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萬象 >

圖書封面抄襲嚴重 幹圖書設計只能餓死(圖)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6日 08: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搭車同一類型的暢銷書,便會採用與其相似的封面,比如“盜墓”、“養生”、“玄幻”,封面都差不多。

  “這些書是一個人設計的嗎?怎麼都一樣?”

  自去年《我們台灣這些年》熱賣以來,被滄桑稱為“航空信封”式的封面設計便迅速流行開來,甚至《畢業出狼窩,工作入虎穴》這樣的職場書,也與它似曾相識。

  滄桑,資深出版人,在他看來,這沒什麼可奇怪的。“你去看看養生書,那封面抄襲得更厲害,乍一看,張悟本、王晨霞、曲黎敏他們,就跟親兄弟似的。”

  封面抄襲的情況,由來已久,至少從目前看來,尚無根治良策。

  “沒文化唄。”滄桑不知該怎樣解釋這一現象,更無解決方案,他伸出五個手指:“就出版業來説,咱們比發達國家落後50年,想想吧,50年啊,可不就這樣嗎?”

  抄是書業傳統

  “民營書業歷史有多久,抄封面的歷史就有多久。”滄桑表示,抄封面的情況各不相同。

  首先,搭暢銷書的車:一個新門類的書暢銷了,後面的書為表明和它是同一類型的,便會採用相似的封面,比如“盜墓”、“養生”、“玄幻”,封面都差不多。

  第二,為了醒目,如《我們台灣這些年》最有代表性,它的封面較醒目,畢竟圖書自我宣傳的渠道不多,封面是重中之重。“放在書店裏,能讓讀者一眼看到,這可以提高銷量。”但滄桑也承認,“這麼做是不是真有用,大家也都是那麼傳説,誰也沒實際調查過”。據滄桑統計,目前市場上模倣“航空信封”封面的圖書,已達兩百餘種。

  第三,設計方便:頗有一些圖書封面模倣自國外的電影海報,比如《丹尼海格》,“這種封面樣式漂亮,設計費用少,中國讀者一般也看不出來。”滄桑表示,這也是目前圖書業較通行的辦法。

  “中國民營圖書業大多是從小企業做起來的,至今仍保持著低成本運作的習慣。”滄桑承認,抄襲存在法律隱患,但一是大家都在圈裏做,今天你被別人抄了,明天説不準你又抄了別人,所以互不計較;二是民營圖書業自身身份尷尬,打這種官司又太麻煩,只好息事寧人;三是中國圖書業出版規模相對小,即使抄襲了國外的設計,人家也發現不了,風險不大。

  “沒辦法,大家都抄習慣了。”滄桑表示,如今説哪本書封面是原創設計,反而更難一些。

  不在陽光下的無奈

  小張(應被訪者要求,本文所用為化名)今年30歲,畢業後當了五年圖書編輯,前年自己租了房子,成了書商。

  “我們不在陽光下,你不能按陽光下的規則要求我們。”小張表示,“書商”做書目前尚存違規因素,既然身份問題都沒解決,大家只能短期行為。

  給他印象最深的,是他原來打工的公司每年能出數百本書,資産上億元,但在出版社眼中,他們卻是“非法書商”,而一些合作出版社的工資都發不出來,卻個個都是“管理者”,“別人讓怎麼改就得怎麼改,想怎麼吆喝你,就怎麼吆喝你,吆喝完了人家還要收管理費,你還不能生氣”。

  “大家倒是想不抄襲封面,倒是想做大,可做大了,不更成了眾矢之的?做大就不長久,長久就做不大。”小張一聲嘆息,“就這麼著吧,我看挺好。”

  其實,比圖書封面互相抄襲更頭痛的,是圖書版權保護環境不佳,只要是好書,一週之內必有盜版,“連這都還保證不了呢,關注封面抄襲的事,扯太遠了吧。”

  幹圖書設計只能餓死

  “做一個封面,最貴的也才2500元,誰能靠這個活?”著名平面設計師張發財説。

  “現在書商、出版社買不起設計,一般就是自己搞個設計師,工資不高,工作又累,天天做的都是差不多的東西,有才華的設計師誰會去幹呢?就算有想法,沒兩天也被折騰疲了,能不抄來抄去嗎?”張發財做封面設計,基本是“玩”,不喜歡的寧可不做,但普通的圖書封面設計師怎可能如此瀟灑?

  其實,張發財所説的標準在今天是上限,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封面設計師表示,在北京,目前最貴的圖書封面設計費也不超過2000元,普通情況只有500元。

  另外,客戶不懂設計也很麻煩,雙方溝通難,只好從網上找一大堆別人的設計,讓客戶挑,然後再模倣。他承認,“抄電影海報最多,因為樣式好看,網上資源也多”。但麻煩的是,一來二去,客戶發現設計原來這麼簡單,乾脆找臺電腦自己請人倣做,這樣他們更不願付設計費了。

  “圖書封面設計的價格,二十年沒漲了,還有所下滑。”這位設計師表示,上世紀90年代初,頂尖設計師的價位尚能叫到8000元,優秀設計師也在1500元以上,如今敢這麼叫價的鳳毛麟角。“書商進門就問價格,不問你設計水平怎麼樣,我們能怎麼辦?”總之千萬別把自己當藝術家”。

  50年的差距是多遠?

  50年並非一個張口就來的虛數。美國一本書10多美元,合人民幣100多元,這樣賣個1萬本,能賺多少錢?當然請得起封面設計師了,我們一本書20多元人民幣,但渠道消耗太大,書賣出去了,好多不給結賬的,此外還有管理費等支出,一本書想持平,非常難,還哪兒有錢去做封面呢?

  在美國,一本好書可能改變一個作家的命運,因此有想法的作家都會重金去找好的設計師,在國內,許多作家生存艱難,讓他們自己去請設計師,只能是天方夜譚。

  50年的差距,包含了太多的綜合因素。圖書業自身發展整體滯後,圖書封面設計當然也滯後,就算你做出一個好的封面,讀者也不認可,還不是白搭?

  一個行業的提升,必須是全方位的,但現實問題是,讀者素質與出版人的素質並沒有相互推漲,而是相互制約,不斷下滑。你看看,這兩年的暢銷書,哪本是有文化的?哪本是合理的?大家都不理性,你能怎麼辦?

  封面互相抄襲,註定難以持久,這是誰都明白的事,但誰來改變,怎麼改變?只有兩個字:沒轍。

  陳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