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公平正義遭受破壞
而就此次河北大學撞人案件本身而言,公眾真正關心的,已不是那句“我爸爸是李剛”的狂傲之語。人們擔憂的是:當地公安機關能否真正回避肇事者背後的權力身份,做到公正執法、獨立斷案?在這起交通事故已然發展成公共事件的時候,相關權力機構能否接受社會輿論監督,積極回應輿論質疑?否則,“我爸是李剛”這樣公然炫耀權力背景的言辭,該讓我們有多挫敗。
真正讓公眾怨憤的不是權力本身,而是可能隱藏在背後的不公。正是因為某些經濟和權力資本對公共權利和社會公平的攫奪,才加劇了公眾對社會不公的怨恨和恐懼,而權貴者對這種權力和經濟資本的炫耀,則讓這種對財富和權力的扭曲認知成為必然。如果看不到此類交通肇事案中的公眾情緒背景,輕忽肇事者的身份,那麼這類事件便很可能演變為權力部門的公信流失,進而加劇事件的不公。
[>>詳細]
權力的匪化讓人人自危
官與匪從來就是對立的,就像水火不能相容。權力“匪化”,這詞彙看起來讓公民毛骨悚然。然而,的確有這樣的情況在現實中發生。“李剛”的兒子,為公眾思考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激憤的範本。 一起惡性交通事故,就在官二代的叫囂與匪氣裏,反彈起激烈的民意,進而上升為公共事件。“有本事你們告去,我爸爸是李剛”。匪氣仗著官氣一手遮天,官氣助長匪氣不可一世。[>>詳細]
只有清除公權力部門的害群之馬,才能恢復公權力部門的尊嚴;只有讓那些為非作歹的人員受到應有的懲罰,只有徹底消弭公權力匪化現象,讓公權力回歸為人民服務的本質屬性,才不會人人自危,經濟也才能得到良性發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