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上市公司88位高管七月辭職 疑為套現做準備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4日 14: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公司上市造就了不少富翁,但要將這些紙面財富變為真金白銀還得費心思。昨日(8月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發佈的公告統計顯示,7月份,兩市共有78家公司發佈了高管離職報告(此處高管指董事、監事以及高級管理人員,不包括獨立董事,以下同。),共有88位高管辭職,其中,剔除未持有股份以及仍在同一系統任職等因素外,15位高管辭職動機可疑,或為減持套現做準備。對此,一些專家呼籲加強對高管辭職套現的監管。

  88位高管七月辭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7月份A股上市公司公告發現,在這一個月期間,共有88位高管辭職,如果算上獨立董事辭職,上市公司高管辭職的人數將達98人,這意味著,平均每天就有超過3人辭職。

  在這88位辭職的高管中,持有公司股份的高管共21人,佔當月辭職總人數比例約25%。不過,其中有5位高管辭職後,仍在該公司擔任職務或在集團任職。如高新興原董事長兼總經理劉雙廣“為公司發展戰略考慮”,職務變動後只出任董事長,森馬服飾原副總經理劉丹靜離職後赴集團任職。而熊貓煙花原董事長、董事趙偉平辭職,雖然公司聲稱是為了公司發展需要,但分析人士指出,由於趙偉平遭中國證監會處罰,按照有關規定本應辭職。剔除上述因素後,共有15名高管徹底切斷了和原公司的關係,離職後不在原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值得注意的是,這15位高管均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其中,寶通帶業原董事、副總經理陶小明以其持有472.13萬股的絕對量位居15位高管之首,若以2011年7月29日收盤價15.79元/股計算,這部分股份的市值為7455萬元。寶通帶業2010年報顯示,陶小明當年從該公司領取的薪酬(稅前)為12.79萬元。顯然,7000余萬元紙上財富誘惑不小。

  不過,儘管88位高管來自不同的公司,但他們幾乎都給出了同樣的辭職理由——個人原因、工作原因。此外,在這股辭職風潮中,如三聚環保、寶通帶業、*ST夏新、岳陽紙業、寶勝股份等還出現了最少有兩位高管“結伴”離職的現象。也有露天煤業前董事長劉政權、國恒鐵路前董事長劉正浩這樣的“關鍵先生”離職的消息,而這兩位重磅人物離職的理由分別是“工作變動”和“個人原因”,離職後的去向,前者是“不再任任何職務”,後者則未明確。儘管如此,這些高管千篇一律的辭職原因與鉅額財富仍引來投資者質疑。

  投資者質疑辭職動機

  如果只是“凈身出戶”,想必不會引起更多的遐想,但若是持股離職,公眾不可避免地會將思路引向“減持套現”。《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按照《公司法》規定,發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總數的25%,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

  這無疑為高管套現增加了門檻。不過,若高管辭職,半年後即可不受上述“枷鎖”限制。雖然上述15位持有公司股份的高管聲稱因個人原因或工作原因辭職,但有投資者指出,這15位高管發生的離職故事,讓人覺得“匪夷所思”,難以用慣常的邏輯去解釋。

  如去年4月才在創業板上市的三聚環保,今年7月30日就有董事張傑,以及董事兼副總經理叢瀾波兩人離職;此外深交所數據顯示,這兩人在6月通過大宗交易分別減持了公司大量股票,按照成交均價計算,兩人合計套現超過2400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張傑和叢瀾波堪稱三聚環保的元老級別人物,在公司工作時間均超過了10年。企業上市後不久,高管卻離職減持,這引起投資者警覺。記者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互動平臺上看到,有投資者就質問公司高管:“公司現有董事、副總、財務總監張淑榮今年已64歲(1947年出生),她沒走,而兩個年富力強的高管走了,真是不可思議。我們更擔心的是張淑榮很快也會離職,公司決策層出現了無法彌合的矛盾?”更有投資者直接發問,張傑辭職,“張傑、趙鬱夫婦持股6.58%,估計要狂拋了。而總經理林科、張雪淩夫婦持股14.46%,我們有理由懷疑下一個辭職的會不會是林科,林總為了儘快套現,你會辭職嗎?”

  儘管三聚環保堅持否認兩人辭職為套現這一猜測,但依舊引起不少投資者對該公司的擔憂。

  專家直斥高管“短視行為”

  針對高管離奇套現這一現象,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教授認為,這是中國股市普遍存在的短視現象。昨日,董登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稱,中國一些企業和高管持股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上市,加之中國股市尤其是中小板和創業板的高估值現象,新股市盈率遠超公司高層的預期,在巨大價差的背景下,對於一些高管來説,能迅速減持套現無疑是巨大的誘惑。而這些高管離職後,套現的門檻隨即降低,通過辭職,不僅可以套得大筆現金,而且由於他們擁有上市公司的工作經驗,也不愁找不到新工作。

  董登新認為,公司上市後應當保持穩健的風格繼續做大做強,核心高管層的凝聚力和穩定性要強。他説,對於一個上市公司來説,如果核心高管層有人出走,對市場、渠道和公司人脈等有影響的話,就會對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産生影響,進而影響到投資者的利益,“對於這種‘不厚道’的現象,股東可以質疑譴責。”

  不過,董登新稱,通過辭職加速套現的行為只要合法合規,監管層面要解決並不容易,中外皆如此。

  浙江大學教授馮培恩曾對媒體建議,針對高管辭職套現,可規定:“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離職後一年內,所持本公司股份不得轉讓”,以加大高管辭職套現成本;將《公司法》中有關規定作補充,“禁止公司董事、監事、總裁和董事長登高管在辭職套現後五年內到任何上市公司就職,同時禁止他們在三年內到非上市公司就職”,以加大上市公司高管辭職套現的風險。郭新志 楊小粵 每經網-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王慶娟

熱詞:

  • 套現
  • 高管持股
  • 辭職原因
  • 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