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李舫:警惕文化資本助“吹”經濟泡沫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08日 14: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今年上海電影節曾流傳出這樣一個笑話,一位煤老闆找到導演彭浩翔説:“你給我拍一部文藝片,但要讓我女朋友當女主角,去國外參加電影節!”

    這個故事聽起來令人啼笑皆非,但卻從側面反映了文化産業投資的虛熱。資本趨利的本性、經濟回暖的驅動,正催使境內、境外各路資金潮涌文化領域。在炒房、炒股、炒黃金、炒大蒜之餘,炒電影、炒藝術品、炒新媒體、炒文化産業園區成為不少財大氣粗的“金主”的又一個選擇。

    首先是電影産業。2009年我國電影産業綜合收益達到了106.65億元,2010年電影産業發展形勢更被廣泛看好,在全年100億元票房的拉動下,綜合收益突破150億元已毫無懸念。各種業外資本對電影的熱情堪稱史無前例,電影市場迅速成為各行各業的掘金寶地。

    其次是動漫和網遊。2009年動漫産業生産量超過17萬分鐘,大大超出了日本的動漫産量;網絡遊戲市場規模達到25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5%,儘管這兩個産業門類投資熱情高漲,但産業投入與産出還相距甚遠。

    藝術品市場回暖更快,新的成交紀錄不斷誕生,許多拍賣公司今年一個季度的拍賣額已經遠超去年。值得注意的是,在櫛比鱗次的拍賣紀錄背後,是越來越多的陌生面孔和神秘買家,他們持有的海量資金常常使得一件拍品在數十次甚至上百次角逐中仍難分高下,直達“天價”方才罷休。

    大量熱錢涌入文化産業的原因,一方面得力於近年來我國文化産業的高速發展,2009年《文化産業振興規劃》、2010年《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産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等利好政策的不斷出臺,推動文化産業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亮點,也使得文化資本對文化産業未來的規模和潛力抱有更加樂觀的期望。另一方面在於銀根寬鬆,流動資金過剩,各種社會資本難覓出口,高速崛起的文化産業便成為很多“外行人”眼中掘金的熱土。

    僅以電影産業為例,往年全年故事片産量不過四五百部,今年上半年通過備案的故事片已達694部,驚人的數字“吹”大了電影産業的“泡沫”。從今年6月份開始,每月上映的電影數量就已經進入飽和狀態,平均每天都有新片上映。然而,仔細看來,這些影片中能真正獲利的屈指可數,十賭九輸已經成為投資電影産業一個殘酷的現實。與此同時,與票房收入增長速度相比,中國海外電影銷售和各電影頻道廣告收入的增幅尚不足前者的1/5,産業發展極不平衡。

    房地産、煤炭、風投等業外資本的“熱情參與”,令文化産業風生水起,但其中風險卻也不容小覷。這些熱錢大都急功近利,希望馬上能夠在票房上看到回報,在這種觀念指導下出品的文化産品難免存在著難以避免的硬傷。如果説10年前投融資需要靠政府、資金扶持、房地産補貼推動是産業發展的瓶頸,那麼今天,發展方式的不合理、發展格局的不均衡,將成為文化産業發展的最大隱憂; “撈一票”的功利心態、熱錢逐利的投機行為,將成為製造文化經濟泡沫的最大暗器。

    文化産業的大發展令人興奮,但巨大的市場空間與産業願景告示我們,應該警惕那種與經濟領域同樣性質的“GDP挂帥”和“增長主義”導致的種種虛熱。文化産業只有發展方向上尋找到新的助推力,在産業結構調整中去尋找新的內生力,方才談得上可持續。(李舫)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