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王巨祿:推進我省文化産業大發展大繁榮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30日 14: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黑龍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省政協十屆六次常委會議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協商討論加快我省文化産業的繁榮發展問題。大家所提意見和建議必將對促進我省文化産業大發展大繁榮起到不可低估的影響,對推動我省産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優化和戰略升級,貫徹落實省委“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的決策部署,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受大家思想的啟發,我也圍繞怎樣發展文化産業,如何把文化産業打造成我省的支柱産業問題作了幾點思考。

  一、關於對發展文化産業必要性和重要意義的認識

  十七大報告鄭重地把文化的發展和繁榮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向全黨和全國人民發出了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動員令。黨中央的這些重要指示,為發展繁榮我國文化産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動力。我省應該借東風、抓機遇,把文化産業提升到像抓農業、工業一樣的地位真正重視起來,認真抓好。

  近20年來,美國文化産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其産值已超過航天航空業和農業,佔GDP總量的25%。日本文化産業的年産值早在1993年就已經超過汽車工業,目前已成為僅次於製造業的第二大産業,佔GDP的18%。在400家最富有的日本公司中,有81家是文化企業。在國內,廣東、北京、山東、上海、浙江、江蘇、河南、湖南、湖北、河北等十個省市文化産業發展迅猛,對經濟的貢獻率越來越大。湖南省2008年文化産業的增加值已佔全省GDP的比重達5.1%。文化産業與排在本省十大優勢産業前兩位的鋼鐵和裝備製造業持平,高於其他八大優勢産業,成為湖南的支柱産業。河北省文化産業在新的主導産業體系中發展速度躍居首位,已超過鋼鐵等其他主導産業的年增長率,成為新的領跑産業。在當前新的形勢下,要分析文化産業在應對金融危機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我省文化資源豐富的有利條件,把文化産業這個最有潛力、最有希望、最有生命力的産業列入我省的支柱産業。當沒當作支柱産業來抓,就看決策者的注意力和精力是不是實現了轉移,各種支持性政策是不是到位,工作力度是不是和抓其它支柱産業一樣進一步得到加強,支持文化産業發展的輿論氛圍是不是在社會上已經形成,從事文化産業勞動者的積極性和熱情是不是高漲起來。

  二、關於對文化産業發展規律的認識

  曾幾何時,當美國好萊塢大片風靡世界的時候,我們説這是西方世界資産階級獨享的精神樂園。當有人休閒度假、陶冶情操、欣賞西方輕音樂的時候,我們説這是靡靡之音,會消磨人的鬥志。當流行歌曲、模特大賽、服裝表演、選美大賽在舞臺上剛剛出現的時候,又有多少人看不順眼。近些年來,“韓流”的不斷衝擊,美國大片的更多上映,動漫、網絡遊戲日趨活躍,國內文化企業蕓蕓眾生,人們看到文化産業對經濟發展貢獻越來越大的時候,在生活中越來越受大眾歡迎的時候,我們才開始有更多的人思考對文化和文化産業發展應該重新定位,對其發展規律和特徵應該深入研究。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把文化當成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習慣於從政治、道德、思想和知識的傳播等方面認識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很少從産業的角度評估它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對經濟的貢獻。文化産業是提升社會幸福指數的重要産業,是滿足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産業,其産品大都是人們的最終消費産品。人的消費分生産消費和生活消費兩大類,沒有生産性消費,物質形態的生産就失去了動力;沒有生活性消費,文化形態的生産就喪失了必要,整個經濟就不可能實現大的良性循環。從世界各國的經驗看,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文化消費則快速增長,接近或超過5000美元時,文化消費就會出現“井噴”現象。2008年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3000美元,按照國際標準計算,文化消費的支出總量應該在4萬億元以上,可據統計實際卻只有8000億元。可見我國的文化産業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必須充分認識文化産品的生産能夠促進和帶動生産物質財富相關産業的大發展,也能夠對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主流文化、公益性文化和商業文化,這三個層面有不同更有相同,有區別更有聯絡,相互支持、互為補充、共同發展。主流文化、公益性文化應該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財政投入、優先發展。在市場經濟社會裏,一方面,由於利益階層、團體的多元化和分配的收入差距在不斷引發需求的多樣化。另一方面,職業不同,愛好有別,文化修養也不一樣,如果沒有文化的産業化和市場化運營就不能滿足不同層次群體更多、更好、更高的文化需求。支持文化産業的發展有利於滿足不同利益層次人群的多種需要,更好的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不管什麼資源,只要加工利用,進入市場,它的經濟屬性和效能必然顯現出來。但是文化産業獨具的社會屬性是與其他産業區別的顯著標誌。不論是戲劇、電影、歌舞、音樂,還是廣播、電視、圖書、出版及新興的動漫和遊戲等,對資源的利用、整合,策劃、創作,加工、製作,演出、推銷,都必須講求成本核算和經濟效益,同時又不能不注意文化産業發展的公益性和社會效益,防止銅臭味和垃圾文化污染社會,玷污腐蝕人們的靈魂。由於利益的驅動産生一點不健康的文化産品也不必過分驚慌,只要加強管理,完善法律法規也不是不可避免的,至少可減少到最低限度。對待文化産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千萬不要因噎廢食,特別是對於新興文化産業的發展,多一點支持,少一點批評更為必要。

  智力密集、資本密集、勞動密集是文化産業的另一個顯著特徵。要使我省文化産業快速的發展起來,必須重視高素質人力資源的培養,儘快形成多種融資渠道,創新不同的投資方式,始終確保文化産業發展有足夠的資金保證。文化産業發展基金、文化發展專業投資公司、文化産業專業學校在不少地方已經出現。我們省也可以積極效倣,儘快地辦起來。

  三、關於我省文化産業現狀分析和對策

  在充分肯定我省文化産業取得成績的前提下,必須承認我省文化産業發展的現狀和群眾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在發展中遇到的挑戰很多。從重視程度到發展理念,從政策措施到工作推進力度,從實體性企業的發展到仲介服務公司的出現,從發展速度和産業規模到對GDP增長和財稅收入增加的貢獻率,從資源開發到“精品”打造,我們都可以找到不足和努力方向。我省文化産業發展要擠進全國的先進行列,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樹立全新的文化産業發展觀,儘快制定發展文化産業的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應把文化産業的發展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工作考核指標體系,並適時提高指標考核的分值,充分發揮目標的導向力量。在財政支持上應轉變投資理念,調整預算結構,切實加大對文化産業的投資比例;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上要解放思想、打破常規、排除干擾、增強緊迫感,不必再先搞試點然後全面推開,而應積極借鑒外省已經成熟的經驗在我省直接全面鋪開,縮短改制轉軌的過程,降低改革成本;在推動發展上要利用市場和行政兩種手段,對改制後的文化企業優先配置高級經營和資本運作人才,儘快補上舊體制下形成的經營管理人才匱乏的短腿;在資源整合上,要打破文化資源的條塊設限,産業分割、行業封鎖的現有格局,實現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在打造品牌上要重視自己的資源優勢和地方特色,切實轉變小農經濟的狹隘地域觀念和門戶之見,敢於花大成本引進各方面的拔尖人才,積極同國內外同行業的著名大企業、一流大公司進行合作,重視提升文化産業的核心競爭力,努力佔領發展的制高點,重點打造幾個有地方特色和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文化産業的“航母”,創造出自己的地方特色品牌。在市場營銷上,要竭力培育現代文化消費觀念,構建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擇機舉辦文博會和各種形式的大型演出活動。緊緊抓住在金融危機寒流中文化産業高速增長的機遇,努力使我省的文化産業發展速度超過“第二方陣”,趕上“第一方陣”。

  就文化産業來説,資源優勢不一定自然而然就能形成産業優勢,更不等於就是經濟優勢。應當汲取我省過去一些資源優勢産業發展的教訓,避免把資源優勢當包袱。要把資源優勢變成産業優勢,進而轉化成經濟優勢,離不開從業人員的創新意識和智慧性勞動,離不開現代科技的支撐和科學管理。

  我國各地發展文化産業基本處於同一個起跑線上。希望政協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能促成全省上下把文化産業當成我省支柱産業的統一認識,並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創業,真正使文化産業成為我省經濟發展中的一枝獨秀。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我們曾經喪失過一些機遇,至今仍未完全擺脫困境。在現代文化産業的崛起中,我省應早認識、早準備、早規劃、早動手,爭取走在全國的先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