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國際圖文 >

國際視點:利比亞海軍仍有戰鬥力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1日 06: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9月20日,在卜西奈海軍基地,“國家過渡委員會”的士兵向記者打出勝利的手勢。

  本報記者 焦 翔攝

  卜西奈海軍基地是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唯一的海軍駐地,也是利比亞最重要的海軍基地之一,曾經是卡扎菲政權賴以保衛首都安全的海上屏障。然而,北約的空襲沉重打擊了卜西奈海軍基地,卡扎菲政權下的海軍並未發揮作用。在“國家過渡委員會”控制的黎波裏後,該基地由“過渡委”軍方接管。

  當前沒有發展海軍的詳細計劃

  9月19日中午時分,本報記者來到卜西奈海軍基地,碩大的鐵門上清晰可見的利海軍標誌被填充上了“過渡委”旗幟的顏色,幾輛架有高射炮的皮卡在大門左右列隊,荷槍實彈的士兵嚴陣以待。“即使你是記者,軍事禁區也不能入內。”帶著貝雷帽的衛兵義正詞嚴。在記者一再堅持下,最終一位名叫漢姆扎的軍官同意帶我去請示基地的最高軍官——警備司令。

  警備司令名叫哈立德艾哈邁德薩弗拉尼,是執政當局的一位資深軍官,曾參與指揮攻佔多個地區的戰鬥。營區裏的建築物都是樓房,每個士兵有獨立的房間。在記者等待時,有四五個士兵上前搭訕,還有一位熱心的年輕士兵送給記者兩本法語雜誌。這位士兵説,此前他是“畢業即失業”的普通市民,在的黎波裏被攻陷時加入了“過渡委”軍隊,成為一名海軍。其他幾個人的經歷都類似,只有一個留著絡腮鬍子、皮膚黝黑的士兵表示他之前在卡扎菲軍隊效力,後來與之決裂。

  在行政樓一間氣派的辦公室裏,記者終於見到了薩弗拉尼。他嚴肅又不乏熱情地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表示《人民日報》記者是在的黎波裏易幟之後第一個派員採訪該海軍基地的世界媒體記者。他認為,中國一直是利比亞在世界上最偉大的朋友,歡迎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有利於利比亞國家發展的國際力量與利比亞加強往來與合作。

  薩弗拉尼介紹説,卜西奈海軍基地雖是從卡扎菲手中奪得的,但目前其海軍艦艇依然具備戰鬥力。“當然,一個普通人想要掌握海戰技能是很困難的,但我們有來自各方面的教官輔導訓練海員”。他表示,海軍是捍衛國家安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當前尚沒有發展海軍的詳細計劃,一切都以國家重建和恢復民生為重。

  “損失是卡扎菲的,但我們拿回了自己的武器”

  經過薩弗拉尼特別授權,記者坐上皮卡戰車,在軍官漢姆扎的陪同下參觀整個海軍基地。卜西奈海軍基地分陸上、海上兩部分,陸上部分除了軍營及行政樓外,還有一個面積超過兩個足球場大的廣場,那裏以前是士兵訓練的地方,如今停滿了各式戰車。此外,伸向海裏的水泥空地上還有一大片被燒燬的巨型廠房,漢姆扎介紹説,廠房原來是軍火庫,在北約空襲中被完全摧毀。記者注意到,幾個大型螺旋槳及發動機被晾在廠房外的水泥地上,廢墟中還能見到被焚燒過的儲油罐及其他軍用輜重。

  基地的海上部分以4個伸向海裏的碼頭為核心,周圍停靠著數艘或被打翻、或倖免于難的大小戰艦。記者來到一艘名為“太陽光”的軍艦前,該艦已被攔腰炸斷,船頭微微翹起,後半部分則完全沉入海中,指揮艙內被燒得焦黑一片,只能看出些儀錶的輪廓。在第三個碼頭,一艘側翻入海的大型軍艦出現在眼前,其遭遇轟炸的慘烈程度帶給人的衝擊難以名狀。這艘艦艇應該是被導彈從左舷側擊中,向右翻入大海的。整個船體右半身沉入海中,露出水面的部分還清晰可見導彈發射裝置與圍欄。“北約空襲造成了海防設施數百萬美元的損失,但這都是卡扎菲的損失,我們最終獲得了勝利,並拿回了自己的武器。”漢姆扎指著停泊在碼頭邊、保存完好的七八艘艦艇及一個大型船塢説,“這些都還可以用。”

  利比亞有著長達1900余千米的海岸線,海上安全是利比亞國家安全的重要一環。據漢姆扎講,利比亞海軍在的黎波裏、班加西、托卜魯克等地均設有基地,北約轟炸和內戰並未給利比亞海防力量造成太大損失。薩弗拉尼告訴記者,利比亞海軍不僅需要保衛領海安全,還要擔負起為往來油輪、貨輪護航的重任,現在和將來都不能有任何懈怠。

  (本報的黎波裏9月20日電)

  記者手記

  “假如你不是中國記者,這裡就不歡迎你”

  其實,我早就知道軍事禁區是禁止記者進入的,但當經過基地時,我突然有種感覺,憑藉中國在利比亞民眾中的良好聲譽,以及自己對當地民風及當地人思維方式的把握,應該做一次嘗試,而且現在處於特殊時期,出現特例不是沒有可能。

  與我一樣,基地內的士兵也都是年輕人,溝通起來並非特別困難。記者於是從《古蘭經》中關於中國的古訓,談到中國為利比亞國家建設做出的貢獻,再談到中國政府始終尊重利比亞人民自己的選擇,終於説服了警衛。他們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假如你不是中國記者,這裡就不歡迎你”。

  通過這次採訪,我深切地感受到,強大的祖國、良好的國家關係,以及記者本人對於當地情況的準確把握,是做好國際新聞報道的重要因素。

責任編輯:郭思宇

熱詞:

  • 利比亞
  • 海軍基地
  • 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