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廣深生活成本逼近香港 "城市病"催生逃離北上廣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9日 11: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南方日報記者 盧軼 陳韓暉

  近日,國際人力資源研究及分析機構“ECA國際”發佈的世界主要城市“生活費”調查報告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國內大城市生活成本已超越或逼近香港。根據排名,北京成為全國最貴城市,全球排名第35位,上海全球排名第41,均超越全球排名第58的香港,而廣州、深圳兩市也緊隨其後,生活成本與香港相差無幾。這一統計,恰恰印證了此前出現的“逃離北上廣”的浪潮。

  改革開放以來曾吸引“孔雀東南飛”的廣東,為何如今卻面臨“逃離北上廣”的窘境?有專家指出,在城市發展中,過度注重規模、速度、數量,而忽略了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對吃、穿、住、行的需求和感受,是“逃離北上廣”現象的根本原因。這也可以理解為過去快速城市化的“副産品”或忽略解決的問題。

  所幸,在剛剛召開的全省提高城市化發展水平工作會議上,廣東明確了要摒棄過去城市化發展中拼土地、拼資源、拼成本、“攤大餅”的發展模式,回歸到把人民的幸福作為城市發展的根本價值取向。正如省委書記汪洋在會上所説,城市建設要從重物輕人,向更加注重民生導向和人的素質提高轉變。

  城市發展只有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把人留住,才能煥發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孔雀東南飛”的盛況也才能再現。

  1.逃離

  高成本高壓力逼走“孔雀”,住房和交通是最不可承受之重;此外,一場大雨就淹了一座城,一個節就堵了一座城,灰霾、河涌污染等問題,也讓不少人打起“退堂鼓”

  去年下半年以來,在大城市房價居高不下、生活壓力持續增長、發展空間日益壓縮的背景下,白領中興起到二三線城市安家的討論,俗稱“逃離北上廣”。此前某人才機構調查也顯示,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參與的984名白領中,有59%的人有離開的想法,另有11%的人已經付諸行動。

  12月7日國際人力資源研究及分析機構“ECA國際”發佈的的世界主要城市“生活費”調查報告更是印證了這一浪潮。而事實上,ECA調查所用的生活費用指數僅涵蓋食物(糧油雜貨、奶類産品、肉和魚、新鮮水果及蔬菜)、基本需要(飲品及煙草、雜貨、服務)和一般需要(衣服、電子貨品、汽車、外出用膳),住房、交通等費用並不包括在調查之內。而住房和交通,恰恰是不少“逃離北上廣”人士最不可承受之重。

  曾幾何時,在中國地産界,如火如荼的城市化進程總是受到房價上漲鼓吹者的熱捧。

  這大致可以理解為,隨著城市化水平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快速提高,大量的農業人口將進入城市,從而帶來巨大的購房需求。以廣東為例,截至2010年底,我省城鎮化水平為66.2%。而按照《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到2020年,我省城鎮化水平應達到80%,意味著每年幾十萬人口將從農村進入城市。

  對開發商來説,這個數據有如一劑強心針:“城鎮化足以支撐房價上漲10年—20年”,“當前調控只是短期抑制房價,中長期仍然看漲”。

  這些論調也影響了不少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即便在樓市調控最為嚴厲的時刻,仍然有不少投資者通過各種渠道、鑽各種空子入市,衝抵了調控的效果。

  但對真正有住房需求的剛性購房者來説,居高不下的房價卻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以廣州為例,目前廣州新建商品住房均價大約在1.1萬元—1.2萬元/平方米,其中,市中心天河、越秀、荔灣、海珠四區均價更已突破2萬元/平方米並逼近3萬元。以2010年廣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58元計算,一個普通人在廣州購買一套面積為80平方米的住房,至少需要不吃不喝30年,而若在天河、越秀、荔灣、海珠四區購房,則至少需要60年!

  不僅如此,一場大雨就淹了一座城,一個節就堵了一座城,還有引發廣大關注的灰霾、河涌污染等問題,都放大了不少人心中已經打起的退堂鼓的聲音。

  2.把脈

  “逃離北上廣”癥結在於城市病,要扭轉城市發展價值取向,改變以往拼土地、拼資源、拼成本、攤大餅的發展模式,注重提升市民幸福感

  大城市究竟怎麼了?

  深圳市蕾奧城市規劃設計諮詢公司規劃總監錢徵寒表示,在城市發展中,過度注重規模、速度、數量,而忽略了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對吃、穿、住、行的需求和感受,是“逃離北上廣”的根本原因,其實質是“城市病”。省規劃院總規劃師馬向明直指,人口膨脹、交通堵塞、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等“城市病”實際上可解讀為“城市化病”,是過去快速城市化的“副産品”或忽略解決的問題。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蔡瀛也坦言,一些城市問題的産生緣于指導思想的偏差。比如,在目標上,著眼于吸引外來的投資者而不是滿足普通的城市居民,著眼于高端階層而不是中下階層;在空間上,著眼于擴大人造空間而不是保護自然環境,只重視擴大經濟基礎設施而忽視社會文化設施;在項目選擇上,著眼于體現城市形象的標誌性項目而不是改善生活質量的便利性項目等。

  著名經濟學家樊綱解釋,此前的城市化,一定程度上只是完成將農業人口轉移到城市,並沒有真正完成市民化的過程,留下了許多“半城市化”的硬傷。廣東要完成剩下“另一半城市化”,就要改變以往拼土地、拼資源、拼成本、“攤大餅”的發展模式,回到重“量”更要重“質”的路上,本質就是要把提升市民幸福感作為城市發展的根本價值取向,這樣才能再引“孔雀東南飛”。

  所幸,前日召開的全省提高城市化發展水平工作會議傳來消息,廣東的城市化理念開始被拉回正軌。用省委書記汪洋的話説,即“提高廣東城市化發展水平要樹立城市轉型發展新理念,積極探索符合廣東實際的,文明、宜居、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的城市化道路。要把人民的幸福作為城市發展的根本價值取向”。

  此次會議還出臺了《關於提高我省城市化發展水平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對於如何增強市民幸福感,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著墨頗多。

  如老百姓最關注的住房問題,《意見》強調將構建具有廣東特色的住房保障制度,逐步將現有各類保障性住房合併管理,實行以公共租賃住房為主體的保障方式。全省現有城市人均住房建築面積13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困難家庭住房全面得到保障。

  又如改善交通擁堵,《意見》提出構建現代公共交通體系,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構建以公交樞紐為節點、大運量公交系統為主體、其他公交方式為補充的公共交通體系。同時優化城市路網結構,合理配置公交優先車道、專用車道,完善慢行交通專用基礎設施等。

  《意見》還提出了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動態調整公共服務範圍和標準,推動各類基本社會保障從戶籍人口擴大到常住人口,逐步實現非戶籍常住人口在就業創業、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醫療等方面與城鎮戶籍人口享有同等待遇。

  3.提升

  建設理想城市,城市轉型升級才能吸引人才助推産業轉型,形成良性互動

  事實上,市民幸福感強了,自然就形成城市強大的吸引力。人才來了,留住了,産業也就好辦了。面對“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命題,提升城市化質量,建設理想城市,恰恰是一個理想的結合點。而産業轉型升級了,反過來也將吸納更多的人才,形成良性互動。

  調查中,南方日報記者發現,相對於大城市的病痛,遍佈珠三角的專業鎮,發展空間對於産業升級的掣肘更加凸顯,城市轉型滯後於産業轉型的城市病尤為突出。

  “找不到合適的辦公場所,沒有像樣的酒店,沒有環境優美的住宅小區”,南海大瀝廣佛智城商業地産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河很苦惱。在這個鋁業佔全國40%市場份額的産業強鎮,當産業向上遊的生産服務業延伸時,較為低端的産業城市形態就成了大問題。以有色金屬交易為例,2006年大瀝的交易量一度是上海的2倍,但到了2011年,上海交易量就變成了大瀝的2倍。

  大瀝遭遇的瓶頸,幾乎每一個專業鎮都在面臨。很多鎮儘管各項經濟指標已經相當甚至超過內地許多中等城市,但仍困惑于“何時不再説我是個鎮,而是個城市”的難題。在一個功能不齊全的鎮上,高端人才、客戶不願意來,經濟結構調整、産業轉型升級勢必遇上種種制約。

  城市轉型升級是産業轉型升級,乃至於整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動力所在。因此,《意見》強調加強城市規劃與産業規劃的銜接,完善城市産業佈局,推動城市成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就成了第一條提出的措施。也就是説,推進城市化,不僅要交通便捷、生活舒適、文化氣息濃厚、社會和諧、公共服務健全,更要讓城市擁有支撐産業轉型升級的強大承載力。

  蔡瀛認為,這個承載力落實到設施上,首先要有面向投資者的生産性基礎設施,包括港口、機場、高速公路、産業園區等;其次是面向旅遊者的觀賞性基礎設施,包括劇院、體育場館、博物館、音樂廳等;第三種是面向居住者的便利性基礎設施,包括街頭公園、書店等。

  對於向工業化後期、後工業化時代轉型的珠三角城市來説,在大規模建設機場與港口、高樓等大氣派標誌性設施的同時,應更多地關注建設提升城市承載力的設施。在城市轉型和産業轉型的意義上,這些絕對是城市發展的“大手筆”。

  (來源:南方日報)

熱詞:

  • 城市轉型
  • 城市病
  • 生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