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溫州立人集團債務超過45億元 涉及人數逾7000人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4日 04: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月3日,浙江溫州立人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順生被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揭開了這個當地“明星企業”高額民間借貸導致資不抵債的面紗。立人集團民間借貸歷時長、金額巨大、涉及人員多、案情複雜,案件爆發後溫州泰順縣一時陷入“恐慌”,甚至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較嚴重影響。

  民間借貸“黑洞”巨大

  2月15日,由泰順縣政府方面組成的溫州立人教育集團有限公司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第3號公告,從即日起,進行債權人的申報登記。此前,溫州市公安機關根據債權人報案,經受理調查,溫州立人教育集團董事長董順生等涉嫌違法犯罪,于2月3日對董順生等相關6名涉案人員刑事立案,並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目前,案件正在偵查之中。溫州立人教育集團債務危機事件的處置工作已受政府全面監管。

  泰順縣地處溫州最偏遠山區,與福建北部接壤,屬溫州欠發達地區。溫州立人集團成立於2003年,註冊資本金3.2億元,法人代表董順生。集團起家是董順生1998年所創辦的泰順縣民辦育才高級中學。公司下屬共計36家獨資、控股、參股企業,分佈在溫州、上海、內蒙古、江蘇等地,經營範圍涉及教育、房地産、礦産等。

  據審計部門等多方面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立人集團債務危機苗頭在2009年就出現,當時欠款已經達10億多元,通過月息3分左右的高息勉強維持,最終因資金鏈斷裂而“崩盤”。目前集團債務總額逾45億元,其中極少為外地銀行貸款,絕大部分為民間借貸。具體債務正在全面申報登記之中。政府有關方面稱,債務涉及人數逾7000人,集團現有資産還在進一步核查之中。審計方面初步核查,與公司所稱有50億至60億元的數據差異較大,實際已明顯資不抵債。

  在去年爆發的溫州民間借貸危機中,立人集團資金鏈瀕臨斷裂。當年10月31日,集團召開“借款人代表大會”。董事會宣佈,11月1日起停止支付所融資金和利息,進行資産重組,並提出了債轉股、認購待售待建房産、5年內分期償還債務等三種解套方案。

  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委書記張洪國説,立人集團崩盤有多重原因,最主要的是長期支付鉅額利息所致。據有關審計方面匡算,10多年來公司支付的利息累計高達30億至35億元。張洪國稱,政府、企業和債權人都希望能夠有效化解立人集團的危機,但是在目前宏觀經濟環境趨緊的情況下,集團多個房地産、煤礦項目都是國家政策調控的範圍。政府在企業自救乏力、政府幫扶有限及債權人訴求強烈的情況下,不得不對立人集團採取監管措施,實行控人、控資、控解。

  三大特徵交錯

  《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了解到,立人集團民間借貸案情觸目驚心、錯綜複雜,有三大特徵,在近年來民間借貸案中“登峰造極”,具有相當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是時長量大、人多面廣。據知情人士透露,董順生早在1998年創辦育才高中時就已經開始民間借貸,至今已達13年之久。由於辦學連年虧損,促使董順生尋求到外地開拓房産、礦業以填補教育之虧。他開發這些産業又大肆借貸,以致民間借貸債務逐步滾至45億元。集資地域分佈溫州地區泰順、瑞安、文成、平陽及周邊福建省壽寧等5個縣、市,同時“擴張”到上海、內蒙古鄂爾多斯、江蘇盱眙縣等36個項目的所在地。集資對象涉及普通百姓、機關幹部、學校教師、司法人員、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幾近觸及泰順的千家萬戶,甚至包括一些困難群體,有人形容“凡是泰順人差不多都染指借貸”。

  二是産業困敗、資不抵債。董順生對立人集團自我資産評估為59.6億元,但據有關會計事務所初步審計評估,實際上是資不抵債。育才教育所屬幼兒、小學、中學、高中學校並不盈利,而教育系統欠債約5億元。集團多處房地産在二、三線城市,在“樓市寒冬”下有的滯銷,有的剛剛動工。一些礦産項目雖不錯,但受“節能減排”的限産擠壓,産量少,回報率低。“這些資産不能按照預計産值來算,只能按照當時的投資來算,加上立人集團的高額借貸以及所需支付的高利息,集團早已資不抵債。”張洪國説。知情人透露,去年立人集團宣佈資産重組之際,董順生個人賬戶可用餘額僅有一千多萬元。

  三是融資複雜、處置困難。溫州市泰順縣副縣長莊興忠説,立人集團有集團、學校、後勤部及外地的房地産、礦産公司等10多個融資平臺,融資方式有集資、借貸、入股、借貸捆綁入股等多種花樣,甚至各種融資方式犬牙交錯。借貸債權人的結構呈“樹榦型”,有的是幾百萬、數千萬元主幹主戶,有的是組織“打包”、“抱團”的支乾大戶,一個債權人背後連著多個層級或幾個、幾十個隱性的散戶,人群結構形同傳銷與“老鼠會”。

  縣方稱,這錯綜複雜的融資方式和債務結構給後期處置帶來極大的困難。

  事件影響甚廣

  一些基層幹部、老百姓告訴記者,去年立人集團宣佈停止支付利息和董順生被抓後,在泰順當地引起不小的震動。

  首先,集團“崩盤”使當地部分群眾生活,甚至經濟發展都受到一定影響。立人集團負債資金絕大部分來自當地和機關人員,它在泰順縣開展形同“銀行化”的吸存,“吸”著千家萬戶,每家或每人借款至少8萬、10萬元。如此鉅額借貸,套住了當地相當多的生活、生産資金。債權人劉先生告訴記者,他向親朋好友借款30萬元投股立人煤礦,結果石沉大海。另外,這將對正常民間借貸帶來衝擊,導致談“貸”色變。

  而從案件處理來講,據了解,經過登出、合併後,目前立人集團有22個項目,其中也包括一些優質項目。“最好的辦法是政府或者其它企業介入,將一些劣質項目套現,繼續運作那些礦産等優質項目並獲得回報,實現債權人的利益最大化,但這種想法不可能實現。”泰順縣一位政府官員説,政府的處理原則是“服務不出錢、監管不包辦”。一方面政府不能作為經營主體介入,另一方面也沒有企業願意接盤這個“燙手的山芋”,主要原因是經營優質項目也有風險,它不能獲得廣大債權人的認同。

  溫州一位法律界人士説,如果採取的解危措施不當“立人”現有的資産可能會在這個運作過程中流失或貶值,這好比“夾生米”提前出鍋,別説賺不到米飯錢,連大米的本錢也收不回。

  對於該事件所暴露出的問題,浙江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傅允生教授説,建議將民間資本直接納入統一金融監管的範疇,進行引導和規範,並及時掌握民間借貸的資金來源、資金投向、利率水平、交易對象等變動情況,建立規範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投資者風險識別、判斷能力。

  記者 商意盈 張和平 杭州 溫州報道

熱詞:

  • 立人
  • 主體介入
  • 集團資金
  • 債務結構
  • 溫州民間
  • 債務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