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網民怒斥快遞業六宗罪 收貨晚點貨物丟失最頻繁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0日 14: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委託快遞送東西,明明距離很近,卻經常幾天還不見蹤影。""包裝精美、價格不菲的手機,快遞弄丟了投訴無門只能認栽。""貨物損毀了沒人理,説什麼誰讓你先簽過字的。"……

  隨著快遞行業的飛速發展,諸如此類圍繞快遞行業亂象展開的討論愈加激烈,各種曝光帖在網絡上層出不窮,不僅有消費者、受害者的"哭訴",從業者的"自曝"、"自述",甚至不同公司的從業者"互揭"等。快遞行業"黑幕"究竟"水"有多深?行業規範化該何去何從?記者近期對網曝的各種快遞亂象進行了梳理,並就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1 收貨晚點頻頻現

  近日,貓撲大雜燴上一則名為《曾經的快遞老總為你解答行業內幕,有問必答》的帖子引發關注。發帖網民"智狐狸"自稱曾有多年快遞公司管理經驗。他説,快遞行業當前最普遍的問題是"貨物晚點",其原因一是快遞公司在進行物流分揀的某個環節出錯造成漏發;二是物流班車、航班、火車等在途中因特殊原因造成的延誤晚點;三是貨物在目的港派送時,因為人手、車輛安排緊張或天氣原因造成遲遲未能送到收貨人手中。

  2 貨物丟失維權難

  "智狐狸"説,造成貨物丟失的原因就比較複雜了,"各個環節都有可能"。其中又以三個環節的問題最常見,一是在分揀中心,二是在取派送過程中,三是在機場倉庫。他建議遇到貨物丟失的狀況,"如果是貴重物品的話最好先買保險以方便索賠,否則還是算了吧,投訴過程相當漫長,獲賠數額相當有限"。

  3 客戶信息不安全

  網民"偉大的前任快遞員-可愛多多多"説,"客戶的電話在快遞手裏可以賣到1元一個,快遞每天按照最少100票貨計算,光賣信息就可以賣到100元。"這種信息的倒賣是很多從業人員"灰色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4 服務質量遭詬病

  雖然身屬服務行業,但快遞從業者服務態度惡劣廣為詬病,不少網民都抱怨自己遇到的快遞員態度兇悍堪比"咆哮帝"。"東西交給門衛,連説都不説一聲就走了。""星期二接到快遞短信説'30分鐘內速來領取,由於放假,不取將退回公司',這就是快遞終端的服務態度。"

  5 貨品暗中被調換

  一些有網購經歷的網民還有所買物品經過快遞環節被"狸貓換太子"的經歷。一則《別惹快遞員,這是神秘組織》的帖子中爆料稱,"快遞員根本不需要偷吃你那點小零食,也根本不會摔了你的東西。如果他想吃點棗,他就去只對快遞員開放的大中轉倉。拿出所有裝棗的包裹,用十塊一斤的棗替換掉二十塊一斤的棗,用二十塊一斤的棗替換掉五十塊一斤的棗,最後再用五十塊一斤的棗換掉一百塊一斤的棗。然後他寫一張報失單,説十塊一斤的棗丟了,自己願意承擔賠償兩倍的運費,也就是二十多塊。"

  6和行業管理漏洞多

  針對各種直斥快遞亂象的帖子,也有一些有過從業經歷的網民表示,行業管理漏洞才是造成諸多亂象的根本"病灶"。

  網民"狂飆哥"的《在上海做快遞的那些日子》帖子中自述道,"白天爬樓送快遞,晚上半個裝卸工。工作辛苦,多數快遞公司都是無底薪保障的,送1票=0.6-1塊錢,收一票提成5%-10%不等。當然,不出意外一個月3000-5000元的收入是可以有的,但要月收入過萬或更高就要靠灰色收入了,不然付出和回報根本不成正比。"

  網民"智狐狸"説,現在許多快遞公司在經營模式除直營外,差不多都是靠加盟,良莠不齊、規模不一,一些加盟型的公司甚至是作坊式的取派送站點,夫妻兩人就能做起來,服務質量、貨品安全自然無法保障。(據新華社6月9日電)

  專家觀點

  行業標準化成當務之急

  應該清醒地看到,快遞業仍存在諸多問題,其實際服務與規範標準差距較大,而行業發展雜亂無章、企業內部管理不規範、作業流程不通暢等是更深層次原因。對此,專家認為,應加大對快遞企業的監管力度,引導企業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為行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環境。

  同時,消費者要增強維權意識,選擇講誠信、服務好的快遞企業,出現物品丟失、損毀等問題時,依法向相關部門投訴,維護合法權益。

  混亂的行業經營狀況也已經引起了業內人士的警覺和反思。一家快遞企業負責人表示"必須儘快改變行業一味拼價格的發展模式,從服務質量上挖潛增效,提升行業整體水平。"

  目前我國快遞業遵循的《快遞業服務標準》是2008年制定的,已明顯滯後於行業的發展,特別是快件延誤、丟失、損毀的賠償責任過低,涉嫌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專家表示,應儘快制定專門規範快遞行業的法律法規,明確相關利益方的職責,促使監管部門有效監管,快遞企業依法經營,消費者理性選擇快遞服務。

  記者調查

  業內"深喉"

  揭露"潛規則"

  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7.1億件,同比增長50.4%;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56.6億元,同比增長26.2%。同期,全國各級郵政部門受理消費者關於快遞業務的有效申訴9088件,同比增長了274.3%。其中,快件延誤、丟失及短少、損毀等問題最為突出。

  "潛規則"之害究竟有多嚴重,記者聯絡到了曾在廣東一家快遞加盟公司做過老總的陳浩德(化名),即《曾經的快遞老總為你解答行業內幕,有問必答》一帖的發帖網民"智狐狸"。他告訴記者,網帖所曝的許多快遞行業亂象在行業內部早已"見怪不怪"。"比如説'先驗後簽'這一條,按照規定,快遞業務員將快件交給收件人時,應有義務告知收件人當面驗收快件,驗收無異議後,驗收人應確認簽收。可快遞公司一般通用的規則是先簽再驗,否則,寧願將物品帶走也不會讓你先驗再簽。"陳浩德説。

  他告訴記者,所以這樣不僅是為了節省派送時間、提高妥投率,更重要的是"規避風險"。"因為有些貨物如果讓消費者現場拆封驗貨,責任就由快遞員承擔。而讓消費者先簽字再驗貨,即使發現物品有損毀,快遞員也可以將責任推給寄件方,消費者自然會面臨舉證難、索賠難等維權難題。"

  對於快遞延誤問題,安徽韻達快遞公司的業務員王超(化名)告訴記者,按照《快遞業服務標準》規定,同城快遞時限不超過24小時,異地時限不超過72小時。但現實情況是,快遞公司同城需2天及以上,而異地時限一般超過3天,碰上逢年過節業務迅速增長,延遲派送簡直是家常便飯。"快件延誤固然與天氣、航班有關,但快遞公司和業務員的主觀原因也不可忽視:有些業務員素質低,將寄件方和收件方信息搞混;快遞公司在部分地區劃定派送服務轄區,超區域只有客戶上門自取;由此導致內件直接價值喪失的,僅按快件丟失或損毀進行賠償,違約責任太輕,快遞公司不怕投訴。"王超坦言。

  快件丟失、"內盜現象"是網民斥責最多、損失也最重的問題。曾在一家快遞公司做過中轉站分揀員的劉時兵(化名)説,省級以下快遞公司大多是加盟運作,而加盟公司人員混雜,順手牽羊就時常發生。"內盜現象"的發生根本還在於違法成本過低。"在賠償標準上,購買保價的快件,快遞公司按照被保價金額進行賠償;而對於沒有購買保價的快件,賠償額不超過運費的5倍。"劉時兵説。比如,一部2000元的手機,如果未保價,賠償額一般不會超過500元,這無疑給"無良"業務員提供一個賺錢良機,遇到這種情況,消費者也常常會吃"啞巴虧"。(宗禾)

責任編輯:魏錚

熱詞:

  • 韻達
  • 網民
  • 貨物
  • 快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