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盤點長假詐騙 網絡購物交友成受騙重災區

發佈時間:2012年10月03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長假8天夠幹嗎的?對一個以網絡交友為名實施詐騙的騙子來説,足夠讓以前不認識、現在未謀面的女性開口叫他老公。最多再過一兩天,錢就可以到手了。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反詐騙專家金大志説,長假期間,最易發的電信詐騙基本都是受害人主動搜索信息,“主動上當”的類型,比如買火車票、打折機票、網購二手車等網絡購物和網絡交友行為,最容易招致騙子上門。

  現象1

  “公司化經營”的騙子放假了

  長年和這些騙子打交道的金大志對他們的“作息”和福利都有充分的了解。據他介紹,長假期間,冒充公檢法、醫保卡透支等需要多人配合的詐騙形式會有所減少。

  “現在騙子們已經形成了公司化經營的方式,各種管理方式都和正規公司非常相似,只是他們把詐騙作為唯一的業務。”金大志説,在假期中,老百姓家人團聚,接到詐騙電話後一家人中總會有人明白過來,詐騙成功的幾率相對較小,所以騙子們往往乾脆“放假”,有的還會由“公司”出面,組織成員出去旅遊。

  現象2

  網絡購物交友成受騙重災區

  長假期間,詐騙主要發生在網絡購物、網上交友等領域。金大志説,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受害人主動上網搜索信息。“比如現在有人會上網買返程的火車票或者機票,也有人想趁著假期買二手汽車摩托車,他們都會在網上搜索信息,可是找到的信息當中有很多都是騙子發佈的。”

  更典型的則是網上交友騙局。按照騙子們的“準入標準”,是否能從事這行當,要看他能否在一個星期之內,讓從未謀面的事主開口叫他“老公”。此後再溝通三兩天,大多可以將錢騙出來。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騙局基本不會成功。

  同樣的騙局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而且明顯分成南派和北派。金大志説,南派的典型特徵是“送花籃”。“騙子會説,‘我有一個飯店,馬上開張了,需要壯壯門面,請你給送個花籃,過後我把錢還給你。’或者説,‘麻煩你替我的父母給我送個花籃。’接著就要求對方將錢打給花籃店,一般是3萬元。”北派往往是直接要錢,名目多是“我現在要去你那兒,給你帶了某某特産,麻煩你把錢給我。”無論是哪一派,最終的目的都是讓受害人心甘情願將錢匯出去。

  現象3

  最近,相當多的市民接到了所謂“恭喜您的手機號碼被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欄目組後臺抽取為場外幸運號二等獎”的短信,裏面16.8萬元獎金和一台蘋果MacBook Pro筆記本電腦的獎品確實讓人心動。

  記者進入短信上所説的網站,胡亂填上了一個電話號碼和所謂的領獎密碼,果然進入了領獎頁面。頁面上要求填寫身份證號和銀行卡號,記者按照正常位數和基本編碼規則,改了一些號碼後填了上去,卻意外地發現彈出對話框“您不是中獎人”。難道騙子們也要選擇客戶,而且能判斷身份證號和銀行卡號真偽?

  金大志解釋説,曾有市民向警方反映,懷疑是警方內部人士向騙子透露了公民的身份證信息,否則騙子怎能察覺號碼異常?“其實他們是利用了一種類似‘居民身份證生成器’的軟體,這種軟體在網上隨便一搜就能找到。它可以嚴格分析身份證編碼規則,只要某一位稍有錯誤都能立即察覺出來。”金大志説,其實騙子們行騙時也屢屢被看出騙局的公民破口大罵,也受了不少捉弄,所以用這種方法“過濾”客戶,看看對方是否真的上當。

  據他介紹,從事這個騙術的是一個來自海南省的騙子群體,目前在國內最活躍,緊跟各種社會熱點。“春晚、非常6+1、星光大道,現在的中國好聲音,都是他們行騙的幌子。如果市民填寫的是正確的身份證號和銀行卡號,下一步就會讓你註冊會員,繳納會費,總之就是各種交錢,永遠看不見獎金和電腦。近期北京的這一類受害者中,最多的已經被騙了十多萬元。”

  相關數據

  9月1日至23日:全市共發生電信詐騙案件1140起,其中有3大類6小類處於高發態勢,3大類是冒充熟人;冒充公檢法;網絡購物。它們又可細分為6個小類,分別為:QQ冒充熟人、電話冒充熟人、社保卡欠費、歌華有線欠費、辦理假證件和網購二手車。

  去年國慶長假(10.1至10.7):全市共發生電信詐騙案件168起,高發的QQ冒充熟人詐騙18起、網購機票詐騙11起、網購二手摩托車8起、網購二手汽車和網絡遊戲賬號裝備遊戲幣各7起、冒充公檢法電話欠費詐騙6起、網購火車票和二手手機及複製監聽卡各5起。    本報記者 安然

熱詞:

  • 長假
  • 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