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清華大學志願者向京城農民工子女“電腦傳愛”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8日 04: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教室裏放滿了大學生募集來的電腦。昨日,順義半壁店青紅藍小學愛心電腦室啟動了

  如果我們足夠努力,會不會有一天,電腦傳愛能像支教一樣,作為一個品牌公益項目走出北京走向全國?當那些不得不離開父母的農民工子女回到家鄉,他們的家鄉會不會也有一個行動叫做電腦傳愛,讓他們從那裏獲贈一批電腦,在家鄉農村的學校裏建起機房?

  如果我們足夠努力,至少可以告訴孩子們,同為城市的一分子,你們沒有被冷落在一隅,無論明日如何,無論路在何方,無論怎樣前行,我們與你們同在。

  “電腦傳愛行動”高校誌願者

  2009年,清華大學學生教育扶貧公益協會的一次支教活動,讓協會裏的一群大學生發起了“電腦傳愛行動”,內蒙古太仆寺旗農村小學靠清華校內募集的電腦建立了微機室。

  同年12月,“電腦傳愛行動2010”啟動,並把目光轉向一直以來被遺忘在城市中的地方:農民工子弟學校。

  今年,“電腦傳愛2011”發起“高校聯盟”,聯合北京15所高校走入周邊社區,募集電腦。

  緣起

  被遺忘在城市角落的明日花

  昨日,順義半壁店青紅藍小學愛心電腦室啟動了,37台電腦,雖然都不是全新的,但卻結束了學校沒有電腦課的歷史。

  “有遊戲嗎?”“老師,這個怎麼玩啊?”……儘管電腦課要下周才開始,但孩子們已按捺不住,鑽進了電腦室搶位子。站在他們身旁指導的,是一群給他們帶來電腦的大學生哥哥姐姐,他們來自15所高校。

  青紅藍學校不到400名學生,老師説,因為家庭環境等原因,絕大多數孩子沒接觸過電腦。

  北京打工子弟小學規模大部分在300人至500人,超過1000人的不過十幾所。公益組織“新公民之友”的張麗紅表示,在北京,能讓學生用上電腦的打工子弟學校只有約10%。

  在北京市正在逐漸關閉農民工子弟小學的背景下,今年,志願者和“新公民之友”取得聯絡,獲悉5所學校急需電腦。6月,這群大學生們冒著暑期高溫,分頭行動,進行實地調研。

  調研就像上個世紀黑白電影的回放,讓志願者們心裏震驚。

  “雖然有心理準備,可觸目驚心的事實還是深深震撼了我們。”在志願者眼裏,5所農民工子弟學校硬體和軟體與公辦學校都有天壤之別。教學落後,沒專業老師授課,機房大多徒有其名,電腦年久失修,校方無能為力。

  但在打工子弟小學“一機難求”的同時,我國每年淘汰的電腦約有500萬台,大多被當作電子垃圾被焚燒、填埋。

  作為“電腦傳愛行動”的志願者,清華大學大二的陸昕清説,由於學生畢業、實驗室機器換代等原因,校園裏每年都會有一大批被淘汰的電腦需處理。

  這一切催生了學子們的電腦傳愛行動,“我們給不了孩子們未來,但可以用電腦帶他們認識世界,帶他們擁抱明天。”

  募捐

  聯合14高校社區募集電腦

  今年,“電腦傳愛行動”走過第三年,為了挖掘更多電腦資源,學生們開始走進學校周圍的社區,募捐時間也從暑假擴展到全年。

  2月15日,離開學還有半個月,清華扶貧公益協會的學生們就陸續趕回學校,與社區談合作。經過幾次碰壁,學生們沒有退縮,而是用耐心的解釋和堅持贏得了清華周圍9個社區的“通行證”。

  在社區取得成功後,他們開始考慮將社區募集的新模式複製到更多的高校。

  5月29日,15所高校的志願者們聚集清華,這是個標誌性的一天,電腦傳愛行動的志願者隊伍在壯大,陣地在擴張。

  一週之後,“電腦傳愛”的150多名志願者將募集行動開進11個居民社區。

  但就是這一天讓陸昕清印象深刻,他的“戰友”被潑了一盆冷水。小陸説,那天他去地質大學附近社區的捐贈點巡視,看到有個人正在訓斥學生:“你們大學生搞這個事情是沒有前途的,沒人會給你們捐電腦。” 在場的學生們灰頭土臉,情緒失落。

  那天下來,學生們只募集了不到40套電腦整機,大大低於之前的預想。這樣一個募集成果讓大部分隊員失望。

  2/3的業餘時間投入,饑一頓飽一頓,賣苦力把電腦搬上搬下,為什麼還得不到人的理解?

  一路走來的艱辛,讓有的學生離開了,但陸昕清説,“電腦傳愛行動”的核心團隊一直都在,團隊的新生力量每年都在增加。“這就是我們的事業,無論曾經失敗還是成功,我們決不能回頭。”

  支教

  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教電腦

  不光捐電腦,年輕的志願者不想讓他們辛苦募集的電腦成為擺設。他們想通過支教告訴孩子們,作為城市一分子,孩子們並不孤獨。

  “電腦傳愛行動”又在清華等高校開始招募支教志願者。

  走進打工子弟學校後,志願者張璐感覺,需要做的太多,但大學生志願者能力可及的太少。孩子們對於知識的渴望非常強烈,電腦世界的未知對他們充滿著吸引力,但志願者能帶給他們的也只能是每兩週一次的課程,講解一些淺顯的普及知識。

  “我們時間畢竟有限,只能利用課餘時間來支教。”清華大學大二學生劉志成説,他們的支教,也只能選擇距離相對較近的學校開展。而“電腦傳愛行動”的統籌策劃目前仍是清華大學學生教育扶貧公益協會,其他參與學校主要是進行募集工作。他們希望,今後這個項目能在各個高校獨立運行起來。

  目前,這個由大學生發起的“電腦傳愛行動”,已為北京的7所打工子弟學校捐贈電腦共計200余臺,並提供科技支教40余次。

  辛酸故事

  學校被拆電腦被賣

  公益之路總是充滿坎坷。

  6月下旬,北京市集中取締非法打工子弟學校。太和小學,這個“電腦傳愛行動”志願者支教了一年的地方,變成一片廢墟。

  “電腦傳愛”的隊員們想到了那批曆盡千辛萬苦募集來的電腦,太和小學沒了,還有倖存下來的農民工子弟學校,那裏的孩子需要這些電腦。但當他們打電話聯絡太和小學校長時,對方的答覆讓他們震驚、難過:“電腦已經被收破爛的收購了,不可能再還給你們了。”

  隊員們不願接受這個事實。為了那30台電腦,他們在去年夏天付出了太多辛勞。

  於是,隊員們開始了辛酸的維權之路。

  諮詢律師,聯名寫控告材料,從派出所到刑偵隊,他們付出種種努力。但失敗從一開始就不可避免。由於對法律的無知,去年在向太和小學捐贈電腦時雙方不曾簽訂任何協議。最終,大家只能無奈放棄。

  此後,“電腦傳愛”行動立即與其他兩所受捐學校簽訂協議,明確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避免太和的悲劇再次發生。

  這樣一個公益項目,正隨著這群大學生一起,慢慢長大。

熱詞:

  • 農民工子女
  • 高校
  • 公辦學校
  • 清華大學
  • 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