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2011“草根英雄”:用善舉撫慰社會“道德憂慮”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31日 10: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7月7日,杭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來到醫院,對正在治療左手骨折的吳菊萍進行表彰,授予其“見義勇為積極分子”稱號。沈溦 攝

  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電 題:2011的“草根英雄”:用善舉撫慰社會“道德憂慮”

  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

  “你問我為什麼不怕被人訛,我反正沒訛別人,也沒有人訛過我。報紙上説有,但我不識字,不會看報紙。”

  58歲的拾荒者陳賢妹今年因在廣東佛山救起了幾次被汽車碾壓的女童小悅悅而迅速在網絡走紅,面對其他18名路人的視而不見,勇敢抱起孩子的她淡淡回應説:“這不是什麼高尚不高尚,説高尚的那些是假話,因為幫助別人本來就很平常”……

  梳理即將走過的2011年,像陳賢妹這樣看似平凡的普通人還有很多,他們因善舉而被推上輿論前臺時,公眾常報以“最美”的讚譽。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草根道德明星的涌現,充實了社會光明面,有助於讓人們感受到社會的整體道德水準和主流價值觀。不過,如果對社會建設有更高的要求,換個角度加以理解,諸如助人為樂、見義勇為這些傳統美德今天被拔高到“感動中國”的高度,可能恰恰説明“最美媽媽”、“最美婆婆”這樣的道德楷模還比較稀缺。

  “實事求是地説,今天中國社會的轉型體現在各個方面,可能在道德領域更為突出,人們的行為方式都發生了很多變化。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通過一些非常可愛的草根、老百姓身上的一些美好的行為,喚起了每個人身上的道德共鳴。這樣的道德共鳴,其實在某一方面是對今天道德滑坡現象的不滿。”北京師範大學公民與道德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嘯對媒體分析説。

  越草根,越感動。輿論認為,草根道德明星的出現,折射出民眾強烈的道德饑渴感。也有學者指出,人與人之間這種舉手之勞的相互扶助關愛,沒必要被拔高到“感動社會”的高度。“最美XX”的氾濫,只能説明社會道德標準和道德底線在逐漸退化和降低。

  然而與這些“善與美”的故事相比,今年發生的“許雲鶴案”以及四年前南京的“彭宇案”,依然還會被人們反復提及,甚至認為這些判例製造了“好心不得好報”的恐慌,成為不少人“向善不敢善”的心理源頭。還有報道稱,上海市社科院此前對近2000名上海市民一份抽樣調查顯示,相信“誠實守信吃虧”的人高達90.2%。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産生矛盾和憂慮,“付諸行動與保持沉默”,到底哪個是自己的良心底線。

  夏學鑾直言,要弘揚中國社會道德的光明面,使這些“最美”草根的行為不再是孤立的、單個的個體行為,使其演變成一個有組織的、更加龐大的一種力量。但是,僅靠個體行為還不足以改變中國社會道德現狀,最重要的,還是政府制度的行為。

  “我們並不認為制度是萬能的,但一個好的制度的確可以明確告訴人們你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哪些行為能得到肯定,哪些行為不被肯定,甚至在法律上是被禁止的。所以在道德層面,最根本的是把公正、或者説正義更進一步地體現出來。”王嘯説。

  王嘯坦承,正義的社會能使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感受到進一步的安全、尊嚴、自由、合作,這些對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能提供一個制度的架構。沒有這個制度的架構,每個人可能都將自己的生活寄希望於一種偶然。

  “只有政府部門切合實際需要,有目的的進行道德重構、道德重建,才有可能拯救日益滑坡的社會道德。”夏學鑾説。(完)

熱詞:

  • 道德重構
  • 道德重建
  • 社會的轉型
  • 道德底線
  • 道德楷模
  • 社會建設
  • 道德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