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個稅改革的亮點與不足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8日 22: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6月的最後一天,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個稅起徵點上調到3500元。修改後的個稅法將於9月1日起施行。

  個稅起徵點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而不是3000元,財政部作了讓步,被稱作民意的勝利。除此之外,稅率結構的變化也是亮點,9級薪級調整為7級,最低的一檔稅率由5%降為3%,擴大了低檔稅率和最高檔稅率的適用範圍。中低端工薪階層的稅負適當下調,高端的稅負適當上升,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個稅再分配的優化調節功能。從方向上説,也與“提低、擴中、調高”的收入分配改革相一致。

  起徵點調整,使得國家全年稅收減少1600億左右,約6000萬之前須納個稅的人無需再繳納,減輕了生活負擔,而稅收負擔的減輕又意味著實際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對擴大內需會有積極作用,進而推動稅收的增加。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雖然本輪稅改既大幅提高了起徵點,又調整了稅率,但我們必須看到,其對調節收入分配的功效仍十分有限,遠非實質性改革。尤其是,這些年來,個稅法的幾次修訂,都停留在對起徵點的調整上,公眾注意力也在起徵點的上調上,這不僅無法解決個稅問題,一定程度上還延緩了對稅制改革的推動。而一些新問題的冒頭也值得關注。

  很現實的一點,此次調整後,納稅人數已由約8400萬人減至約2400萬人。個稅納稅人是如此之少,今後起徵點還能怎麼提升?而且,納稅面過窄也不利於提高人們的納稅意識。再則,這次稅改,準確地説,最大的受益者應屬中端工薪階層,對相當一部分達不到繳納個稅門檻的工薪收入者來説,提升起徵點反而使他們成了利益相對下降者。還有,按照新的起徵點,月收入在1.96萬元到3.86萬元的人也得以減稅。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這部分人恐怕很難算得上中低收入階層。

  其實,目前我國個稅稅負不公的根本原因並非在起徵點上,而是始終沒有解決好向誰徵收和如何徵收的問題。

  一方面,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的分類稅制只是對單個人的收入進行扣除,而沒有考慮到各自的家庭收入、家庭贍養情況等,因此無法體現個人負擔的真實情況;另一方面,中國個稅收入總額中,來自工薪所得的收入超過六成,而“其他所得”僅佔11%。在收入來源多樣化的時代,這一結構顯然極不合理。工薪收入者承擔著絕大部分的稅收壓力,真正的高收入者卻成了漏網之魚。

  綜合計徵並考慮家庭差異的個人所得稅制,為多數國家所採用。而我國,從1996年最初提出這一目標,近16年時間過去,卻始終沒有突破性進展。當務之急是儘快啟動個人所得稅“綜合與分類相結合”改革,在兼顧納稅人的綜合收入水平和家庭負擔前提下,推動進行綜合申報的相關嘗試,強化信息披露和監管,使之更好地起到合理調節居民收入分配作用。

  此外,我國的個稅稅負佔整體稅收的比重僅在7%左右,現在普通工薪階層主要的負擔和壓力不是個稅,老百姓不納個稅也不等於不納稅。我國稅收的70%,來自增值稅、進口稅、營業稅、消費稅等間接稅。有報道稱,中國商品中所含的稅分別是美國的4.17倍,日本的3.76倍,歐盟15國的2.33倍。眼下正被熱議的“國人掙得比美國少,物價比美國高”,雖不見得準確,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稅負的現實。因此,在個稅之外,有沒有更大魄力和決心,從間接稅以及極不透明的各種稅外收入開刀,推動整個稅制改革以減輕稅負當更為重要。盛 剛

責任編輯:趙明光

熱詞:

  • 個稅問題
  • 個稅改革
  • 個稅起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