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近七成受訪者認為“焦慮帖”一定程度反映青年困境

發佈時間:2012年07月19日 08: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漫畫:劉道偉

  一名民意中國網網友表示,如今,在媒體、社會輿論有意無意地推波助瀾下,焦慮情緒被生發、放大,蔓延到社會各個角落,甚至營造出一種全民焦慮的“奇觀”。焦慮已成時尚詞語,大家抱怨著焦慮,又消費著焦慮、享受著焦慮,似乎不焦慮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這是值得警惕的現象。

  最近,微博上流傳的帖子“80後退休前需準備314萬元退休金”,吸引不少網友注意,更引起眾多80後對未來養老問題“杞人憂天”式的焦慮情緒。

  買房焦慮、職場焦慮、婚姻焦慮、生育焦慮……如今,類似的“焦慮帖”在各大網站、論壇中並不鮮見。“焦慮帖”為何如此氾濫?“焦慮帖”會給青年帶來怎樣的影響?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對11344人進行的調查顯示,68.8%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焦慮帖”氾濫,55.9%的人認為“焦慮帖”氾濫會降低青年幸福感。

  “焦慮帖”,困境反映還是情緒宣泄?

  “80後退休前需準備314萬元退休金”的帖子中説:你現在的年齡越小,面臨的通脹時間就越長,到時需要準備的退休金將更多。假設退休後,每月想要過和現在3000元相同購買力的生活,如果你現在50歲,10年後退休,按照3%的通脹計算,需要為20年退休生活準備174萬元。如果你是80後,現在30歲,則需要準備314萬元退休金。

  看似專業的一大串數字,得出的結論讓不少人心驚。儘管很快就有人指出,帖子中的數據頗有紕漏,不具科學性,但該帖還是被很多人轉發,引起關注。而各種類似的“焦慮帖”所擔憂的問題也引起網絡熱議。

  調查顯示,68.8%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焦慮帖”氾濫。其中,44.0%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焦慮帖”較多,24.8%的人認為非常多。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大三學生張林説,現在網絡上反映青年焦慮的帖子確實不少。帖子中的不少焦慮,自己也多多少少有過,考試、考證的壓力,大學畢業將要面對的生存和就業壓力,確實讓他們感到焦慮。“網上流傳的所謂‘焦慮帖',是在網絡成為宣泄渠道的背景下,青年表達焦慮的一種方式,但其存在的誇大效應也不可忽略。”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心理學博士李麗娜告訴記者,能體現社會壓力的領域都存在“宣泄不滿”和“表達焦慮”的網絡言論。這些“焦慮帖”其實是網絡言論中的常態,只是某些被廣泛關注或者放大了。

  調查中,68.4%的人認為“焦慮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青年的困境。同時,36.2%的人覺得“焦慮帖”只是一種情緒宣泄。

  現實壓力加上盲從效應,導致“焦慮帖”被多次轉發

  “焦慮帖”為何會氾濫?調查中,62.2%的受訪者認為是因為年輕人生活壓力較大,需要宣泄;36.4%的人認為是因為部分年輕人對生活的期望較高。另有35.0%的人直言,“焦慮帖”氾濫源於一些人缺乏獨立思考意識和質疑精神,人云亦云。

  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的耿傳川認為,“焦慮帖”氾濫是因為網絡成為如今最好的“吐槽”空間,人們的焦慮、怨氣和怒氣在網絡上得到了最大的釋放。另外,發達的網絡改變了人們的溝通方式,很多人每天刷微博,希望得到別人關注。所謂“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自己有時也會有意無意地放大焦慮和擔憂的情緒,因為這本身就會成為一個受關注的理由。

  調查中,一名民意中國網網友表示,如今,在媒體、社會輿論有意無意地推波助瀾下,焦慮情緒被生發、放大,蔓延到社會各個角落,甚至營造出一種全民焦慮的“奇觀”。焦慮已成時尚詞語,大家抱怨著焦慮,又消費著焦慮、享受著焦慮,似乎不焦慮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這是值得警惕的現象。

  李麗娜認為,現實壓力加上群體的盲從效應,導致“焦慮帖”出現後被多次轉發。“‘焦慮帖'本身的影響並沒那麼大,但在傳播過程中,問題被嚴重化和放大化,就會引發集體焦慮。”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王水雄,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説,“焦慮帖”氾濫是因為青年中的分化現象越來越明顯,在這樣的社會結構下,青年會有較多焦慮感,同時又覺得改變現狀的途徑非常有限,這些都會導致他們的焦慮。另外,在網上活躍的部分人跟現實社會存在距離,這些人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很難出人頭地,網絡是他們表達焦慮的一個方式。

  復旦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孫時進教授認為,“焦慮帖”氾濫,是因為現實中確實存在壓力和焦慮,青年人內心存在不安全感。一些青年心裏的焦慮不一定來自現實,而可能是由於父輩的不安全感給他們的童年帶來了陰影,留在了他們的人格中。這些不安全感一旦被激發,焦慮就會自動産生。“焦慮帖”可能就是激發了青年人格特性中不安全感的東西。

  49.3%的人認為年輕人應有獨立判斷能力和質疑精神,遠離“焦慮帖”

  “焦慮帖”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調查中,55.9%的人認為“焦慮帖”會降低青年的幸福感,53.9%的人覺得它會激起更多人的消極心態和情緒。

  耿傳川説,年輕人對學業、工作、感情和人際關係有焦慮非常正常,每個人都會遇到。但“焦慮帖”可能放大這種焦慮,帶來不必要的擔心,從而給青年帶來不良影響。

  李麗娜認為,“焦慮帖”不僅會降低個人幸福感,對社會而言可能會導致謠言的産生。社會心理學中的謠言心理機制,與公眾的恐慌和焦慮心理、信息的模糊度、個人的判斷力有很大關係。因此,在網絡特定的信息傳播環境中,我們要特別警惕“焦慮帖”有可能會滋生謠言。

  該如何應對越來越多的“焦慮帖”?調查中,56.3%的人認為應該對青年面臨的問題引起注意,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48.0%的人覺得媒體不應放大危言聳聽的焦慮。

  “其實大多數焦慮都是杞人憂天。”李麗娜建議,年輕人應建立合理的認知模式,儘量避免將焦慮的問題放大化、嚴重化,要有目標並做好當下的事情。

  孫時進認為,青年在焦慮時,不要忙著恐懼和擔心,應靜下心來好好想想自己是否真正因現實問題而焦慮。如果是,就該進一步思考是什麼引發焦慮,並積極尋求解決焦慮的辦法。

  王水雄説,網絡上一些帖子是不真實的,有些焦慮也是認為營造和誇大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有質疑和考證的精神。

  王水雄建議,當下教育應重視培養青年人面對困難的頑強心態,在青年成長中給予一定的心理輔導。青年在遇到焦慮時,還可以看一些解釋和緩解焦慮的書,幫助自己正確應對焦慮情緒。

  調查中,49.3%的人表示,年輕人應該有獨立判斷能力和質疑精神,遠離“焦慮帖”。

熱詞:

  • 焦慮帖
  • 焦慮情緒
  • 焦慮感
  • 奇觀
  • 中國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