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獨立學院為何真“獨立”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13日 06: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蔡華偉繪

  規模達300余所,就讀本科生數量佔全國近1/5。經歷10餘年的發展,如今的獨立學院已蔚為壯觀。有人驚呼,獨立學院走過了公辦高校走了30年的路,更讓民辦高校望塵莫及。

  這樣的發展速度,得益於獨立學院借公辦高校之名、行民辦高校之實。但同時,教育公益性和資本逐利性的衝突,也在獨立學院身上顯得異常尖銳,風波頻出。獨立學院已然走到了岔路口。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今年上半年,10余所獨立學院選擇了集體“出走”,變身為民辦高校。但更多的學院選擇繼續“留守”。無論是走或留,他們的選擇仍需接受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本版今起推出系列報道“獨立學院向左走向右走”,試圖尋找獨立學院發展之路上的指向牌。

  ——編 者

  閱讀提示

  日前,華中科技大學應屆畢業生鬧出的風波,再次將獨立學院推到媒體的風口浪尖。

  在公辦與民辦之間的夾心層中游走,獨立學院長期遭遇身份尷尬。今年上半年,教育部一紙文書,10多所獨立學院選擇“出走”,變身為民辦高校。

  為何要真“獨立”,“獨立”之後怎麼辦……這些問題擺在了獨立學院面前。

  “他們憑什麼拿我們學校的學位證?!”連日來,華中科技大學2011屆畢業生的不滿和抗議頻頻見諸媒體。這場風波,源於一紙學位證。

  “錄取分數線相差100多分,畢業卻拿一模一樣的學位證!”令華科大“嫡系”學生所不能接受的是,華科大向兩個獨立學院——武昌分校和文華學院的部分學生,發放了華科大的學位證。

  獨立學院,再度遭遇身份尷尬。也正因此,今年3月,12所獨立學院選擇了“單飛”,真正“獨立”為民辦高校。

  母體校的光環,曾帶給他們什麼?如今走上獨立之路,是否又要承受分離的陣痛?記者近日採訪了湖北、黑龍江等地的獨立學院,聽聽他們的“獨立宣言”。

  “獨立潮”首次出現

  沒有母體校的光環,照樣玩得轉

  今年3月,對於獨立學院而言,別具意味:12所獨立學院齊齊變身民辦高校,相較于前幾年的零星“獨立”,這是獨立學院第一次出現集體“獨立潮”。

  哈爾濱劍橋學院(原黑龍江大學劍橋學院),就是其中之一。在學院負責人的眼裏,學院身份的轉變是一個瓜熟蒂落的自然過程。

  劍橋學院原來挂靠在黑龍江大學名下,招生上得到了母體校的支持。但目前學院各方麵條件均已具備,沒有必要繼續挂靠。該負責人表示,雙方在合作時,劍橋學院的人、財、物都是獨立的,與黑龍江大學沒有實質性的合作關係,所以獨立過程中也不涉及人財物的矛盾。獨立後,教師的待遇不變,生源狀況也沒有受到影響。

  南方某獨立學院負責人對這種合作關係解釋得更明確,“在合辦學院的時候,母體校只收管理費,不管人財物。我們和母體學校的關係多少有點像借用品牌資源的意思”。

  2008年,教育部公佈了第二十六號令《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規定獨立學院當年錄取的本科生全部自頒文憑、自授學位,這對於部分“靠牌子賺票子”的獨立學院而言,無疑是一次挑戰。不少獨立學院的負責人回憶起這項政策,坦言都曾擔憂過招生狀況。不過,結果卻很樂觀:沒有“紅帽子”,依靠自身實力,完全可以玩得轉。

  武昌理工學院應屆畢業生朱濤立場鮮明地贊同母校獨立:“長遠看獨立是壯大的需要,也是學校實力提升的標誌。”在今年的求職季,他成功應聘廣東一份年薪4.5萬元的工作,並且成為公司新晉員工中唯一一個獨立學院的畢業生。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別敦榮認為,在獨立學院發展初期,公辦大學的支撐功不可沒,但是獨立學院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後,“單飛”是必然選擇。一位獨立學院負責人更是直言:當母體高校的積極作用發揮殆盡時,就會成為一種束縛,不利於獨立學院的繼續壯大。

  母體校的優勢不再,“鬧分家”成為更強烈的現實訴求。多家獨立學院幾年前就開始醞釀“獨立”,甚至挖空心思琢磨具有含金量的新校名。今年上半年,湖北這個獨立學院保有量全國第一的教育大省,成為“獨立運動”的急先鋒——單武漢一地,就有包括武昌理工學院在內的四所獨立學院轉成民辦高校。

  獨立意味著解放

  民辦高校更靈活,辦學自主權更大

  同樣是《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為獨立學院設定了5年的改革過渡期。期滿後,獨立學院有三條“出路”:繼續作為獨立學院存在、轉民辦高校、撤銷或合併。

  獨立,對於部分獨立學院而言,意味著一次解放。民辦高校管理機制相對靈活,這是最大的“體制優勢”。但依附於母體高校的獨立學院,在靈活度上難免會打折扣。

  過去,有公辦大學之名,少公辦大學之實;與民辦大學諸多類似,卻缺少靈活的辦學機制,被認為是獨立學院長期面臨的尷尬。2004年,還是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的武昌理工學院,瞅準社會需求想要開設軟體工程專業,但是因為母體高校還未開辦此專業,他們的申報最終流産。現在的武昌理工學院可直接面對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申報專業。

  獨立,更意味著一筆經濟賬。哈爾濱華德學院(原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德技術應用學院)宣傳部的郭林燕坦言,獨立前後最大的區別就是不用再繳納“冠名費”了,“這部分費用相當於學生學費的20%”。在郭林燕看來,節省下來的這筆費用可以用於很多事情,至少可以提高教師的待遇。

  “以前,學校評個中級職稱都要交給母體校,現在學校可以自評了,對老師肯定有好處。”學院自主權的提升,令南方某獨立學院的教師也對本校的“獨立”頗感認同。

  對於未來,武昌理工學院負責人很樂觀:“如果我們有了更多的辦學自主權,同時具備相應的發展環境,用不了太長時間,辦學水平可以再上一層樓。”

  獨立後也有風險

  師資結構不均、缺乏辦學特色

  但在黑龍江省教育廳副廳長尹曉嵐看來,獨立,並不只意味著機遇。

  “獨立學院的師資普遍存在‘兩頭大、中間小’的問題。”尹曉嵐口中的“兩大一小”,指的是大學畢業生多、退休教師多,而穩定的中青年骨幹教師卻非常緊缺,這樣的師資結構並不利於獨立學院的可持續發展。在郭林燕的眼中,教師隊伍不享受國家待遇和編制,削弱了獨立學院的吸引力。

  武昌理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王化文這樣理解獨立學院的師資之困——“民辦高校如果單純花重金引進一名光桿司令式的名師,作用有限,名師要立足於自己培養。”

  獨立學院的另一個隱患,是缺乏辦學特色。尹曉嵐表示,由於深受母體校影響,獨立學院在學科發展和專業設置方面存在重復建設現象。

  我國高等教育學齡人口總量的持續下降也被尹曉嵐視作一顆“定時炸彈”,獨立學院發展歷史較短,特別是轉成獨立建制的民辦普通高校後,在改善辦學條件、凝練辦學特色、樹立品牌形象、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將遇到較大挑戰。

  獨立學院變身民辦高校,是一個牽涉甚廣的工程。尹曉嵐表示,自2009年以來, 黑龍江協調了財政、土地、稅務、建設等部門,通過超常規加速運作和支持,完成資産過戶,捋順內部管理體制,才得以使哈爾濱3所獨立學院順利獨立。

  正當獨立學院為各自的去留問題而迷惘、爭辯時,在校學生卻很淡定。

  “沒啥感覺。”這是華德學院大二學生陳海全對學院獨立的第一反應,學好自己的專業是他最看重的事情。

  “換個牌子還是那個學校。”對於剛剛從武漢常青中學畢業的李子安來説,獨立學院是否“獨立”無關緊要。在考察過7所民辦學院後,他將武昌理工學院填為第一志願。現在,他更關心自己被錄取的機會有多大。

  【名詞解釋】

  獨立學院,也被稱為“二級獨立學院”,是民辦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教育部負責審批,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獨立學院有獨立的校園和基本辦學設施,實施相對獨立的教學組織和管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我國獨立學院産生於1999年,以浙江大學與杭州市聯合創辦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為標誌。獨立學院的概念被正式確立,始於2003年的教育部8號文件,文件頒布後,獨立學院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向自主辦學機構過渡。目前,全國已經有300多所獨立學院。

責任編輯:焦健

熱詞:

  • 獨立宣言
  • 向右走
  • 向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