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體育圖文 >

基因興奮劑防不勝防 中國奧委會對禁藥“零容忍”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1日 13: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倫敦奧運會女子400米混合泳比賽中創造了新世界紀錄的中國小將葉詩文,當地時間今晚將在女子200米混合泳中再次向世界紀錄發起衝擊——這位16歲的中國泳壇新星對此已經表達了美好的憧憬。

  但葉詩文必須整理心情排除干擾——在她獲得自己人生中第一枚奧運金牌後,西方媒體便質疑葉詩文的成功得益於“禁藥”。包括英國《每日郵報》、《每日電訊報》以及德國《圖片報》在內的眾多歐洲媒體均對“葉詩文將自己最好成績提高5秒”表示懷疑,但目前所有的懷疑都無任何證據。

  “我是清白的,我喜歡讓事實説話。”葉詩文説。

  支持葉詩文的還有國際奧委會醫學委員會主席艾恩隆格維斯特,他在新聞發佈會上公開宣稱,不會接受對葉詩文的無端猜測,“在沒有更可靠的事實出現之前,我只會為葉詩文的精彩表現鼓掌喝彩。”

  艾恩説,他不贊成將運動員成績突然提高或是獲得勝利在第一時間便和禁藥聯絡在一起,“這是在毀滅體育的魅力”。

  興奮劑毒瘤屢禁不止

  作為生物醫學專家,艾恩在反興奮劑工作方面投入了極大精力。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興奮劑屢禁不止。運動員使用禁藥的方式方法更加隱蔽和科學,這也是國際奧委會必須解決的現實難題。

  倫敦奧運會開幕至今已有3例興奮劑違規案例得到官方確認。第一例是阿爾巴尼亞男子77公斤級舉重選手普拉庫,他在抵達倫敦後的一次例行檢查中被查出司坦唑醇含量超標,此類藥物多用於增加肌肉力量、減輕疲勞和促進體力恢復;第二例是烏茲別克斯坦體操運動員路易莎加柳裏娜,她的尿樣檢測結果顯示利尿劑含量超標,路易莎在聽證會上解釋稱,自己只是曾在7月初服用了一些草藥,但國際奧委會判定,“路易莎無法證明自己沒有主觀故意”。

  上述兩名運動員已被禁止參加本屆奧運會的比賽,而本週末的B瓶尿樣檢測結果將決定兩人是否要接受進一步處罰。

  此外,來自加勒比海地區聖基茨和尼維斯的女子短跑選手塔梅卡威廉姆斯則是主動“投降”,她向代表團成員承認“自己使用了違禁藥物”,隨後離開倫敦。國際奧委會本週內便會收到聖基茨和尼維斯奧委會的調查報告。

  中國奧委會對禁藥“零容忍”

  正是因為興奮劑的使用與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如影隨形,才導致全球的媒體都對興奮劑問題極為敏感——不僅葉詩文遭受質疑,在舉重臺上“連續創造奇跡”的朝鮮運動員同樣需要藥檢結果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據記者了解,和中國奧委會旗幟鮮明反對使用興奮劑略有不同的是,朝鮮奧委會始終面臨著更大規模和更高級別的質疑。本屆朝鮮奧運代表團中,有5名女足隊員曾在去年的女足世界盃賽上因尿檢陽性被國際足聯禁賽1年,朝鮮女足還因此被剝奪了參加下屆女足世界盃賽的資格。只是因為國際足聯在處罰同時表示,“禁賽處罰只適用於同一類型比賽”,這5名朝鮮女足隊員才得以參加奧運會比賽。

  “我們尊重國際足聯的意見,不同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有不同的規定。”國際反興奮劑組織主席約翰法赫伊説,“因此,被國際足聯禁賽的朝鮮女足隊員還可以參加奧運會比賽。”

  朝鮮女足這樣的情況完全不可能在中國代表團身上發生——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反興奮劑中心為“零容忍”原則做出極大努力,“只要跟禁藥沾邊或者曾經跟禁藥沾邊的運動員,就算是禁賽期結束了,也不可能通過總局的奧運資格審查,這是毫無疑問的,這是態度問題”,反興奮劑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回輸血液”給藥檢出難題

  倫敦奧組委多次強調,他們將在本屆奧運會上實施人類奧運會歷史上對興奮劑最為嚴格的檢測和打擊,從7月17日奧運村開村至8月12日奧運會閉幕,奧組委預計將進行約6250例檢測,每個比賽項目的前5名外加隨機抽取的兩名運動員,必須接受興奮劑檢查。此外,送到實驗室的所有血樣和尿樣將被儲存8年,一旦有更先進的檢測方法或者接到舉報,國際奧委會將隨時再次檢測樣品。

  “或許可以提出一項建議,8年之後再將本屆奧運會的獎牌發給獲獎運動員。因為可能需要很多年,我們才能確定運動員的興奮劑檢測完全沒有問題。”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生化教授克裏斯庫珀接受《獨立報》採訪時説,“比如自行車比賽中發生的那種情況,通過注射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增多血液中的紅細胞,這很難檢測,因為人體自身能夠分泌這種激素。”

  今年初,一名德國運動醫學教授曾在其診所對28名運動員的血液進行紫外線處理。然後將血液回輸至運動員體內,雖然這位教授解釋説他只是幫助運動員“預防感染”,但《世界反興奮劑條例》明確指出,“禁止重新輸入任何數量的血液”。

  “基因興奮劑”的顛覆性威脅

  除了“血液興奮劑”的出現對反興奮劑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外,專家們最為擔心的是,隨著生物工程研究的進展,有朝一日“基因興奮劑”或許在運動員身上得到體現。

  “今年6月的《生物學家》雜誌上刊登了一位英國生物研究員的文章,文章稱,‘基因興奮劑'或許將成為影響競技體育公正性的最新威脅。”有國內反興奮劑工作專家告訴記者,“‘基因興奮劑'可以通過細胞、基因、遺傳物質或改變基因表達來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動物實驗的效果非常神奇。”

  通常情況下,一隻野生小老鼠不間斷跑步的測量平均值只有0.2公里,但接受轉基因實驗的小老鼠卻已經可以不間斷跑步5公里。儘管成年運動員的基因操作還面臨技術難題,但現代科學的發展或許很快就可以實現這一操作。

  “如果新基因只作用於某一個小區域,例如腿上的某塊肌肉,那麼檢測會變得非常困難,唯一的手段可能就是活體組織檢查,但這是一種極具侵害性的檢測手段。”這位反興奮劑專家説,“所以,‘基因興奮劑'對於國際奧委會來説幾乎是顛覆性的挑戰,反興奮劑工作也要在今後面臨更大的難題。”(郭劍)

熱詞:

  • 基因興奮劑
  • 禁藥
  • 興奮劑組織
  • 中國奧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