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農村老人寄居城市多生活單調 不為養老只為孫子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8日 08: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河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為了帶孫子,劉老先生從南陽來鄭州已經半年了。

  鄭州有很多“城市移民”,他們的父母大都來到了城市,只為趁還能動再幫一把孩子

  如果有時間,請幫我們的父母培養些興趣吧,儘量讓他們在這個陌生的地方過得好些

  河南商報記者肖風偉

  在鄭州,有群特殊的“留守老人”,尤其值得我們關注。

  這些老人來自農村,他們含辛茹苦將子女培養得“能飛”了,在城市裏築巢安家。

  一天天老去的他們,又都來到陌生的城市暫居。子女的子女長大後也許在明天,他們又要回歸那個遙遠的山村,過著孤獨的生活。

  但今天,他們還留在鄭州,重復著這個城市最單調的生活。

  調查

  百萬“移民”背後有多少老人寄居鄭州?

  從最初名不見經傳的“鄭縣”,發展成為擁有數百萬人口的大城市,鄭州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在這一銳變中,“城市移民”功不可沒。

  截至2010年12月31日,鄭州市區常住人口為428.4萬人,與10年前的259.1萬人相比,人口增長了65%。

  除老鄭州人口的自然增長外,這一變化,更多的是“城市移民”帶來的。

  一些數據很能説明問題。2010年12月,在一次政策研討會上,王牌地産研究院稱,鄭州市將64.5%的房子賣給了本市以外的人。相關數據也顯示,近年來外地人在鄭購房比例,一直未低過50%,75後和80後是主力軍。

  在這數以百萬計的“城市移民”背後,又有多少老年人,隨之居住或暫居鄭州?

  人員流動性太大了,這個數字沒有統計,也沒法統計河南商報記者走訪河南省民政廳老齡委、鄭州市民政局老齡辦、鄭州市公安局治安大隊時,他們如是答覆。

  説法

  留在城市,不為養老為養孫子

  在河南商報與人人網的聯合調查中,60%的網友表示,為了幫自己帶孩子,父母來到城市生活。

  鄭州市中原路綠都城小區物業公司經理劉傑説,該小區業主大都來自省內各地市,基本出生於1975年至1985年,父母也都過來幫忙帶孩子。

  在美景天城、21世紀社區等小區,老人推著童車在小區閒逛的場景很常見,他們大都操著外地口音,打聽之下,“幫子女照看孩子”是最為普遍的理由。

  “我在這裡養老?哈哈,養孫子呢!幫忙帶孫子!”在美景天城,教孫子走路的劉老先生説。

  鄭州市眾意路小學教師王書坦説,她所教的一年級某班53名學生,有十幾名學生每天由爺爺奶奶接送。這種情況,在全市各小學都很常見。

  在緯五路小學門口,張老先生告訴記者,從孫子出生開始,他和老伴就來鄭州帶孫子,原來計劃等孫子上小學了就回老家,但兒子兒媳婦都説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孩子,堅持不讓他們走。

  “唉,請保姆哪有讓我們照顧好?我們照顧孩子,放心不説,還不要錢。”張老先生説,兒子在外掙錢不容易,趁現在還能動,能幫一把是一把。

  現狀

  六成多老人在城市生活很單調

  這些身在異鄉的老人,平時怎麼度過?

  在河南商報與人人網的調查中,僅有34%的網友表示,父母來到城市生活後,平時有一些休閒活動。66%的網友的父母,來到城市後,每天的生活就只是帶孩子、做飯、洗碗、打掃衛生。

  “子女都很孝順,帶我去動物園,還去看過黃河呢!”富田太陽城小區內,抱著孫子曬太陽的李女士説。不過,她也承認,更多時候,她不出小區大門,每天去得最遠的地方,就是附近的菜市場。

  李女士説,在城市裏生活,去哪兒都得花錢,最好哪兒都不去。記得有次女兒帶她看電影,一家人花了200多元,她心疼得不得了:“得賣多少糧食啊!”

  “實在悶了,就在小區裏走走,或者待在家裏幹幹活,看看電視。”李女士説,隨便找點事兒幹,一天就過去了。希望孫子早點長大,她好早點回老家。

  調查中,父母不願在城市生活,原因主要有:沒熟人,找不到人聊天;生活成本高;沒有能玩耍的地方;城市食品不安全;婆媳關繫緊張等。

  建議

  培養一些興趣老人可以生活得更好

  對父母,幾乎所有的網友都心懷愧疚,不過原因不盡相同。

  調查中,50%的網友稱給予父母物質上的東西太少了;29%的網友為沒帶父母出去玩過而愧疚;認為陪父母的時間太少了的網友佔21%。

  接受採訪時,在鄭州一家廣告公司上班的鄭先生説,忙碌不是我們忽視父母內心世界的理由,在這個陌生的城市,他們更需要精神上的關愛,他們也可以在這裡活得更精彩。

  58歲的薛女士説,很多老人可以像她一樣,在陌生的城市也可以活得更好。

  今年年初,薛女士和老伴來到鄭州投奔小女兒,計劃在這裡紮根養老。薛女士自稱圍著灶火轉了一輩子,來到鄭州後,在女兒所在的小區做起了保潔工人,丈夫也在小區當了名保安。

  半年前,只有初中文化的薛女士報名上了老年大學,報了合唱班、電子琴,還學習起文學名篇。

  一身衣服乾淨、整潔,脖子上還係了一條花絲巾,打了一個時尚的結,薛女士以這身裝扮出現在記者面前。見面沒聊多久,她就拿出手機:“我剛學了李清照的《如夢令》,填了一首詞,你幫忙瞅瞅……”

  鄭州市老幹部大學教研室負責人陳霞説,該校開設有書法、美術、聲樂、器樂、舞蹈等50多個專業,學員基本上都是鄭州人,外地老人寥寥無幾。

  “他們不為文憑,僅為了讓自己高興。”陳霞説,學校裏有個老頭,今年78歲了,在這裡上了十幾年大學,每天精神頭都很好,自稱是“永不畢業的學生”。

熱詞:

  • 城市移民
  • 1975年
  • 孫子
  • 生活成本
  •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