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專家稱拍賣行虛報成交額成業內潛規則 幾乎倖免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8日 08: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安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蒼山如海》 方濟眾 作

《扎什倫布寺》 吳冠中 作

  □文/圖 司蕊

  隨著北京保利、匡時、香港佳士得等一批“上規模的”拍賣成功舉行,2011年藝術品秋拍正在激情上演。拍賣市場幾乎每天都刷新著藝術品價格的新紀錄,也不斷給關注藝術品市場的人們製造了多個可以討論、質疑甚至爭辯的話題。讓我們一同跟隨筆者的鏡頭去探個究竟——

  質疑一

  藝術品市場是否被透支

  2011春秋大拍在天價與創紀錄中時時刺激著人們的神經。而春拍帶給人們的感官刺激與話題似乎並沒有停止。在5月22日嘉德拍賣夜場上,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從8800萬元起拍價一步步到達4.255億元的高位後,質疑之聲似乎就沒有終止過。

  有人説,當時全場響起的長達數分鐘的掌聲是在為資本喝彩,原因是將一幅購買價2000萬元的畫作推高至4億元以上,資本之手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如果藝術品收藏市場完全被資本左右,就沒有真正的藏家,只有上家和下家,終究會有人接下最後一棒。”一位資深藏家對當下紅火的藝術品交易顯示出深深的擔憂。

  在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資深拍賣師季濤看來,資本向來只有激情、沒有恒性。比如在2003年前後,中國當代藝術在拍賣市場上風光無限,但那時的股市並沒有達到較好的狀態。隨後當代藝術盛極而衰。直到2008年股市由牛轉熊,藝術品市場的日子突然好過了,資金多、參與者眾,拍賣公司開始各顯其能,與資本大鱷建立密切關係,這才有了過億元拍品的出現。近三年,股市始終沒能走出明朗的格局,藝術品市場恰好在這個時期得到了快速發展。“如果股市哪一天重回3000點、4000點甚至歷史高位了,藝術品市場的‘狼’就真來了。”季濤説。

  “藝術本身是無價的,藝術珍品的價格從目前來看更看不出透支。”對此,資本大鱷、在藝術品市場中既是買家也是賣家的劉益謙日前再次向記者強調這一觀點。而在《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這幅拍品上,他似乎有著絕對的話語權。早在2005年他斥資500萬元買下這幅拍品中的《松柏高立圖》部分時,就有很多人説他是傻子,到了2010年,他花1500萬元買下另一部分《篆書四言聯》時,直接由傻子晉陞為“冤大頭”,而在今天看來,他似乎又是最大的贏家。“如果我當初買的不是珍品,而是商品的話,可能就沒有今天了。”劉益謙表示。

  對此,一知名拍賣行的董國強則表示,人們對於藝術品市場價格的種種擔心,是因為近幾年藝術品受到各路資金的追捧,的確出現了繁榮的景象,但如果與國際藝術品交易市場接軌的話,中國藝術品市場還處在初級階段。“首先,中國95%的有錢人還沒有收藏藝術品。其次,中國藝術品的價格也處在初級階段。以畢加索和齊白石為例,兩位藝術家的作品存世量都很大,但是兩者價格卻相差數十倍。另外,社會對藝術品市場的理解還在初級階段。在西方,一件畢加索作品如果拍高價,公眾會很高興,因為他們熱愛藝術。但在中國,一件拍品如果拍出天價,馬上會有各種各樣的質疑。”董國強表示。

  質疑二

  拍賣行是否偷稅漏稅虛報成交額

  如果説對市場泡沫的擔心尚不足以動搖藝術品市場,那麼天價頻出的背後,市場各方對於藝術品成交真實性的懷疑,以及由此引出的相關稅收問題的擔心,正牽動著很多人的神經。有業內人士表示,拍場接連上演“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繁榮景象,只會讓局外人嚮往,局內人猜測和質疑。

  自2010年起,中國拍賣市場在多種因素疊加之下,迎來了盼望多年的盛世典藏熱潮。此前有人預測,到2013年,我國拍賣市場年度成交額將超過500億元,而這個目標已提前三年實現。年初曾有人説,參與資金之多、參與者之眾勢必將市場托舉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如今2011秋拍尚未結束,上述言論已得以印證,但是很多拍賣公司卻深感此刻“騎虎難下”。

  “拍賣公司虛報成交額以招攬賣家的問題幾乎成為業內潛規則。如果我們翻這些公司的箱底,沒有幾個公司能夠逃過這樣的潛規則。”對此,一位會計方面的專家這樣表示。

  根據相關媒體數據,依據有關公司官網顯示的拍賣規則,保利、嘉德和瀚海都向委託人(賣家)和買受人(買家)分別收取落槌價10%和15%的佣金(總計25%),匡時分別收取10%和12%的佣金(總計22%)。根據拍賣公司公開的計算公式“成交額=落槌價+佣金=落槌價+落槌價佣金比例(如25%)”,則理論上四公司2010年佣金收入(主營收入)應分別約為18.2億元、15億元、6.8億元和4.7億元。因拍賣業屬服務行業,按營業稅5%計算,則理論上四公司當年營業稅應分別約為9100萬元、7500萬元、3400萬元和2350萬元。

  然而,相關媒體從權威部門獲得的數據顯示,保利、瀚海2010年已繳營業稅分別約為2305萬元、952萬元,分別僅為理論值的25%、28%;記者隨後在嘉德、匡時的《2010年企業年檢報告》中發現,其當年“主營收入”分別約為3.4億元、7500萬元,分別僅為理論值的23%、16%。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其實佣金比例的可調整性相當大,為徵集到好的拍品,降低佣金是“很自然的”。各拍賣公司2010年的佣金比例沒那麼高,因此主營收入也沒理論上那麼大。拍賣公司的實際主營收入與據其對外公佈成交額推算的佣金收入依然嚴重背離。

  資深藏家馬未都表示,在國外,如果蘇富比、佳士得被發現惡意作假成交價,很可能要承擔刑事責任,國內市場則是假成交也不負法律責任。“其實如果信息公開,直接找一下買家在拍賣結束後是否繳納個人所得稅,以及拍賣公司是否已按照規定收取佣金的數據,就一目了然了。但這樣的信息對稱目前看來還無法實現。”對此,一位圈內人透露。

  質疑三

  拍賣市場是否已飽和

  以往拍賣公司在拍品和場次的安排上多會互相有所協調,盡可能避免同類拍品同日上拍的“撞車”現象。一旦“撞車”,可能就會影響拍賣會的上座率。但是今年的春秋大拍現場,各大拍賣公司專場拍賣卻“撞車”頻頻。嘉德、翰海、誠軒、永樂幾乎在同日推出書畫專場。“市場的確很好,買家多,不怕‘撞車’。放在以前,誰敢和嘉德撞呢?”資深拍賣師梅立剛表示。

  然而火熱的市場卻未必是中小拍賣公司的春天。相反,行業競爭加劇使得拍賣公司“洗牌效應”凸顯。此前,在今年剛剛到北京參與春拍的一家山東拍賣公司的拍賣會現場,記者發現其場面異常冷清。原本可容納150人的拍場上座率不到2/3。很多拍品的起拍價僅幾萬元,可流拍現象仍大面積出現。

  對此,資深藝術品交易經紀人祝業生感嘆,藝術品市場行情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價高的越來越高,一件拍品動輒幾千萬上億元;價低的越來越低,起拍價再低也沒人要。“真正的好東西越來越少了。即便有好東西,價格也已經上了高位,有的可以説已經貴得離譜了。”祝業生説。

  小拍賣公司選擇競爭如此激烈的京城春拍時段來“擠”市場,其初衷必然是借北京在整個藝術品交易中的成熟地位,直接衝進藝術品拍賣快車道,但忽略了目前已經凸顯的大拍賣公司抱團的趨勢。“重量級拍品必然選擇流向已經發展多年的大拍賣公司,因為他們有更好的信譽、品牌和客戶群體。”中拍協理論宣傳部副主任歐陽樹英錶示,她同時認為,拍賣市場並不存在飽和,健康成長的市場只會逐步拓展,但術業專攻和市場細分是前提。

  “小型拍賣公司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及定位,就是要專注于自己的優勢項目。”北京一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業務部負責人萬浩川表示,當前市場的確紅火,可精品必然被綜合性的大拍賣公司把持。他們經營時間久、範圍廣,合作關係及人脈關係好,知名度和信譽度也相對較高,佔據拍賣市場的最大份額。如果沒有專長,小型拍賣公司絕對難以介入。

  針對趁藝術品市場火熱匆忙進場的小拍賣公司,另有人士認為,藝術品拍賣屬於專業性、技術性極強的領域,沒有過硬的業務素質,只看好市場就匆忙進場,或者根本不懂市場和藝術品,或者明明懂藝術品,明知其不真,但為了搶市場不惜鋌而走險,都會給整個行業帶來巨大傷害。因此,“少而精”的經營策略是一些中小拍賣公司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的關鍵。

熱詞:

  • 拍賣公司
  • 拍品
  • 藝術品市場
  • 撞車
  • 書畫專場
  • 主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