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第六屆“中日關係輿論調查”:公眾看好中日關係走向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7日 12: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日報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0年8月14日,由中國日報社和日本言論NPO共同實施的第六次“中日關係輿論調查”結果在日本東京發佈。調查結果顯示:中日關係非常重要仍是兩國公眾的普遍共識;“歷史問題”影響力首現下降,經濟、文化元素影響力提升;兩國公眾對於對方國的好感度穩中有升;中日關係未來走向被普遍看好;民間交流對改善中日關係的重要性得到廣泛認可。

  此次輿論調查在中日兩國同步進行。包括北京、上海、成都、瀋陽、西安等5個城市的1617名公眾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院五所高校的1007名學生參與了中方調查。中方城市公眾調查和學生調查分別由零點研究諮詢集團和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完成。日本方面共有1000名市民和500名知識階層人士參與了日方問卷調查。主要調查結果如下:

  中日關係重要仍是普遍共識

  連續四年的輿論調查結果均顯示,中日關係非常重要是兩國民眾的普遍共識。中方調查結果顯示,92.5%的公眾和90.4%的學生認為中日關係“重要”或“比較重要”。日方調查則顯示,97.8%的有識之士和81.5%的居民認為中日關係“重要”或“比較重要”。

  兩國公眾對於對方國的好感度穩中有升

  調查顯示,兩國公眾對於對方國家的好感度穩中有升。中國方面,2007-2010年曆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對日本的好感度每年都略有上升(24.4%→27.3%→32.6%→38.3%)。2010年38.3%的公眾和45.2%的學生對日本的印象“非常好”或“相對較好”,與2009相比,整體趨勢趨於穩定,公眾好感度提高5.7個百分點。特別是青年知識群體對日本更有好感。調查發現,普通公眾中的不同年齡群體對日本好感度呈現差別,其中80後青年群體(18-30歲)對日本最具有好感(42.6%)。而年齡越大的群體,對日本的好感度越低(31-40歲:37.6%,41-50歲:36.1%,51-60歲:36.4%)。中國學生群體對日本的好感度更高,表示對日本印象好的學生達45.2%。這一比例比公眾高出6.9個百分點。日本方面,有27.3%的公眾和51.4%的有識之士對中國的印象較好,分別比去年上升了0.7和2.2個百分點。調查發現,較普通公眾而言,中國學生和日本有識之士對於對方國家的好感度更高。

  中日關係走向被普遍看好

  中方調查顯示,約六成(60.2%)的公眾和學生(59.8%)認為中日關係會朝好的方向發展,分別比去年上升了9和3.3個百分點。日本方面,分別有40.6%的公眾和61.8%的有識之士看好今後的中日關係走向,分別比去年上升了9.5和11.4個百分點。

  “歷史問題”影響力首現下降,經濟、文化元素影響力提升

  調查發現,在回答“提到對方國,你首先會聯想到什麼”這一問題時,經濟、文化元素的被提及率明顯提升。中方調查顯示,公眾選擇最多的是日本的“電子産品”(46.4%),學生選擇最多的是“櫻花”(41.2%)。值得注意的一個變化是,與2008、2009年數據相比,“南京大屠殺”這一敏感的歷史符號在中國公眾和學生的心中均有所淡化,近三年來首次下降到第二位,公眾和學生的選擇比率分別為45.1%和41.1%。此外,“日本料理”、“富士山”和“漫畫、動漫”這些與日本旅遊相關的詞彙近幾年一直排名靠前。

  日方調查顯示,“中華美食”、“萬里長城”被選比率分列前兩位,分別為47.6%和32.6%。同時,“經濟成長與經濟大國”、“北京奧運會”等選項被選比率也較高。這些側面反映了經濟、文化元素對兩國人民的影響力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