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媒體稱保留綠皮車具另類意義 裝載城市人慢生活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7日 0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齊魯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417次列車上,一對情侶向窗外張望。張浩 攝

  在火車大幅提速的年代,6417次綠皮車顯得有些另類。它已經超越了單純交通工具的意義,綠色的它,不光載著舊日的時光,還像個殼,包藏著城市人對慢生活的期待。

  這是一段極慢的旅程,從北京到承德全程256公里,它居然跑了近7個小時。

  這趟6417次列車是火車迷眼裏的“站站樂”,從北京站慢悠悠地出來,逢站即停,沿途的24站大多是外地人聞所未聞的。

  它頂著北京最便宜火車的頭銜,到通州西站18公里,穿越了整個CBD,但票價僅要1.5元,比地鐵還便宜。

  在火車大幅提速的年代,6417次列車顯得另類。它已經超越了單純交通工具的意義,綠色的它,不光載著舊日的時光,還像個殼,包藏著城市人對慢生活的期待。

  “這老古董就得拍”

  來東站坐車的人很少。今年7月份,原本一直在北京東站始發的6417次改為在北京站始發,這讓從東站上車的人就更少了。

  當6417次快從北京站開過來時,檢票員結束了漫長的聊天時間,從休息室走出來,拍了拍帽子上的灰,扯著嗓子喊:“6417檢票啦,拿好票啊!”

  一時間,蛇皮口袋、旅行箱都排在了檢票口,等所有人都走到了站臺上,候車室立刻就空了,這時6417才拖著8節車廂咯噔咯噔地靠了過來。

     6號車廂的列車員劉師傅打開了車

  門。車廂裏很乾淨,坐椅裸著,沒有椅罩,車票上雖印著座位號,但人很少,大家就各自找空地坐下,即便被人佔了座,也大可不必為此費口舌。許多人乾脆鞋一蹬,躺倒在座位上,將硬座當硬臥來使。

  列車長介紹説,這趟車的客源大多是在北京工作的河北人,包括很多農民工,往返北京通州的人基本上不會選乘它,車上很少有滿員的情形,雖然只有8節車廂,但座位很富餘,這麼多年來,乘客都習慣了一上車就躺下睡覺。

  對已經在這趟列車上幹了20多年的劉師傅來講,這裡是個不折不扣的熟人社會,幾乎每趟車都有熟人。“你想呀,都20多年了,以前這車還不叫6417呢,是3位數的,座位都是橫木條的那種,很硬,後來車多了,才改叫6417,座位也換了,比以前先進多了。”

  車門不大好使,他使勁兒地用腳踹了踹,勉強上了鎖,“這老古董就得拍。”然後才轉身回到列車員室裏拎出來一個大茶缸子,找個座位挨著人坐下,開始侃大山。

  “早在台灣就聽説了” 多數乘客並不去注意沿途的風景,除了睡覺,他們或埋頭看傳奇故事,或就著上車前買好的花生涼菜嚷嚷著拼起啤酒,或打撲克打發時間,或哄哄一路上不停地哭鬧的孩子。

  白鐵皮的燒水爐在3號車廂,爐膛裏的煤燃得很旺,爐裏的水還是人工灌的,等水開了,列車員就要去送水,把車廂頭上放著的那些大水壺逐一滿上。

  廣播只在列車開動時播報一次下一個站名,車行駛得很慢,時速在40公里左右,能清楚地看見田裏農婦割玉米時揮舞的鐮刀。到站前很難覺察到明顯的減速,劉師傅不忘掐著時間到站開門。看到遠處的幾棟高樓時,他起身掏出了鑰匙,“順義到了啊,順義!”

  走下火車的也就五六個人,空蕩蕩的站臺竟無一個等車的人,劉師傅順手鎖了車,隨著車廂連接處響起兩下輕微的碰撞聲,車又開走了。

  總有好奇者前來一探究竟。台灣的林氏夫婦將乘坐6417次當做來大陸自助遊的首站,“早在台灣就聽説了,綠皮車,票價最便宜,特意過來體驗一下這趟‘神車’。”

  “這綠皮火車速度慢,去的地方也很小,很適合我們旅遊觀光,不過這種車越來越少了,説不定下次再來就沒了。”林先生隨手拍下沿途的風景、車上躺著的人們,不錯過任何一個在他看來有意思的細節。

    “等著跑不動了就淘汰吧”

  6417次列車還有十來個乘務員,這趟車在深夜抵達承德後稍做衛生清理,第二天接著往北京返,車次隨著改成6418。乘務員三班倒,日復一日。6417次沒有餐車,車上也沒有配餐,他們只能自帶盒飯,涼了,就到老式的蒸飯箱上加熱。

  列車員中的大多數只服務過這一趟車,日子久了,他們對動車高鐵反倒是極其陌生了,“以前也想過去別的車上,後來又算了,在這兒幹習慣了,去了別的車會不適應。”劉師傅説。

  車越是靠近北京,上車的人就越少,這種靠風扇和開窗降溫的慢火車早已跟不上城市人的生活工作節奏。現在它們在北京也不多見,總數不會超過10輛,即便在全國範圍內也所剩無幾。就在今年8月13日,國內運行里程最長的一趟綠皮車———濟南至烏魯木齊的1085次列車正式退役。

  高速列車和公路交通奪走了綠皮車一撥又一撥的客源,現在還在運營的綠皮車大多數處於虧本狀態,不少綠皮車後來乾脆做了貨運車,6417也是前途未卜。

  “這車肯定就這樣了,不會再更新換代了,等著跑不動了就淘汰吧。”劉師傅説,經常有人來車上進行懷舊體驗,四處拍照,還有洋人過來。

  這個時代難以改變的是對高速的追求。綠皮車因為票價便宜總是受到低收入群體的歡迎,他們寧可時間長些、條件差些,只要省錢就好。連京滬鐵路綠皮車都停運了,京滬間88元的低價票成了歷史,即便綠皮車還會和高速車共存一段時間,但從長遠趨勢看,它肯定要退出歷史舞臺。

  於是有車迷建議:“可以嘗試旅遊,慢悠悠地晃,就像四川的嘉陽小火車,實在不行,就當酒吧供人懷舊吧。”除了一些人的思想寄託,早就遊弋在城市邊緣的6417次列車似乎還沒有找好自己的出路。

熱詞:

  • 慢生活
  • 綠皮車
  • 城市人
  • CBD
  • 北京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