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城市夢成故鄉終結者 老人離去後或無人回鄉過年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2日 01: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老奶奶(左)和一直陪在她身邊的三女兒(右)在一起。

村南頭一位老人望著遠方,她的左眼已經失明,安上了假眼。

老奶奶曾經居住的老屋已經破敗。

  家鄉地點:山東萊蕪市大王莊鎮潘家溝村

  城市夢 是故鄉終結者

  除夕當天,天沉著臉,北風刺骨。村裏的老人們抱著火爐等著晚歸的兒女。

  潘家溝以及附近的幾個村莊都是出了名的打工村。村裏的勞力常年在外,只剩下老人們守護著寂靜的村莊。

  村長滿臉憂鬱地説,許多年以後年輕人在大城市立足,而村裏的老人們都已離去,或許沒人再回來,這終將變成回不去的故鄉。

  加了鼠藥的肉湯

  當新年的鐘聲敲響,老奶奶整整100歲了。她是村裏的大壽星,村裏頭的年輕人都叫她老奶奶。

  百歲的老奶奶已滿臉皺紋,雙手像爬滿虬枝的樹皮。聽村裏頭的老人説,老奶奶曾是村裏出了名的大美人。説起此事,見老奶奶端坐在老屋火爐旁,頷首微笑,依稀還能睹見那位曾經婉約生姿的女子。

  當年,僅十多歲的小女娃,已出落得水靈靈。老奶奶家窮,在十六歲的時候嫁到了蘇家。

  直到成婚,老爺爺和老奶奶也就見過一兩次,兩個“孩子”第一次對視時,都羞得滿臉通紅,不知該説什麼。

  婚後二十餘年的時間裏,是老奶奶最幸福的時光。老爺爺上山砍柴,擔著擔子步行一天一夜到濟南城,賣柴養家。雖然清貧,但他們孕育了8個孩子,四兒四女。老爺爺盼男孩,直到第五個娃誕生才是個兒子。

  第八個孩子出生不久,老爺爺重病離世。生活重擔一下子落在老奶奶身上,當時老奶奶有再嫁的機會,但帶著8個孩子,她選擇了一個人承擔。

  此後,老奶奶天不亮就上山砍柴、挖野菜回家給孩子們做飯。生活的重擔,讓這個嬌小且裹著小腳的女子不堪重負。

  有一天,這個瘦弱的女子實在撐不住了。那是一個晚霞映滿天的傍晚,老奶奶用家裏所有的積蓄,買回一塊肉。她細緻地切好、腌制,燉了滿滿一鍋肉湯,香氣彌散,誘得鄰家的狗趴在門口直流哈喇子。8個孩子齊齊圍在鍋邊,眼巴巴等著吃。

  剛盛到碗裏,孩子們用手抓搶著吃。剛到嘴邊,卻被老奶奶一把奪過來,掀翻了桌子,一鍋肉湯灑了一地。原來,老奶奶把老鼠藥倒進了鍋裏,她想和孩子們一起死。

  老奶奶抱著8個可憐的孩子痛哭,發狠不論多難都要把他們拉扯大。

  歲月荏苒,侵蝕了老奶奶的青春。她曾經秀挺的腰段,因柴火的重壓慢慢變得直不起來,越來越彎;她曾經白皙如雪的柔荑,被野草劃裂,老繭斑駁。

  缺一人的年夜飯

  老奶奶將8個孩子都拉扯大了。4個兒子都在城裏紮根立足,3個女兒嫁到了附近的村莊。

  另外一個女兒留在了家中,找了上門女婿,一直陪伴她。嫁出去的三個女兒也會隔三差五地回趟家,這讓老奶奶多了些欣慰。

  但老奶奶説,她最想念待在城裏的兒孫,他們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回來,平時不能陪她。幾個月前,老奶奶的重孫也有了孩子,現在已是五世同堂。

  這些年,老奶奶的日子也日漸好了起來,搬出了草房,住進了瓦房,衣食無憂。除夕當天,老奶奶換上了新衣服,等待著兒孫。

  老奶奶總是説,房子大了寬敞了,人卻變少了。天氣好的時候,老奶奶會搬上凳子,到村南頭曬太陽,看過路的行人,不管認識不認識都會打招呼,希望有人能捎回遠方兒孫的信息。

  日子好了,老奶奶老了,身體也不行了,經常感冒,前幾天上廁所時還摔了一跤。近幾年兒孫們回家的次數多了不少,因為他們知道屬於老奶奶的日子不多了,他們儘量抽出時間多回家。

  去年下半年,老奶奶的大兒子(總排行老五)得了肺癌去世了,此事一直瞞著她。老奶奶老是念叨,大兒子怎麼突然不回家看她了,還罵他“沒良心”。每每提到此事,老奶奶其他的孩子都禁不住流下眼淚。

  今年過年,所有的兒孫都回來了,因為老奶奶100歲了。老奶奶數來數去就差大兒子,但大孫子回來了。老奶奶沒有再問,或許她已經知道了什麼,她只是擔心地問大孫子:“你爹今年身體不好,最近好點了嗎?”

  年夜飯上,老奶奶看著一大桌子人,喜極而泣。她説自己也活不了幾年了,死後要把她跟老爺爺埋葬在一起,每年清明的時候能有人給他倆上上墳、燒燒紙。

  沒年輕人的村莊

  老奶奶大兒子走了,大孫子利民(化名)出息了,大學畢業後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然而利民對不經常回來的故鄉顯得有些陌生。

  利民雖然出生在鄉下,但不到兩歲便跟隨父親到了城裏。對沒有網絡、沒有暖氣、沒有熱水淋浴的鄉下生活,利民很不適應,雖然沒有直言,但很不自在。

  面對利民,村裏人都投以羨慕的眼神。交談中,利民津津有味地談著他在北京的某次派對、三里屯酒吧的瘋狂和某某地方的不夜城。鄉下人都聽得很有趣,但記不進心裏,因為他們知道這些與己無關。

  利民説,老奶奶去世以後他也許不會再回到這裡,大城市會實現他的夢想。除夕當天回家,大年初二一早,利民便踏上了回程的列車。

  村長介紹,村裏有500多口人,但在家的也就200人,以老年人居多,年輕人都往城裏去了。

  附近幾個村的情況也是如此,老年人孤獨地守護著村莊,年輕人在外面打拼,過年匆忙地回家一趟,然後離開。因此現在的年味也淡了許多,因為街上少了年輕人,也就少了生機和活力。

  “以往一進臘月,大街上三五成群,打牌的、聊天的、曬太陽的到處都是,街上小孩子亂竄,鞭炮聲連連,但現在這些都已不見,就連小孩子都不見了。”村長説,從城裏回老家的孩子少了土生土長的那份野性和淳樸。

  面對日益老化的村莊,村長憂心忡忡。“希望年輕人在外面混得好,但當老人們都離去了,年輕人還會回鄉下過年嗎?長此以往,故土將慢慢消失,想回也回不來了。”

  記者回家這幾天,聽人們紛紛議論,説上面要搞新農村建設,讓附近幾個村的人搬到幾十里以外的地方住樓。對此,村裏的年輕人都拍手稱好;但老人們都不願意,因為不願離開養育他們的那片土地。

  記者手記

  在採訪中,我見到了很多從農村走出去的城裏人,他們説有時候覺得自己像個空殼,害怕別人接近,不願對人提起自己的過去,不願給人講自己的故鄉,害怕被人説土。

  他們有時候也想放下都市的生活回到故鄉,像小時候那樣,母親在家煮飯,父親上山種田。每天一家人坐在一起,不關心房價起落,也不關心政治風雲,討論什麼時候種小麥、什麼時候收玉米。不再害怕秋季有很多農活,平平淡淡、豐衣足食。

  但這終究是夢,因為他們從小就有一個城裏人的夢想。他們中的很多人,包括我,多數會終老在他鄉,恐怕故鄉也無收我們骸骨的地方了。而我們的孩子,更不知故鄉路指何方。

  假期已經結束,其間我走訪了多個村莊,見了多位像老奶奶一樣的老人,他們的話都不多,或許已經習慣了一個人的獨孤,默默地就這樣,一直到葬于故土。(文/圖 本報記者 蘇曉明)

熱詞:

  • 孩子
  • 故鄉
  • 老人
  • 終結者
  • 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