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教授稱中國大學功利主義盛行 致價值觀教育匱乏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9日 07: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青年報》發起組織的“大學為什麼越上越迷茫”系列報道和討論,不僅備受大學生的關注和參與,而且也得到了一些高等教育研究人員的注意。近日,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徐嵐老師和王洪才教授專門就這一話題接受了中國青年報記者的採訪。

  大學功利主義盛行導致價值教育匱乏

  徐嵐老師認為,杜克海的迷茫在於,他自己覺得有價值、想要去追尋的東西卻得不到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肯定,不知道要不要堅持下去。他想追問,當今的大學除了功利的追求之外,還能不能有一些別的什麼東西。“因此,他實質上發出了這樣一個疑問:中國的大學教育有哪些缺失?在我看來,主要是價值觀教育的缺失。”

  徐嵐説,價值觀教育極為重要。尤其在全球化時代和急速變遷的社會背景下,大學應該教會學生如何思考並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這樣才能在面對人生考驗時作出適當的判斷和應對。但遺憾的是,目前,我國大學中的價值觀教育與“兩課”(我國現階段在普通高校開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緊密相連,常常等同於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抵觸情緒較重,致使價值觀教育缺乏有效的實施途徑。

  王洪才教授也有同樣的遺憾。他説:“大學的功能,除了教授知識外,很重要的一個內容是進行價值觀教育。但遺憾的是,現在大學裏功利主義風氣居於統治地位,價值觀教育非常匱乏,於是對根底問題的追問就很弱。”

  徐嵐分析説,有兩個原因導致我國大學價值觀教育匱乏。一是大學管理的功利主義傾向。一些大學校長關注的是學校的排名,這取決於教師拿了多少經費,發表了多少文章等指標。一些大學不斷向教師強調“産出”和“成果”, 導致了教師的實用化傾向,而教師的實用化傾向又加劇了學生對學習的功利性態度。同時,學生會、社團等本應生長個性、促發思考的地方也難免沾染功利色彩。

  第二個原因是大學教育的實用主義傾向。一些大學越來越像一個職業培訓機構,而非一個“教育”機構。大學除了教授專業知識外,還應該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使學生明白知識的價值承載。

  大學行政化讓老師難當“引路人”

  那麼,如何改變大學價值觀教育缺失的現狀呢?

  徐嵐認為應該對我國高校的課程設置進行改革。首先,設置終極關懷領域的通識課程,使全校學生都有機會接觸哲學,討論人生的意義以及倫理學的核心問題——什麼是善、如何擇善。還可設置專業倫理的課程,如科技倫理、學術倫理等。其次,設計一些針對人格發展領域的通識課程,可以和心理學結合起來,主要涉及身心發展、情緒管理以及道德素養等。第三,實踐性的非正式課程也十分重要,比如以“服務學習”的方式,通過參與社會服務、公益組織等活動來增強社會關懷、培養奉獻精神和公民意識。

  王洪才教授認為,對於那些有價值追問的學生而言,引路人是最重要的。經歷豐富的教師在課堂上與生活中言傳身教,與學生分享自身對生命的思考,可以幫助學生尋找自己的道路。

  徐嵐老師曾做過一個調查,問學生“大學中哪類教師對你在道德品行方面的影響最大?”選項包括輔導員、班主任、本科生導師、專業課教師以及行政教師等,結果出人意料的是,選擇專業課教師的人數是最多的。可見,大多數同學對專業課教師抱有更高的期待,希望能在專業教育中滲透道德和價值教育。

  但是,現實中,很多高校老師沒能擔負起引路人的職責。徐嵐説,我們目前的制度設計是不同類別的教師各司其職,專業課教師通常認為已有輔導員等負責道德教育,因而把價值觀教育從自身的學術責任中剝離,甚至忽略自身在道德上以身作則的榜樣作用。而一些本科生導師更是對自身職責相當模糊,最後變成走過場。總的來説,高校在大學教師發展上做得遠遠不夠,教師對自己在價值觀教育上能做什麼缺乏共識,在怎麼做上缺乏專門培訓。

  王洪才教授則慨嘆:“如果學生難有引路人,將是大學的巨大危機。”他分析説,由於量化的考核標準,大學教授的學術研究變成機械性生産,很少有人願意把時間花在教學上。一些教師上課都敷衍,何談“引路”?注重教學、熱愛思考的教師在當下的大學行政化的權力結構中又往往處於邊緣角色被邊緣化,想要擔當引路人的角色也就力不從心。

  王洪才認為,自由的文化氛圍、嚴謹的學術態度,是推進價值觀教育的最好方式。但是,行政化已經根深蒂固,一時間很難去除。政府推出的一些去行政化的政策恰恰體現了或糾結著行政化,比如以“創新”之名引進各類人才進校園,然而這種引進本身就是以行政方式推行的,甚至以各類行政職務為“優厚”待遇。

  這個世界始終有一群人在追求名利之外的理想

  不過,兩位學者都認為,雖然社會大環境一時難以改變,但大學生還是應該堅持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和思考。他們給像杜克海一樣迷茫的學子提出了一些建議。

  徐嵐説,我們與其抱怨社會大環境不能創造更好的條件,不如以小我的生命觀和價值觀的匯聚來影響整個時代的價值觀。如果90後都能擺脫功利主義思維,無疑將改變整個社會的氛圍。“有人會反駁説,用人單位招聘時看重證書和學生幹部經歷,我不得不功利。但應相信時代在變化,當有一天招聘不再看簡歷而是看微博,看你平時都在閱讀什麼、思考什麼,有沒有廣泛的興趣愛好,你就不得不注重提升個人格調。所以,走出迷茫的關鍵還是在於正確價值觀的樹立。”

  王洪才教授説,大學提供了比社會上更多的有利於學生發展的資源,有追求的學生要主動獲取和利用。每個學校都有善於思考、特立獨行的教師。如果杜克海同學去拜訪他們,他們必然會給予真誠的幫助。“這個世界上始終有一群人在追求一些名利之外的理想,只是你需要堅定地抵禦世俗的偏見。你得明白,生活是一種擔負,必須付出代價。”(通訊員 錢小敏 記者 陳強)

熱詞:

  • 大學
  • 功利主義
  • 價值觀
  • 教育
  • 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