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導游曝從業環境堪憂 接團不帶游客購物將倒貼費用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07日 09: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張家界導游“被打”事件引導游吐槽零負團費導致帶團猶如“賭博”

  放任自流監管方式致導游生存狀態堪憂

  調查動機

  近日,湖南省張家界市發生了一起導游與游客糾紛事件,而事件的原因是雙方為行程中是否“進店”意見不一。導游緣何要帶游客“進店”,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源究竟何在?目前,導游的生存狀態又如何?《法制日報》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調查。

  特別調查

  “如果不在制度上進行規範,這種事情還會不斷發生!”

  説起近日湖南張家界導游與游客因為進店而發生的糾紛事件,導游周明對日後的從業環境深感憂慮。

  “導游要求游客進店無非就是想拿回扣,挨打不值得同情!”事件發生後,一些網友在網上發出了這樣的帖子。而導游們也紛紛在網上跟帖回應,大吐苦水:“我們付出了勞動,為什麼就不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呢?”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在我國旅游業飛速發展的今天,導游這個表面光鮮的職業,正面臨着生存狀態堪憂的尷尬局面。相關部門對超低團費監管的缺失,旅行社業內惡意競爭的加劇,使處於旅游行業利益鏈末端的導游從業人員承受着巨大的壓力。

  不帶游客購物將倒貼費用

  “每次接團之前,必須要先搞好預算。但也只能大概估算一下,並不一定準,主要還得靠運氣。”對於已經做了5年導游的周明來説,每次接團猶如“賭博”,行業內又稱“賭團”。而賭注則為游客是否能按計劃進購物店或參觀自費景點。

  何謂“賭團”?周明解釋説,以長沙去鳳凰的兩日游為例,在長沙組團時,每名游客可能向組團旅行社繳納了168元的團費,但鳳凰地接社只能從組團社手中拿到每人90元左右的團費,這個費用甚至低於接團成本。而導游在接這個旅游團時,首先必須給地接旅行社填補每人70多元的虧空,這被稱為“導游押金”,業內又稱“人頭費”,這筆費用旅行社是不予退還的。同時,導游還要向旅行社繳納15元的委派單開單費。

  也就是説,導游在接團之前,不僅沒有從旅行社手裏拿到一分錢,反而要先自掏腰包繳納一定數額的“人頭費”,將旅行團“買”過來。然後“賭”游客是否會按要求進店購物或去自費景點。

  “在我們行業內俗稱‘填坑',每次接團之前,必須要測算這個‘坑'有多深。比如5米的‘坑'就是導游在接團之前給旅行社填補每人500元的費用。”周明對《法制日報》記者説。

  周明透露,導游想要彌補“人頭費”損失,並獲得一定的收入,就完全要依靠帶游客進購物場所賺取商家提供的“廣告宣傳費”,或帶游客進自費景點賺取門票差價。“因為一個團隊的消費能力不同,能從購物店拿到多少宣傳費也是未知數,因此行業內把這種接團模式稱之為‘賭團',就像賭博一樣,導游能不能賺錢全靠運氣。”

  “像記者、小孩或老人團隊,導游們一般都不願意接。”周明解釋,導游不願意接這些團隊,並不是對他們有歧視,而是這些團隊的“購買力”有限,從而關係到導游們的直接經濟利益。

  “因為記者在外旅游都比較理性,不太喜歡購物。小孩子又沒有經濟能力,老人在外旅游只是想多看景點,也不喜歡購物。如果接這樣的團,導游不僅很難收回成本,有時還要倒貼費用。”周明説。

熱詞:

  • 導游服務
  • 導游管理
  • 導游人員管理條例
  • 游客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