,迫使它做出讓步。

    9月下旬,美國指責伊朗暗殺沙特駐美大使,美伊關係再度緊張。

    據維基揭秘披露,沙特曾在2009年請求美國摧毀伊朗核設施,這讓伊朗很是惱火。

    在中東,核問題並不僅限于伊朗。

    以色列擁核,被認為是公開的秘密。

    2006年11月5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幹事谷口富裕在接受《中東經濟文摘》採訪時透露,沙特、阿聯酋、埃及、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突尼斯

    而最初,伊朗的核技術就來自美國。

    1957年,美國向當時的伊朗巴列維王朝提供了實驗性核反應堆。1974年3月,巴列維宣佈,伊朗將在1994年建成總能量為2300萬千瓦的核電站。僅3個月後,巴列維就表示了製造核武器的決心。

    伊朗毫無疑問會以世人想不到的速度擁有核武器--伊朗前國王 巴列維

    20世紀70年代,伊朗採用德國技術在布什爾建設兩座總價值為50億美元的核反應堆。但在完工80%後,在兩伊戰爭期間8次遭到伊拉克戰機襲擊而被毀。

    你要問這世界上任何一個人是否想擁有核武器,他都會給你肯定的答覆。--伊拉克時任總統 薩達姆

    薩達姆的核武夢因以色列的偷襲而終結。如今,隨著中東伊斯蘭勢力的興起,伊朗的核計劃又增添了新的複雜性。

    北京大學阿拉伯語系 吳冰冰副主任:(中東)民眾的看法跟政府的看法並不是完全一樣的,美國馬裏蘭大學的一位教授,連續10年對阿拉伯國家做民意調查,2010年的時候有一個問題……如果你知道伊朗是在發展核武器計劃,這是一個假設的問題的情況下,你還支持伊朗核計劃嗎,有超過半數的阿拉伯民眾是支持的,因為他們把這個視為伊斯蘭世界的一種力量,而不是簡單的波斯、什葉派的力量。

    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副秘書長 阿裏巴克裏:就像以色列大使被群眾從開羅趕出去,這些(中東)國家的人民,也想把以色列人從這個地區趕出去。

    按計劃,美國將於年底從伊拉克撤軍。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正考慮與海灣六國組成所謂中東版“北約”,看住伊朗。

    然而未來地區局勢如何發展,恐怕並不在美國或者以色列的掌握之中。

    北京大學阿拉伯語系 吳冰冰副主任:中東本身形勢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比如説利比亞,比如説埃及未來的政治走向,敘利亞的局勢,如果説打了伊朗的話,引爆了一個更大的不確定性因素,那麼未來的整個中東地區,會不會在美國掌控的範圍之內,這些都是高度不確定的,以色列呢?它要在中東地區,追求絕對的安全,但是這個本身來講,我覺得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一方的絕對安全,就意味著另一方絕對不安全。作為一個中東國家,最終解決安全形勢惡化的方法,還在於和鄰居和平共處。

    李梓萌:經歷了科索沃和利比亞戰爭的速戰速決,西方陣營裏某些勢力也許更相信武力能解決問題。戰爭讓他們得以按自己的意願重組政權,塑造地緣政治的走向。然而,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的久拖不決,同樣也是現實,即便實現了政權更迭,留下的卻是長期動蕩的爛攤子。相比而言,伊朗更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即便動武也很難一口吃下。如果動蕩就是那些主戰國所希望看到的局面,那麼這就是所在國民眾和世界和平最大的不幸。而如果真想公正合理地解決伊朗核問題,不僅要促使伊朗放棄發展核武器,更應該消除相關各國頭頂上的這片“核安全疑雲”,促使中東地區成為真正的無核區。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