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體育圖文 >

中國足球複製英式體系關鍵不在足球在文化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1日 18: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8月9日,在倫敦奧運會女子足球決賽中,美國隊以2:1戰勝日本隊,奪得冠軍。新華社記者 李鋼攝

  兩年前,劉玲玲舉家從北京搬到英國考文垂市,正在讀小學的兒子也從國內轉學到了當地的學校。“兒子在國內上到小學四年級,接觸的體育項目很少。但到英國兩年時間,就和這裡主流的、非主流的體育項目,基本上都有了接觸和參與的機會。”劉玲玲曾經不解,為什麼學校要開展這麼多的體育項目,尤其是像足球這種熱門體育項目,學校在開展時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條條框框的規定?英國人到底是以一種什麼樣的理念看待校園足球呢?

  都知道英國是足球強國,但只有在英國生活和關注足球的中國人,才能真正體會到中英兩國在開展足球運動上的差距,可能和兩國的地理距離一樣遠。多年來,中國一直試圖借用海外的力量發展本國足球,如今,英國先進的校園足球發展體系也成為中國學習的目標。

  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領導小組正配合孫中山青少年基金會,將英式校園足球培養體系引入中國,中英雙方目前已經開始為期15年的合作。“挑戰性很大。”孫中山青少年基金會總幹事鄭少強近日在倫敦向記者表示,“因為,如果只是學習一些表面的做法,英式校園足球發展體系依然很難在中國生根發芽,但英國在發展校園足球上的理念,又與中國對校園足球的理解有著巨大差異。”

  足球被英國視作軟實力象徵

  “英國人沒有把足球簡單地看成是一項體育運動,而是視作英國文化的一部分。”鄭少強表示,“因為把足球提升到了文化層面,英國對校園足球的重視程度可能會超出中國人的想象。”

  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現代足球運動的規則和章程最早都是由英國人創立的。現在,國際足聯國際足球理事會的8個席位中,英國仍佔據4席。鄭少強介紹説:“時至今日,國際足聯在全球推動足球運動開展的許多規則和模式,仍然是在英國人的主導下進行的,國際足聯青少年足球發展計劃也主要是套用英國的做法。”

  英國人將他們整套的足球發展法規和章程視為一種無形資産,英國人樂意傳授這種無形資産,以促進其他國家足球水平的發展,就像中國積極推動武術走向世界,日本和韓國將柔道和跆拳道推向世界一樣,英國是把足球看作國家軟實力的象徵。儘管英國隊在世界大賽中的成績不是最好的,但他們在國際足壇掌握的話語權,擁有的行業標準制定者地位,及其足球産業的高度發展水平,卻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難以企及的。

  歷經100多年發展的英國足球,在校園足球的開展方面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依照英足總社會青少年和校園足球管理小組制定的社會青少年和校園足球開展管理手冊,當學校舉辦普及性的足球活動時,指導老師不能是體育教師,“也就是説,英國學校裏帶著學生們踢球的老師,很可能是教數學、教英文、教自然科學的,除非學校足球隊的教練才有可能是體育老師。”為什麼普及性的學校足球活動要由文化課的老師來指導?鄭少強介紹説:“這正是英國人將足球視作文化的體現,校園足球的開展要與其他學科融合起來,而不是一個孤零零的體育項目,這樣的效果很可能是在任何一門學科的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都能在足球上找到共同話題,同時,任何足球活動都可以在全校師生中産生共鳴。”

  “在英國學校,老師教足球必須先通過考核。”鄭少強介紹説,“非體育學科的老師自願報名,接受英足總相關機構的培訓和考核,考核通過後獲得資質證書,才能在學校教足球。自願報名是為了保證在學校教足球的老師對足球有較高的熱情和興趣,培訓和考核的過程,則是為了確保足球老師具備相應的足球技術和運動能力。”

  社會青少年及校園足球開展管理手冊,是英足總領導英格蘭地區發展校園足球的法規性文件,其中不僅規定了足球教師的選聘辦法,還對校園足球開展過程中,涉及政府、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具體工作,進行細緻的指導。

  英國校園足球是足球發展的根基

  依照英足總統計的數字,英格蘭地區目前26000所各類學校中,有18000所學校參加各種級別的足球聯賽,加上社會上存在的各種校外青少年足球俱樂部,英格蘭地區共有37500多個校園及校外青少年足球俱樂部,137000多支青少年足球隊,涵蓋300多萬名青少年球員。英格蘭地區每年舉辦1200多個各種規模的足球聯賽,英格蘭地區用於開展青少年足球活動的場地有35000多個,除了學校場地之外,還有遍佈城鄉的各類體育場地可供使用。

  中國青少年足球開展情況沒有系統的數據統計,中國足協曾在2008年公佈過全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數字,大約有7000人,這與英格蘭地區300萬青少年球員的數字相去甚遠。

  在為青少年參加足球運動提供充足的場地之餘,英足總也對校園及社會青少年如何參加足球運動制定了指導方針。比如,青少年在參加足球運動時,應首先培養忠誠和榮譽意識;學齡期的青少年球員如果被職業俱樂部等校外機構看中,其轉學和離校是否可行,必須經過校方對學生的品格、學習成績和道德素養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評估。“在國內,一個孩子能否往職業球員方向發展,只需要看孩子的運動才能。但在英國,如果一個孩子只有足球才能而其他方面的素質很欠缺,學校是不會允許他成為足球運動員的。”鄭少強表示,“這也是為孩子的未來成長負責。可以想象,一個在文化和道德品質方面有缺失的孩子,提前開始接受足球專業培訓,如果日後又不能成為職業球員,他的未來還怎麼發展?英國校園足球開展的一個宗旨是,一個青少年無論有無成為職業球員的可能,其首先都應是一個具備全面素質的社會有用之材。”

  能否成功引入培訓體系根在觀念改變

  雄厚的青少年基礎,是英國足球競技水平長期居於世界先進地位的保證。儘管英國的校園足球培訓體系是在一套複雜的法規下發展起來,但這套體系並非不能移植到他國。

  德國在世界盃上的戰績遠遠好于英國,但德國的青少年足球培訓體系實際上也是借鑒英國的模式建立的;30年前,日本從英足總全盤引進了英式青少年足球培訓體系,校園足球水平隨之大幅度提升。

  30年後,日本足球的整體實力實現了質的飛躍。但英足總更感興趣的是,日本校園足球的發展,提高了一代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團隊合作精神、社會責任感和民族榮譽感,這些才是英國開展校園足球的理念精髓。所謂足球競技水平的騰飛,不過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英國青少年足球開展的主要載體是學校,因此,英足總希望目前正在與中方合作開展的“陽光體育——中英校園少年足球”項目,也能得到中國教育和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讓鄭少強感到棘手的是,中國校園足球的開展卻存在體育和教育部門如何協調的問題,“按照英國人的理念,校園足球是不能與學校教育割裂的。但中國現在似乎是將校園足球的開展,看作是提高中國足球水平的需要,對足球仍然有很強的功利目的。”

  “其實,英足總現在也很擔心中國是否能成功引入英式校園足球培訓體系。”鄭少強表示,“中國的相關主管部門需要真正想清楚,我們開展校園足球的目的是什麼。發展校園足球的目的,是讓足球成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推動力,而不是為了提高中國足球的競技水平。後者是結果,不是目的。”

  日本引進英式校園足球培訓體系的成功,在於日本真正理解了開展校園足球的真諦,進而從本質而非形式上推動英式校園足球培訓體系在全國的落實和開展。

  中國已經是奧運金牌大國,但三大球的孱弱,尤其足球項目無緣倫敦奧運會,的確是中國體育的尷尬。中國渴望成為足球大國,多年來也做過一些嘗試,但一直收效甚微,原因就在於我們的出發點錯了。

熱詞:

  • 足球水平
  • 足球強國
  • 足球技術
  • 足球培訓
  • 足球發展
  • 青少年足球運動員
  • 足球項目
  • 青少年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