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日本舊城改造:創造空間讓大多數人住在城區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6日 06: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銀座大街林立的樓房。

“垂直花園城市”示意圖。

本報記者(圖右)與谷川貴彥合影。

本報記者(圖左)與中山洋合影。

  嬗變更新

  城市三舊改造

  全球探訪行之4

  日本舊城改造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將大城市的“天空和地下”充分立體化利用

  目前世界多個大城市中心區地價高企,普遍出現了市民工作地與居住地越拉越遠的現象。東京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同樣面臨道路嚴重擁堵、市民通勤時間過長和大量能源消耗等現實問題。破舊城區如何“活化”?如何超前規劃以避免日後頻繁“再造”?項目開發中如何與拆遷戶共生共贏?帶著諸多疑問,廣州日報廣東中旅“三舊改造全球探訪行”第四站走進日本,努力探尋極富日本特色的“參考答案”。

  日本內閣官房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日本大城市改造模式將不再一味追求向外擴張,而是通過建設“職住結合”的“垂直花園城市”,在節約能源、改善辦公條件、美化人居環境和減輕市民交通負擔的基礎上,實現大多數人“居住在城區”的生活理想。

  文/圖 記者郭曉昊

  通過增加大樓的高度

  來增加更多綠地和公共空間

  在東京,絕大部分上班族每天清晨從郊外或衛星城的住所出發,通過多次換乘前往市中心的辦公區工作,往返花費三四個小時司空見慣。

  如今,訪日遊客的行程中必然少不了“六本木Hills”——一座年僅8歲的新城。作為東京若干個“副都心”之一,在這個距離皇宮僅僅只有500米的地方居住著來自各個國家的使領館人員,同時也分佈著最主流的藝術畫廊、文化公司和媒體出版機構。“六本木地區的位置相當於上海的淮海中路西段、北京的東交民巷,或者是廣州天河的環體育中心片區”。

  “在東京工作的人日均通勤時間約140分鐘, 如果按每個月去公司上班20天算,那麼一年大約是560個小時。如果每個月去公司上班20天,也就是説一年中有23天要在車廂中度過。”負責開發和改造六本木新城的森公司(日本不動産業巨頭)會長森稔表示,舊城改造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將大城市的“天空和地下”充分立體化利用,創造出更多空間,“這樣就能縮小人們的生活圈,從而增加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綠色環境。”

  據了解,日本大多數再開發項目往往“拆舊建舊”,重點不外乎翻新門面並保留原有功能,但森公司卻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垂直花園城市”重建理念:將都市的生活流動線由橫向改為豎向,建設一個“垂直”的而不是“水平”的都市。

  通過增加大樓的高度來增加更多的綠地和公共空間,並縮短辦公室與居住區之間的距離,減少人們的交通時間,將低矮老舊的平房區改建成“職住結合”的“垂直花園城市”,以實現大部分人“居住在城區”的生活理想,成為城市的“另一種可能”。

  寬容和人性化解決方式

  奇跡般創立“零釘子戶”新城

  上世紀80年代,舊六本木區內的地塊高低起伏、道路彎曲狹窄,遇到雨雪天氣很容易交通阻塞;房屋嚴重老化,破舊的木質房屋一旦著火,連消防車都開不進來。

  1986年,六本木六丁目地區被東京都政府指定為“再開發誘導地區”。其後,作為土地所有者之一的森公司與朝日電視臺等共同向其他土地所有者提出建議,著手對此區進行舊城改造。

  第一個遇到的難題是産權問題——六本木土地所有權人有400多名,要達成一致的開發共識並非易事。因此,街區的改造計劃一直到1990年才有所進展,經過17年的不斷努力,于2000年4月開始建設施工,2003年正式開業。其中施工只用了3年時間,而對該項目的前期開發、規劃、設計以及與拆遷戶的溝通花了14年,清楚體現了六本木改造的理念:“即使耗費時間,也絕不省略對話程序。”

  “更難得的是,在項目開發中沒有出現釘子戶。”森公司廣報室長野村秀樹指著沙盤中的模型自豪地告訴記者,為了與原住民和租戶共生共贏,建立互信,森公司靈活採取了四種拆遷方案:第一種是貨幣補償,由開發商直接買下土地所有權;第二種是新房換舊房,按協議換算辦法,用新房換原業主的舊房;第三種是把六本木新城做成一個項目公司,讓那些不願要錢,也不願要新房的,以土地折價入股,一起分享土地升值的好處。而第四種方案就是前三種辦法的混合,原業主可以把一部分所有權出售後拿錢,一部分用來換新房,一部分所有權入股。事實上,最後大部分原住戶後來都住進了新建成的公寓裏。

  記者了解到,東京都政府在六本木項目或其他改造上,一直秉承協調人、仲裁者的角色,通過徵求民意等辦法,反復調查改造範圍和方式,不斷修改開發計劃,而不是與投資者和原業主“爭利”。

  這樣寬容和人性化的解決方式,令六本木在歷經長達17年的馬拉松改建後,奇跡般地成為了一座“無釘”新城。

  記者手記

  市民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事情

  “41%的東京已婚上班族,每天只和伴侶説不到15分鐘的話,其中10%的人什麼都不説。”“70%在東京工作的人一天睡眠的時間不到6個小時。”——難道只要生活在大都市,就必須無奈接受疲於奔波的現實嗎?很顯然,這不該成為城市的未來。

  “垂直花園城市”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在高密度建築群內將住宅、寫字樓、綠地、博物館、觀光設施和市民活動場所有機地整合成為一體。作為對21世紀城市形態的一種全新詮釋,六本木新城構建了一個全新概念的社區,並將引發人們對未來城市的規劃和生活形態進行更深層次思考。

  在日本,像這樣經過改造而重新煥發生命力的城市或城區還有很多。城市改造離不開政府的決策和總體規劃,離不開當地企業的有力支持,更離不開市民的積極參與。

  大量以地緣為紐帶的市民組織除了為城市建設獻計獻策之外,還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整治堤防、綠化街道、為空巢老年人設立“托老所”、開展文化活動等。市民團體與地方政府的關係既不是對立的,也不是完全依賴的;政府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監督者。

  在參與城市改造進程中,市民們不僅提高和擴大了自身的社會地位和政治影響,也提升了自身公民素質,而公民素質的提高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訪談

  政府與改造項目無直接關係

  人物:日本內閣官房(相當於國務院)地域活性化統合事務局企畫官長谷川貴彥

  廣州日報:日本大都市舊城改造的方針是什麼?

  長谷川貴彥:目前日本經濟不太景氣,再加上受震災影響,不少跨國企業的亞洲區總部都從日本的大城市遷往了上海或者新加坡。為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日本政府專門設立了“都市再生本部”,將政府部門、地方公共團體和民間開發者統一起來,以政府主導、強力推進的方式進行“國家計劃”。

  廣州日報:舊城改造能夠為城市帶來哪些好處?

  長谷川貴彥:日本的大城市中仍有不少破舊的老城區,我們希望通過舊城改造拓寬道路、加固住宅、美化環境,讓老舊城區得以“活化重生”。

  廣州日報:在舊城改造中,如何處理好與住民及租戶間的關係?

  長谷川貴彥:在日本,開發商在收購分散小地塊時,不但要保障地權者的利益,而且尊重租住者的權利。一般情況下,政府與改造項目並無直接關係,主要通過法律手段推進或管制,一旦發生糾紛,則由政府出面斡旋。由於日本實行土地私有制,在一個地塊的改造過程中,往往先由當地的土地所有者籌建“改造協議會”,成員包括政府官員、開發商、專家學者和住民租戶等。各方主要靠協商解決問題,如果實在無法完全達成一致,則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改造主要取決居民共同意願

  人物:日本經團聯(日本財團、財閥的聯合組織)經濟廣報中心常務理事兼事務局長中山洋、國際廣報部主任研究員加藤博也

  廣州日報:如何評價政府在舊城改造中發揮的作用?

  中山洋:一個地區是否有必要進行徹底的改造,應主要取決於長期居住在該地區居民的共同意願,如果絕大多數人都覺得改造後生活條件會變得更好,那麼就應該立即開展相關工作。

  廣州日報:如何看待日本特色的改造模式?效率與公平如何兼顧?

  中山洋:日本有不少地區和城市原本就很繁榮,只是由於近年來經濟不太景氣而日漸衰敗,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不少跨國企業的亞洲區總部都從日本搬到了中國或者新加坡。日本商界非常希望依靠大規模的都市再生來刺激經濟、增添活力。土地是無法再生産的,也不可能隨意增加供應量,無論什麼樣的體制都不可能完全限制土地開發,應主要依靠市場經濟進行調節。

  加藤博也:大阪站前的舊貨場佔據了車站周邊的黃金地塊,按理説早就該將其遷走並進行全面改造,但由於協商進度緩慢,最終完成了改造卻錯過了經濟增長的高峰期。中國有句俗話叫“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大阪方面原先還計劃在該地區建設世界盃足球場,並引入軌道交通,可後來覺得有可能虧本,最終放棄該預案。

  由此可見,日本舊城改造過程中的多方協商模式雖然比較重視公平,但有時的確影響了效率。

熱詞:

  • 1986年
  • 舊城改造
  • 垂直花園城市
  • 創造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