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天價商品頻露臉引高消費 專家稱高價根源在心理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0日 10: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天價商品頻露臉,根子在哪兒?

  提 要

  600克的榨菜賣到了2200元!前不久,媒體曝光的“天價榨菜”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平時都上不了餐桌的鹹菜,怎麼賣出了鮑魚價?”消費者不無感慨。

  無獨有偶,“天價榨菜”曝光之後,要價118.8元的“限量版”高價礦泉水驚現杭州,再次把天價商品的問題推向風口浪尖。

  面對這些普通民眾可望不可及的高價産品,我們不禁要問,天價産品層出不窮,究竟原因何在?還屬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真的到了天價消費的時代了嗎?

  天價商品已不是個別現象

  近年來,天價商品在各地都有出現。逢年過節,天價年夜飯、天價聖誕宴經常被炒得火熱;天價家電,天價牛肉、豬肉,也時常出現在大型商場裏。

  叫上天價的商品,未必貨真價實。“不過是把脫水後的青菜頭扔到壇子裏,再把壇子扔到水裏。”自稱用巴國古法製作的“天價沉香榨菜”,近日被媒體爆出成本只有4元。與普通的榨菜比起來,“天價榨菜”本身並沒有什麼獨特之處,而是在包裝盒中加入了一副純銀碗筷之後,打著高端的旗號賣上了天價。

  對於“天價榨菜”的出現,重慶市物價局商品價格管理處處長楊治凡介紹,榨菜並不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多年來一直都是自主定價,並不需要到物價部門備案。因此,撇開其他的不談,2200元的定價肯定是不違法的。

  “不可否認,一些天價食品的口感和營養價值高於普通食品,但這種天價實在有違常理。”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介紹,企業在推出天價商品時,其目的主要集中在商業炒作上。

  業內人士介紹,天價産品並不敢明目張膽地造假,總會找個由頭炒概念。近段時間,等離子水、冰川水、弱鹼性水這些概念,就是天價水常用的“噱頭”,而“高端進口、純手工製作、高科技”等詞語,在産品宣傳中更是到了用濫的地步。

  同時,天價産品也逐漸從消費品領域向其他領域擴展。年初,寶雞爆出天價國學班“鳳鳴學堂”,學費高達萬元;另據報道,9月份就要開學的廣州天價女校,收費更是高達6萬元。在文娛領域,天價二人轉、天價相聲、天價劇場等事件,早已炒得沸沸颺颺。

  天價勾引著高消費

  在“天價榨菜”當事方重慶涪陵榨菜公司的網站上,記者看到,面對來自社會“鹹菜賣出鮑魚價”的質疑,集團負責人周斌全解釋稱:“公司是將‘沉香榨菜’當成一張文化名片來打造的,以此來塑造企業形象,這樣看來價格其實就不是問題了。”

  企業想走“天價”路線,但市場上有這種需求嗎?據記者了解,“沉香榨菜”五年陳、八年陳的數量很少,在其他地區的銷售情況並不好,基本只在涪陵當地銷售,且主要是用來送禮的。

  雖然“天價榨菜”賣不出去,但其他的天價商品似乎銷量不錯。據藍帶1844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周明先生介紹,由於原料的稀缺和獨特,加上其特殊的工藝,致使藍帶1844價格從298元漲至398元,即便如此,高端消費群的接受度依然很高。

  “在消費社會時期,是消費主導生産。”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主任雷洪表示,身份消費、地位消費和炫耀性消費等的出現是難免的,但“天價商品”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合理的,對社會消費有著很大的消極作用。“‘天價商品’使社會貧富差距更為明顯地表現了出來,根本上來説是一種畸形消費心理,對社會公眾的影響是消極的。”雷洪指出。

  高價的根源在心理

  有專家認為,天價産品凸顯了消費者的畸形心理和攀比心態。一位資深酒業人士向記者介紹,“藍帶1844剛開始的定價是298元,但上市推廣的情況並不理想,一些高端場所嫌這個價格定的不夠高,不夠他們的檔次,後來提價才打開銷路。”由此看來,“不為最好,只為最貴”這種詭異的邏輯,正為不少消費者和經營者所推崇。

  除了高端消費領域,像“天價煙酒、天價相聲”這類大多走的是禮品路線。逢年過節,天價煙酒、天價保健品、天價月餅作為禮品,價格雖高,卻並不妨礙它成為暢銷商品。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曉群認為,送禮風是催生各種各樣天價禮品的根本原因,正是送禮的人愛面子,才為諸多豪華天價商品提供了市場,也增加了民眾在交往過程中的“人情債”負擔。

  有關專家指出,“天價商品”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它打破了商品定價的常規,擾亂了正常的市場行為,各地物價、工商、稅務等相關部門應採取措施,加強對“天價商品”的監管和規範,使其回歸到科學、合理的價格水平。(記者 陳 恒 通訊員 張小龍)

責任編輯:邢斯馨

熱詞:

  • 天價
  • 商品定價
  • 消費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