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校園咋被“家境”綁架?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現實社會中,校園已是準社會。”“為利益,校園裏爭鬥也不少。”有同學反映,家庭背景助力校園暗戰。有的人為入黨請同學吃飯,有的人連班主任都讓他三分。在校園裏,這種利益拉鋸戰早已開打,而在這場利益爭奪戰中,學生們總是特別在意各自的家庭背景,總是在捕捉“錢”和“權”的影子。[>>詳細]


教育一個很大的功用就是實現人在不同社會層次的流動,用中國老百姓的話就是説,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過上好的生活。為了這個目標,多少學生奮力苦讀,多少家長血淚打拼。但從當前花錢請同學吃飯,與班主任走得近,家長有權有錢的學生更易當選班幹部、加入黨組織的情形來看,校園儼然已經被“家境”綁架。


家境,左右校園方方面面

入學:機會因“家境”而異

高考面前人人平等,但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卻可能因家庭背景而異。麥可思研究將畢業生的家庭階層分為産業與服務業員工、管理階層、農民與農民工、無業與退休及專業人員四種類型,發現農民與農民工、産業與服務業員工子女較多就讀高職高專院校,管理階層子女較多就讀“211”院校。在接受麥可思調查的2009屆大學畢業生中,來自前兩類家庭階層者,就讀“211”院校的比例分別為38%和22%,低於他們在生源中40%和25%的分佈比例。[>>詳細]


據教育業內人士估計,北京市小學入學屬於“擇校”的比例為20%,名義經常是“捐資助學”、“共建”。擇校費用各區價格並不統一,大致為1.5萬到3萬,部分熱點小學入學價碼能達到5萬或更高。 [>>詳細]


資源:貧寒子弟成跑腿主力

“代排隊、代買票、代繳費……”在這個新鮮事物層出不窮的時代,校園“跑腿族”正在興起,他們主要由家境貧寒的大學生組成,專門為“偷懶”的同學跑腿。[>>詳細]


當今社會現實是大學各種花費依然要依靠家庭資助的現實下,家境貧困也給貧困大學生個人發展造成相當障礙。貧困就意味著佔有較少的社會資源,在校園裏有很多家境貧困的學生每日的伙食費不足兩元,因此他們在繁重的學習之餘打工、兼職,這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休息。近年來,政府設立助學貸款,提供各類獎學金,建設綠色通道……之所以採取這些措施,正是看到家境貧困對大學生個人發展已經造成了嚴重障礙這一客觀現實。[>>詳細]


就業:求職“潛規則”比爹拼媽

調查顯示,64.2%的大學生表示有信心找到理想的工作。其中家境好、學校好的大學生就業信心更足。家境上、中上、中等、中下、下的大學生表示有信心的比例分別是:86.9%、80.7%、70.1%、58.6%、52.4%;國家重點大學、省內重點大學、普通院校的大學生的選擇依次是:74.6%、68.7%、57.2%。[>>詳細]


原因:金錢權力對社會資源過度侵佔

“理應平等的教育機會,事實上隨出身階層而異”

關於家庭經濟、社會背景對子女受教育機會以及個人發展的影響,在國際上已經有很多相關的實證研究,其中最有影響(也是最有爭議)的是美國1966年公佈的科爾曼報告(ColemanReport)。該報告通過對美國3000多所學校、約65萬學生和7萬教師的相關數據分析,認為在諸多因素中學生的家庭社會經濟狀況(SES )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最大,而學校和教師特徵則只有很小的影響;日本全國性的社會成層與社會流動調查顯示,在分析父親職業、父親學歷、本人學歷、本人初職、本人現職五個變量之間的關係後發現,父親的職業和學歷對個人的教育成就和現職都具有巨大影響,並得出結論——“理應平等的教育機會,事實上隨出身階層而異”;法國學者布爾迪約等分析了法國、波蘭、匈牙利等國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問題,同樣發現各國高等教育機會在不同社會階層中差異懸殊,“高級職員兒子進入大學的機會,是農業工人兒子的80倍,是工人兒子的40倍,是中級職員兒子的2倍”。[>>詳細]


功利思想讓教育失去公平

家境好的家長用錢和權換來孩子進入好學校,同時也換來孩子受到老師的照顧;學校和老師們在這場交換中也得到了好處:學校收到了高額的擇校費,老師們還會從家長那裏獲得間接的好處。在這場利益交換中,各方都有受益,為了追求利益雙方似乎都在放棄或犧牲了一些尊嚴。[>>詳細]


部分家庭公權濫用

家庭背景成為成功的決定性因素,這説明中國的社會還是一種差序格局,還有著明顯的“熟人社會”的特徵,法律和程序往往因人們關係的遠近而伸縮。所以在就業錄用中,父母有權力者或父母有金錢可以推動權力者,無疑處於絕對優勢地位。

家庭背景決定成功的背後,是權力對社會資源的過度侵佔,是以剝奪他人的就業權利作為自己子女就業的前提。在這樣的情況下,社會公平已無從談起。這種不公長期累積下來,自然是強者益強,弱者益弱。[>>詳細]


“作為政府職能部門,有必要對用人單位的招聘加強監督,尤其是一些國有單位和壟斷性高收入企業,這些單位的關係網都是非常明顯的。”相關人士認為,由於這些單位“招聘不公”帶來的損失,往往對招聘者個人影響不大,所以最容易存在“關係招聘”。

學校在農村大學生就業方面也應該“有所作為”,“學校應該在信息渠道方面,多給農村學生一些幫助,多為他們提供就業信息。此外,可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多給學生提供進企業實習的機會。當然,農村大學生自身學會自立、自強,學會為自己創造機會,也非常重要。” [>>詳細]


經驗:國外如何防範“家境”綁架教育

英國

2009年,時任英國首相的布朗授權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發現家庭背景較差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機會相對較少。這份名為《釋放渴望》的調查報告向英國政府提出80多條建議。

英國一些高校也已經在以不同方式解決教育不公平問題。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非常注重生源的多樣性並專門實施一個“醫學課程擴展計劃”。該計劃向那些由於家庭經濟有困難而在中學畢業時沒趕上學習進度的學生敞開大門,他們的入學標準比就讀醫學專業的一般學生稍低,但學時要多一年,因此他們在畢業時並不比其他醫學專業的學生差。 [>>詳細]


美國

美國知名學府哈佛大學12日宣佈將廢除提前錄取制度,給不同家境、背景和能力的考生創造公平競爭機會,成為美國第一個完全取消這一制度的名校。

哈佛認為,取消提前錄取制度,可以給有才華但家境普通的考生更多時間考慮獎學金等問題,不必害怕因提前錄取後被學校綁定而失去獲得其他學校更高獎學金的機會。博克呼籲其他高校也能效倣此法,“越多學校放棄這一制度,錄取程序就會更健全合理”。

數字

全國普通高校中的1200萬大學生當中有五分之一的學生來自於貧困家庭。這個數字換算一下,就是有240多萬學生是來自於貧困家庭的貧困生,可以説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網友表態

你對當下校園風氣滿意嗎?
滿意



不滿意



今日點擊
聯絡我們

責編:張旎
聯絡:zhangni@cntv.cn
出品:中國網絡電視臺評論頻道
-------------------------------

版權聲明:中國網絡電視臺原創策劃,歡迎轉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點題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去打洞”——這話被稱為血統論的經典。對那些處於社會底層人們的孩子來説,想要獲得一個好的生活,一開始就註定了要付出太多太多的艱辛。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的把籌碼全都壓在了教育上,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校園完成鍍金,改變命運。如果更多的人在他們努力之後,還是被不斷的提醒“家境”不同,改變夢想根本就是鏡花水月——這對弱勢群體是否意味著絕望,那麼對社會又意味著什麼呢?

網友評論

登錄 | 註冊

我來説兩句

驗證碼:看不清驗證碼?點擊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