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多數獨立學院為何“按兵不動”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4日 05: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閱讀提示】

  今年上半年,10多所獨立學院脫離母體校,變身民辦高校。不過,在這些“真獨立”的獨立學院背後,還有300余所獨立學院仍然“按兵不動”。

  教育部2008年頒布的26號令《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為獨立學院設定了5年的改革過渡期。期滿後,獨立學院有三條“出路”:繼續作為獨立學院存在、轉民辦高校、撤銷或合併。

  改革截止日逐漸逼近,300多所獨立學院,該何去何從?獨立還是不獨立,已經是道必答題。

  獨立不是唯一選擇

  “不轉,可以充分利用‘母體’的品牌”

  “我預測,陜西省的12所獨立學院短期內都不會轉制為民辦高校,包括我們學院在內。”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院長陳光德作了這樣的判斷。

  在陳光德看來,這是由陜西的民辦高等教育格局決定的。目前,陜西有8所可以招收本科生的民辦院校,這些學校經過十幾、二十幾年的積累,在硬體和軟體方面都有一定實力。“相比之下,陜西的獨立學院起步較晚,轉制後優勢並不明顯。”陳光德直言,生源競爭很激烈,貿然“獨立”的話,弄不好要“關門”。

  今年上半年轉制的10多所獨立學院,從地域上看,多處東北地區和湖北省。與陜西不同,東北地區和湖北省的民辦本科院校“不多也不強”,獨立學院轉制後面臨的壓力不像在陜西那麼大。

  對於部分獨立學院的“獨立”之舉,南開大學濱海學院院長楊清海在欽佩之餘,也坦陳:“南開大學對於我們不可或缺。”

  在楊清海看來,濱海學院和母體校南開大學的關係非常融洽。從學院創辦之初,南開大學從未向濱海學院收取費用,並且學院的師資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母體校,甚至於“學院所開設的課程,80%以上由教授和副教授承擔,這在公立大學和其他獨立學院都是罕見的。”

  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上,南開大學更是濱海學院的源頭活水,“新生一入學,就開展南開傳統教育,邀請專家講解校史,使南開文化深入新生之中。”楊清海認為,這些更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加他們的身份認同感。甚至,濱海學院的一草一木都展現了與母體校的一脈相承——“百辰路”慶賀南開學校百年誕辰;“伯苓廣場”紀念張伯苓校長;“南星湖”昭示濱海學院是南開系列學校的一顆新星……

  一個小細節更加凸顯了兩者的密切關係:南開大學濱海學院的各種標識上,前四個字和南開大學使用的標識完全相同。

  因此,“濱海學院下一步的發展不是脫離母體,而是如何更好地依託南開大學的優勢。”楊清海表示。

  “轉制固然有轉的好處,不轉制也有好處,比如可以充分利用‘母體’的品牌和師資等,保證在條件不足時有較高的教學質量,管理會更規範,社會認可度也可能更高一些。” 陳光德表示,獨立或者不獨立,還是要立足於獨立學院的自身情況。

  依舊遭遇不少困境

  “不能像公辦校一樣得到財政支持”

  獨立,不僅不是唯一的選擇,甚至對於部分獨立學院而言,都無法成為一個選項。“轉制是有一定條件的,必須通過相關的考評才行。”陳光德説。

  即使留在“體制”內,獨立學院仍然面對著不少困境。

  師資缺乏,是首當其衝的難關。“這是我們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楊清海深切感到,獨立學院普遍遭遇自有教師嚴重缺乏與高層次人才引進難的困境。一方面,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自有教師缺口不斷擴大;另一方面,學院對高層次人才吸引力低,使一些專業教師嚴重缺編。

  經費緊張,也是獨立學院繞不開的坎兒。“我們本質上是民辦校,只能依靠社會資金,不能像公辦校一樣得到財政的支持。”濱海學院的經費就主要來自於學生的學費,對此,楊清海有些無奈。

  “靠牌子賺票子”,曾經被視作獨立學院的生命線。但是,就在這條生命線上,不少獨立學院亂收費、肆意挪用經費的醜聞頻頻被曝光。“如果出發點是為了掙錢,那麼這個學院肯定辦不好。”陳光德的判斷很清醒。

  一些公辦高校還出現了“打腫臉充胖子”的現象,盲目上馬獨立學院。剛開始,國家對公辦高校辦獨立學院的條件要求低,有的公辦高校本身師資就欠缺,“自身連本科都辦不好,再辦獨立學院不就是瞎胡鬧嗎?”陳光德坦言。

  就在獨立學院步履蹣跚時,高等教育的大氣候卻漸漸變得嚴峻。“十二五”期間,學齡人口減少、校際競爭越發激烈等問題都將檢驗獨立學院的成色。

  “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在這股大潮中,楊清海坦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

  出路還得靠自己

  “要與母體校錯位發展,二次創業”

  陳璐剛剛從西安交大城市學院畢業。對她而言,當初報考城市學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西安交大的名氣。

  談及4年的學習,她覺得“很值”,因為學校的師資大部分來自於西安交大,學院的校園文化也與母體校有相通之處。據了解,城市學院成立之初,西安交大的牌子和師資發揮了決定性的積極作用。即便目前,城市學院專職專任的教師,西安交大的老師佔了近60%,管理層中也有相當一部分選聘于西安交大。

  “‘西安交大’這塊牌子無疑是重要的。”陳光德坦言。但是,經驗告訴他,增強自身實力、發展特色是獨立學院更為關鍵的要素。

  建院伊始,出於應急,城市學院照搬了西安交大的本科生培養方案。但是,由於生源層次的差異,城市學院的學生很不適應,授課的老師們也不適應,“曾經在一門課程的期中考試上,沒有一個學生通過。”陳光德認為,不能完全把母體校當作複製的模本。

  城市學院很快進行了調整。在學生的培養目標上,城市學院與西安交大錯位發展——交大主要培養“研究型”人才,城市學院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重新制訂適合學院學生培養的教學計劃,起用新教材,構建適合本學院學生特點的理論、實踐和素質教育體系。”陳光德介紹説,這是城市學院這幾年來花費精力最多的事情。

  楊清海也意識到,要與母體校錯位發展,即他口中的“二次創業”,轉向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的高校。“獨立學院不是高職,也不能辦成研究生預備校,要探索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在他的眼中,加大應用性學科的建設、強化實踐教學是獨立學院的當務之急。同時,在學科內容的融合以及課程設置的橫向擴張方面,獨立學院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出路,還得靠獨立學院自己。”陳光德説得很堅決。

責任編輯:呂鵬

熱詞:

  • 城市學院
  • 公辦高校
  • 民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