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萬象 >

北師大教授:尖銳言論在網絡上受歡迎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3日 10: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各種意見、各種言論交匯、交流、交鋒,引發網絡混戰,沒有一種意見佔上風,“真理越辯越明”的情形難以出現

  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以往的輿論格局,使得今天輿論的走向呈現十分複雜的情形,輿論研究中的“意見領袖”、“議程設置”、“把關人”等等話題必須重新考量 ,當然關鍵還是認識網絡輿論的新特徵。

  就輿論領域而言,互聯網最具代表性的特徵是它的雙重性——即既是公共領域又是大眾媒體的雙重特性。作為公共領域,它是介於國家和個人之間的社會公共空間,是人們參與公眾事務的場所,是可以相對自由地發表個人見解的場所;作為大眾媒體,個人的見解和言論一經在網絡傳播,就意味著公開發佈,與此同時,這種發佈又成為公眾輿論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樣,以前人們所設定的種種界限,如公共領域和大眾媒體之間,大眾媒體和個人之間,個人言論和社會輿論之間本該有的區分在互聯網時代統統變得模糊起來。

  不過,儘管各種界限模糊,網絡媒體跟傳統的大眾傳媒的不同仍是顯而易見的,網絡媒體沒有“把關人”(版主或網管只是事後的監管或屏蔽,不是在事先進行選擇、組稿、編輯、加工等),因此個人意見的表達有相當大的自由度,特別是在自家的博客上寫日誌,似乎是很私密的行為,其實是在向全世界發佈。不管意見是否成熟,言論是否經得起(自己的)推敲,一經發表,就成為輿論的一部分。某種意義上説,網絡言論就是公眾輿論或者等同於公眾輿論。因為網絡言論總是能將其他傳統媒體的聲音包容進來,並在共時性互動的過程中,有所吸納,有所整合。

  網絡言論難免魚龍混雜,所以今天的公眾輿論在網絡上也呈現相同的態勢,各種意見各種言論紛至沓來,交流、交叉、交鋒,乃至互拍板磚,引發網絡混戰,最後沒有哪種意見佔上風,想象中的“真理越辯越明”的情形似難得出現。即儘管意見紛呈,各種言論交匯,但是在網絡論爭中,較少有兩軍(兩種意見)鮮明的對壘,並且較少有最後“正確”的一方徹底戰勝“錯誤”的一方情形發生。這似乎也在告訴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是只有互相對立的兩種意見,未經提煉的日常生活不能僅僅用正確和錯誤來評判,網絡輿論的複雜性是生活的複雜性的體現,也可以説,網絡的出現加劇了生活的複雜性。

  由此,通常傳播學意義上的“意見領袖”在互聯網時代已經遁形,意見領袖或者叫輿論領袖是人們進入工業社會,進入都市生活後的産物。從傳統社會,從家長和家族的庇護下走出來的人們,在踏進現代大眾社會後,多少會有所迷失,有所依賴,於是人際交往環境中的意見領袖應運而生。意見領袖是能對周圍人群施加影響的人,有一定的人格魅力,這些人以其經驗和相對豐富的知識,在一定的人群範圍內充當著“先知”的角色。然而,在印刷媒體時代向網絡社會轉型的過程中,人際關係的重新組合(以網絡為紐帶),知識、經驗的獲得和傳播方式的改變等,剷除了人際關係中的意見領袖的産生土壤(或者説換上了明星和粉絲的産生土壤),電子社區中的意見領袖(如果可以這麼套用的話)是相對非人格化的,並且有頻繁的更換。

  在網絡上,儘管各種意見,各種言論都有表達的機會,但是言辭尖銳的言論比較受歡迎,這類言論因尖銳而簡短、因簡短而明快,很有鼓動力。當然有鼓動力的網絡言論,並非訴諸理性和內在的邏輯力量,而是訴諸修辭,並迎合網民情緒。與此相對,細緻説理的,面面俱到的,特別是引經據典的帖子容易下沉。乍一看,網絡是情感排遣、宣泄的場所,是網民情緒的晴雨錶,似乎不是一個適合培養理性能力的環境,所以建設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似乎是一個格外艱巨的任務。但是也不儘然,網絡上的各類信息匯集,各種見解交鋒,為人們提供了寬闊的視野,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有利於理性判斷。另外,網絡生活帶來了新的節奏,昨天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可能轉瞬之間就發生在自己頭上,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或者六十年風水輪流轉的説法,在網絡時代都應該大大修正,因為網絡加快了日常生活轉換的節奏,它迫使人們凝練思維,改善表達。所以網絡也是提高人們素養和辯證邏輯能力的最佳場所。

  在網絡輿論的生態中,最值得警惕的現象是其突發性和起鬨性質,還有道聽途説、以訛傳訛、泄私憤等等。面對此種情形,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怎樣規範網絡言論,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其實上述情形的出現不僅是網絡現象,也是人性弱點和惡習的反映,只不過網絡放大了這些人性的弱點和惡習而已。網絡的公開、透明既伸張了正義和公道,也將個人的惡習昭示天下。因此,如何參與網絡討論,如何應對網絡輿論是公民在現代社會生活的必修課,它不是幾個主管部門所謀劃的具體策略,也不是某些企業的危機公關手段的運用,而必須從提高公民的整體素質入手。因為社會輿論引導不是泄洪,不是企業或某個單位規避風險的謀略。社會輿論引導的首要任務是建設健康的網絡輿論環境,培養負責任的公民心態和良好的網絡生活習慣。這應該是社會的共識,也是全體網民應該承擔的職責。 (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