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生活圖文 >

拖延症蔓延都市 可伴生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09日 09: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平常的日子裏抑鬱着拖延,deadline之前躁狂着拖延,常人看來普通的事對我來説都是極大的精神負擔。帶着沉重的負罪感,我日復一日地沉浸於網絡世界與己無關的喜怒哀樂中,絕望地等待deadline和煉獄一起來臨。”

  這是“拖延症”患者“我要好起來”的一段自白。雖然聽起來很嚴重,但你是不是也很熟悉並能深刻理解這種感受?是的,我們都有“拖延症”。

  拖延症其實並非是嚴格意義上的疾病,但它卻能輕易影響我們的心情,讓我們的日子過得糟透了。回復一封郵件要花一整天,要去辦理的手續遲遲不動身直到過了有效期限,工作總是要到最後一刻才能完成(或者完不成)……在拖延的時候,我們又時刻惦記着,於是焦慮、自責、痛苦,反過來又加重了拖延。

  拖延,已經成為了越來越蔓延的都市病。

  1

  一邊踩油門 一邊踩剎車

  實際上,拖延症並不算是精神疾病,西南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鄭涌認為,拖延現象具有普遍性,“症”則帶有臨床色彩,不具普遍性並有相應的診斷標準

  “我要好起來”是豆瓣“我們都是拖延症”小組裏的知名人物,她寫的《我是怎樣好起來的》幾乎成為每個“拖友”們必讀的“入門帖”。

  作為一名曾經的拖延症重度患者,“我要好起來”經歷了拖延症帶給她的難以想象的痛苦。從2004年到2009年7月,她度過了整整5年“無法動彈”的日子。

  那段日子不堪回首。她不知道自己怎麼了,不敢做任何打算,大部分計劃都會演變成“歇斯底裏的痛苦”,大到寫論文找工作,小到吃飯睡覺上廁所。“即使在最火燒眉毛的時刻,我也無法順利寫出一個完整的句子。整夜整夜地熬,卻只能熬出100字。”

  她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樣子:“住學校宿舍的時候,半夜跑到陽臺上偷偷哭,哭累了回來繼續對着電腦發呆,撐不住了再去陽臺上哭;有了自己的家以後,半夜聲嘶力竭地哭喊、尖叫、摔東西,筋疲力盡後倒在冰冷的地上睡着,驚醒,掙扎着爬起來,心狂跳,手抖着再敲幾個字,再哭喊、尖叫,如此往復。”

  像“我要好起來”這樣的痛苦,似乎難以想象,但也絕非個例。“戰拖心理成長會”成員“時光機”説,他很佩服“我要好起來”的勇氣,“我已經沒有能力用文字還原拖延時候的感受了”。

  或許我們都曾經為這事那事拖延過,直到截止日期來臨才倉促完成;或許我們還為此自豪過,認為自己短時間完成的工作“還不賴嘛”;甚至我們還享受這種“衝刺的快感”,但拖延時的那種焦慮、自責、糾結,肯定是每個拖延着的人都體驗過的。

  不過,單純的做事拖拉或是懶得去做,只能定義為“拖延”,這只是一種壞習慣而已,每個人都可能有。當“拖延”已經影響到情緒,如出現強烈自責情緒,強烈負罪感,不斷地自我否定、自我貶低,伴生出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時,才可以稱之為“拖延症”。

  在拖延過程中,大多數拖延者都會不斷提醒自己“你不該這樣做”,伴有壓力、擔心、自責以及個人效率的降低,這些往往又加劇了拖延和情緒焦慮,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雖然這種狀態(Procrastination,拖延)被簡單稱為“拖延症”,但它是否真的是一種病還很難説。有人認為拖延跟抑鬱症、強迫症、多動症、藥物成癮等諸多疾病有關,它應該是病;而另一些人則認為,拖延只是上述疾病所引起的症狀。

  實際上,拖延症並不算是精神疾病,甚至這個詞本身也都不是醫學術語。西南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鄭涌認為,拖延現象具有普遍性,“症”則帶有臨床色彩,不具普遍性並有相應的診斷標準。

熱詞:

  • 拖友
  • ADHD
  • 我要好起來
  • 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