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體育圖文 >

盤點:在奧運金牌前 有多少不能承受之重?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2日 02: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北京8月1日奧運專電(記者浦奕安)體操和羽毛球是中國傳統的強勢項目,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幾乎包攬了全部金牌,也讓大家對此給予了更多的信心與企盼。然而,在這幾天的倫敦奧運賽場上,中國運動員及其背後的各種機制體制,卻給人們背上了太多的沉重,一種深深的不能承受之重。

  空翻之輕,榮譽之重

  昨天的體操賽場,那一抹鐫刻著濃郁英倫風情的玫瑰紅,醉蘊了眼。場上的姑娘們,如花蕊般漸次綻放。中國體操女隊的姑娘們和美國、俄羅斯等強隊,進行了一場艱苦並且精彩的比試。遺憾的是,姑娘們沒能繼續中國男子團體體操的輝煌,衛冕北京奧運的冠軍,取得了第四名。但是,中國體操女將們的拼搏與團結精神,卻同樣印在了觀眾的腦海裏。

  賽後,姑娘們按慣例接受電視臺採訪,一個個都哭了。這哭泣中,有遺憾,有不甘,有懊喪,有太多超她們這個年齡的沉痛與悲壯。

  中國體操隊總教練黃玉斌曾表示,競技體操應該是一項呈現力與美的現代運動。可是昨晚,中國體操女隊隊長鄧琳琳,這位剛剛跨入二十年華,參加了兩屆奧運會的年輕“老將”強忍著淚水説,如果我對自己狠一點,就好了。同時,她對隊友,傷病纏身的小隊員姚金男也説,“要狠一點兒發力。”

  這一幕,讓幾多中國觀眾為之動容、心酸、難受。年輕的姑娘們,你們承擔的東西太多了,有太多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壓在了你們稚嫩多傷的雙肩上。你們,付出了太多常人無法想象的辛苦訓練,以及,超出年齡成熟的心理負擔。

  記者想起四年前,在北京奧運電影《築夢2008》中,鄧琳琳這一撥運動員從2003年起便開始了備戰,一張張幼小可愛的臉龐,寫滿了對於奧運金牌的美好憧憬與嚮往。五年過去,經過嚴酷的選拔,鄧琳琳和江鈺源入選,還有一位叫做乃若愚的小姑娘,卻因奧運前夕的股骨頭壞死,離開了奮戰將近四年的中國女子體操隊。而江鈺源和北京奧運時的隊長程菲,也因各種傷病困擾,沒能最終出現在倫敦奧運會體操賽場上。

  和她們相比,鄧琳琳是幸運的。只是,這一次的團體第四,卻帶給了這位早熟懂事的女隊長太多的自責與壓力。

  在多數觀眾眼中,女子體操隊員,是一群精靈的化身。特別是這群來自東方的小靈鹿們,技藝高超,嬌俏可人,儘管有失誤,儘管可能存在壓分情況,但她們,依然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玫瑰色賽場上的力與美。

  我們無法完全知曉這群姑娘們眼淚的內涵,也無法在她們身邊做些什麼。常年殘酷的訓練,心理壓力的承受,對於曾經的金牌榮譽的捍衛,讓姑娘們的這一哭,有太多不能承受之重。比賽還將繼續,姑娘們,不要太心重了,英倫玫瑰色的賽場上,有你們的存在,有你們的精彩,有你們的靈動,便是那中國的最美。

  羽球之輕 規則之重

  這一次,還沒到決賽階段,倫敦的羽毛球賽場便給了大家一個措手不及。

  在這措手不及裏,有太多的無法言説令人驚訝、無奈,甚至羞恥。倫敦奧運會羽毛球女子雙打賽場上,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國選手于洋和王曉理的故意輸球,已經受到了國際羽聯的嚴厲懲罰:和其他三對消極比賽的選手一起取消比賽資格!

  對於運動員來説,這無疑是一個沉重至極的打擊。你可以戰敗在賽場,而不是因為非賽場因素提前出局。這種局面,一方面,是對挑戰比賽規則漏洞者提出的警告;另一方面,也對比賽規則本身的合理性提出了質疑。

  質疑歸質疑,你可以在賽前或者賽後用合理方式提出,而絕不是在奧運會賽場上。經過了千挑萬選千錘百煉的運動員遠赴重洋征戰,爭金奪銀、報效祖國的心理我們可以理解,但是,可得選對了方式方法啊!

  這完全是運動員的錯嗎?答案不完全肯定。眾所週知,中國競技體育之所以取得如此多的輝煌,和一整套相應的機制體制密不可分。對於羽毛球這樣的強勢項目來説,保證取得金牌和銀牌的成功率,成了這些機制中的最重要環節。

  一旦成功,除了一線運動員和教練員,層層體育機構、相關官員也功不可沒,逐一“領賞”或“加爵”。記者注意到,有的運動員在一個雙人項目取得了金牌,當地政府在第一時間發出的賀信上,只有該省運動員的名字;有的運動員父母,和當地體育局長一起觀賽,本是件大家都高興的喜事,但獲獎後體育局長的欣喜若狂激動萬分乃至現場賦詩,卻讓我們聞到了一股子“怪味”。

  重賞之下必出“怪舉”,這就休怪昨天出現在溫布利球場內的驚人一幕了。無獨有偶,韓國隊和印尼隊也紛紛出現了類似的消極比賽情況。那麼,從中是否也可以透出,奧運會羽毛球新規則的不盡如人意之處呢?

  答案也不完全肯定。在初始階段,採取小組賽的賽制,不僅僅存在於羽毛球比賽。為什麼別的賽種能逐漸適應下來,到了羽毛球這兒,頭回在奧運採用,就生出如此鬧劇?

  規則確實尚存問題,但是,在問題面前所採取的態度與方式,值得深思。如此極端的“自殺”行為,戲弄了買票到場期待看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現場觀眾,傷了中國老百姓企盼你們一展英姿的心,卻給了我們在追逐金牌之外,更多的反思與警醒。

  中國在前進,經歷了2008年北京奧運的輝煌綻放之後,我們對於金牌的渴望已逐步趨於理性與淡然。可以看到,伴隨著新媒體環境下,微博、博客等自媒體的興起,觀眾們、網民們有了更多的獲取信息渠道與話語交流空間,想要瞞住越來越聰明的大眾,去隱藏陰暗與算計規則,幾乎是不可能的。

  奧運還在繼續,願奧林匹克精神常在,願比賽之外的沉重漸漸散去。(完)

熱詞:

  • 雙人項目
  • 奧運金牌
  • 運動員
  • 傷病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