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新詞入選詞典勾勒文明印記 包容性與本土化並生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21日 06: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詞入典勾勒文明的印記

  15日,《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由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發行。

  第6版詞典共收條目6.9萬多條,比起第5版,分量重了一點:增加單字600多個(以地名、姓氏及科技用字為主),增收新詞語和其他詞語3000多條,增補新義400多項。當然,增加的不止是新詞語,還有當下生活的風景和色彩。在專家眼中,新收錄的都是文明的印跡、文化的結晶。

  A 記錄當下更影響未來

  “這些新詞、新義像一面廣角鏡,全方位地折射社會的深刻變化,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修訂主持人江藍生介紹説。

  新增的詞彙涵蓋了社會生活許多領域的新生事物和現象。“房貸、動車、屏蔽門、高鐵、代駕、交強險、醉駕”,反映了大眾日常生活;“首付、拼車、美甲、網購、塑身、自駕遊、揹包客、閃婚”,反映了時下流行的生活態度;“北漂、草根、社工、達人、高管、憤青、名嘴、香蕉人、小皇帝、蟻族、月光族、全職太太”,反映了一些社會群體的各自特點。還有與經濟有關的“産業鏈、環比、負資産、文化産業”等,與社會建設和管理有關的“醫改、民調、限行、搖號”等詞語。

  新增的老詞新義也反映了流行現象,比如,“奴”的新義“特指為了償還貸款而不得不辛苦勞作的人”,體現了當下不少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山寨”的新義“倣造的、非正牌的”和“非主流的、民間性質的”,反映了如今模倣之風。

  專家指出,這些新收錄的詞語及詞義反映的社會變遷都屬意義重大,並非是曇花一現的個別現象。比如“蟻族”就反映了我國高校擴招後,大學生畢業進入社會,與下崗再就業職工和農民工潮匯聚成就業洪峰,造成我國就業壓力空前增大的困境,它折射出我國社會正經歷城鎮化、人口結構轉變、勞動力市場轉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等一系列結構性因素的變化。還有“網購”一詞的加入,也正是反映了我國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2009年至2011年,在網上購物的互聯網用戶比例從28%上升至36%,到2015年有望達到47%。

  新增詞、義的意義不僅僅是影響當下。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詞典反映出社會變遷在語言裏的投射,對將來的研究也將産生很大的影響。“每一版詞典都記錄了當時的時代特徵,比如計劃經濟中的‘大鍋飯'、‘放衛星'等詞語就是特定年代的産物,如果詞典沒有對其進行清晰地定義,可能很多年之後,後人將不懂這些詞語的含義。”張頤武説。

  事實上,每一個版本的《現代漢語詞典》都烙上了深刻的時代印記。比如1983年的第2版和1978年的第1版相比,差別並不大,只是去掉了一些“文革”詞彙,而到了1996年的第3版,正值國家改革開放初期,各方面發展迅速,新事物猛增,詞彙進出量也大大增加了:共增加詞語9000條,刪去4000條。第4版、第5版變身的動作也不小。2002年的第4版增加了1200余個新詞。2005年第5版,增收新詞7200條,刪去2700條。

  有專家打了生動的比方:對於詞典來説,有“新生兒”,也有“去世老人”,詞典就像是封存社會變遷的化石,記錄當下,更影響未來。

  B 包容性與本土化並生

  在第6版新詞典中,年輕人會驚喜地發現,從香港TVB電視劇和台灣電影裏學來的新鮮詞兒,已經躍然紙上。“八卦、搞掂、狗仔隊、無厘頭、手信”等詞早就在潛移默化中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已不算新鮮。而“嗆聲、力挺、糗、捷運、劈腿、軟體、硬體、網路”此次也隨著海峽之風吹入了新版詞典。

  針對這種現象,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的楊志強分析,近些年來,臺港澳地區與大陸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彼此之間在語言詞彙方面也加深了相互影響和作用,許多詞語不可避免地互相吸收和交融,或互相補充,或增加新意。

  同時,隨著我國與國外交流日益加強,越來越多的外語詞語也被引入到詞典中。第5版已收錄“酷、丁克家庭、香波、伊妹兒、尋租、路演、藍牙”等英語詞彙,在第6版中則新增了“微博、粉絲、嘉年華、脫口秀”等英語外來詞和“刺身、定食、天婦羅、榻榻米、宅急送”等日語外來詞。

  此外,第6版詞典還收納了239個對老百姓生活有影響的外文詞彙。比如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PM2.5(在空中飄浮的直徑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顆粒物)等字母詞。這其中還包括了2010年開始,電視媒體中一度被要求以中文全稱出現的NBA,有網友感嘆這下“球迷和主持人都不用糾結了”。

  儘管有擔憂的聲音認為,外來詞彙的加入是對中國本土語言文化的一種侵蝕。但部分專家也表示認同,外來詞彙的新增反映出了中國語言文化的包容性,收錄廣為所知的外文詞彙的縮寫更是方便大眾使用。

  張頤武認為漢語不會因為這些外文詞語而影響其核心地位。首先,收錄新詞一定要以承認現實為基礎,以實用、方便為原則,NBA的收錄就是對語言現實的一個客觀的反映。同時,新增的外來詞大多並不是簡單生硬搬入詞典,而是已經經歷了本土化的演變。“日語中有很多詞是直接把英語音譯過來,而漢語中吸收外來語大部分是意譯,而不是音譯,所以,主心骨沒有變。”張頤武表示,中文從外來語中借用、演化一些詞語的現象不是近些年才出現的,而是很早就有了,比如一些詞語“幹部”、“現象”、“本質”就來源於日本。

  “這次修訂中加入一些其他地域的詞語也是漢語開放、多樣的標誌。通過將不同地域的詞語本土化,漢語的表達也越來越豐富。”張頤武認為,漢語表達的本土化與包容性並進是一種好現象。

  C 熱詞“轉正”標準存爭議

  新詞“轉正”並非僅憑熱度。在日常的語言環境中被廣泛使用的“剩男”、“剩女”、“神馬”等熱詞,此次就並未被收錄進新版《現代漢語詞典》中,這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神馬'只是一種臨時的用法,俏皮的用法。作為一個規範的疑問詞,疑問代詞我們有‘什麼',我們幹嗎用‘神馬'來干擾它呢?” 江藍生解釋。

  “並非收錄新詞越多就越與時俱進。”《咬文嚼字》主編郝銘鑒也認為,“在社會轉型因素和互聯網的推波助瀾下,眼下我國正進入漢語創造力空前爆發、全民參與‘造詞造句'的語言狂歡階段,許多潮詞潮語可能都是曇花一現、過眼浮雲。詞典編纂不妨保持比語言生活稍稍‘慢幾拍'的速度,讓其經過一個大浪淘沙、積澱篩選的過程,否則反而會給人們的語言生活造成負擔。”

  選詞入典滯後性正是表現了修訂的審慎態度。商務印書館總經理于殿利也認為堅持審慎態度至關重要:“《現代漢語詞典》具備其權威性,在語言使用方面,相當於標準答案,如果答案出了差錯,它的消極影響該有多大啊!”

  比如“粉絲”一詞的收錄,就經歷了幾年的考驗。第5版修訂的時候,“粉絲”這個外來詞已經出現了,數年後,“粉絲”已被全社會熟知,這才被收入新版詞典。

  既要約定俗成又要廣泛使用,通用性和生命力普遍被專家認為是新詞入選的兩項硬標準。

  那麼,為什麼“宅男”“宅女”收了、“剩男”“剩女”沒收,“泡吧”收了、“泡妞”沒收,“裸婚”收了、“裸奔”沒收呢?

  除了通用性和生命力的標準,有專家認為,價值觀和社會效果也是《現代漢語詞典》這樣的語言規範類工具書必須考量的標準之一。

  比如“剩男”“剩女”未被收錄,江藍生表示,“對於因種種原因不能夠及時結婚的人,他們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因此這個表述不夠尊重人。

  選詞入典需不需要體現人文關懷?這一觀點引起了爭議。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特級教師黃玉峰認為,他贊成“剩男”“剩女”落選,卻並不認為其價值取向不對,而是認為它們經歷的時間還不夠久。

  “選詞不應該有雙重標準,詞典唯一的標準,只能是語言本身。”許多專家堅持這一觀點。他們認為為了真實記錄同時方便查閱,選詞應不論褒貶,不能在忌諱中失去客觀。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對語言文字的尊重。

  事實上,第6版詞典也收錄了不少負面詞彙,“潛規則”、“吃回扣”、“封口費”等都反映了社會的陰暗面。張頤武認為:“它們確實反映了當前社會中存在的一些現象,所以被收錄也是很正常的。”

熱詞:

  • 現代漢語詞典
  • 剩女
  • 外文詞彙
  • 現象
  • 疑問代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