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體育圖文 >

專訪王榮:創新理念迎大運 實現城市新跨越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9日 17: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深圳8月8日電(記者王傳真、詹奕嘉)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8月12日將在深圳拉開帷幕。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這座年輕而富有創意和活力的城市是否已經做好準備?即將開幕的大運盛會將有何新意?大運籌辦過程給深圳帶來什麼變化和影響……

  在深圳大運會即將開幕之際,深圳大運會組委會副主席、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深圳全市上下已經準備就緒,不僅一批現代化的運動場館、完善的技術設備和訓練有素的運行團隊全部到位,而且借助籌辦賽事,深圳提升了城市功能,優化了城市管理,改善了人民生活。

  與北京奧運和廣州亞運"不一樣"的辦賽之路

  新華社記者:在北京奧運會和廣州亞運會相繼成功舉辦之後,深圳大運會的籌辦工作有什麼與眾不同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王榮:北京奧運會和廣州亞運會的巨大成功,充分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展示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果。我們認真學習借鑒奧運會和亞運會的成功經驗,進而創新提煉出"從這裡開始,不一樣的精彩"的核心理念,希望對重大國際活動舉辦模式有所改革、創新。

  此次深圳大運會開幕式將圍繞"回歸體育、回歸儀式、以大學生為主體",不攀比排場、不攀比投入、不攀比豪華,不搞煙花表演。閉幕式的場地確定在深圳"世界之窗"主題公園舉行,開創了國際綜合性運動會在主題公園舉辦閉幕式的先例,以公園的國際化定位切合大運會"世界性"特色。

  在火炬傳遞方面,除火炬實體傳遞外,大運會還在全球大型體育賽事中首次開展火炬"虛擬傳遞",如今參與網民總人數已突破940萬。虛擬火炬傳遞形式新穎、時尚,傳遞規模和社會反響遠遠超出預期。

  在志願服務方面,我們把"舉辦大運盛會"與建設"志願者之城"相結合,構建由賽會志願者、城市誌願者、社會志願者組成的志願服務體系。眾多義工"紅馬甲"活躍在城市各個角落,818個"U站"為市民和遊客排憂解難。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市中小學開展的"小手拉大手,志願迎大運"活動,不僅帶動了近90萬家長參與志願活動,而且把文明的種子埋到了青少年心中。

  新華社記者:在辦會模式方面,深圳大運會是否探索出一些籌辦重大活動的新機制?

  王榮:我們將賽事籌辦與賽後利用緊密結合,既保障賽事又服務發展。大運會的場館建設和設備利用"能改不建、能修不換、能租不買、能借不租",60個正式場館中新建的只有22個,其餘近2/3都是對原有場館進行維修改造;很多場館和運行團隊的辦公設施和用品都是臨時租用,或是直接從相關單位借用,大大減少行政運行費用。

  我們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和企業力量,減少政府的直接投資。大運會開幕式所在地深圳灣體育中心由華潤集團投資建設,採取市場化的運作方式,提高了建設效率。大運會尚未開幕,其商業演出的預約已經排到年底,消除了場館利用的後顧之憂。

  運動員賽會期間所住的大運村與深圳信息技術學院同步規劃建設,賽後大運村將作為學院的校園和學生宿舍使用。還有11個新建和15個改造的大運場館位於學校範圍內,大運賽事結束後將轉交學校使用。這樣"一舉兩得",既節儉又實用,避免了賽後可能出現的場館空置等遺留問題。

責任編輯:王玉西

熱詞:

  • 大運會
  • 城市軌道交通
  • 城市功能
  • 創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