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萬象 >

火爆“校園遊”折射名校崇拜症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8日 07: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週六,清華大學暑期校園參觀正式開放,而在此之前的7月17日,北京大學就開始接受團體參觀預約。未名湖、博雅塔、二校門、大禮堂……這個暑假,名校夢的追逐者、望子成龍的家長們註定不會讓北大、清華兩校的著名景觀清閒——

  看未名湖觀二校門

  家長狂熱孩子冷漠

  “這真是一個讀書的好地方。”站在未名湖畔,年逾六旬的老劉感嘆著。烈日下,老劉的汗衫已經打濕,“當年我們考大學靠推薦,沒機會到北大讀書,今天算是了卻一個心願。”

  北大清華是很多人心中的夢,北大清華也正在被強加到很多人的夢中。

  早上八點多,北大已有很多遊客。一位來自深圳的媽媽準備讓女兒與北大號稱亞洲最大的圖書館合影,陽光刺眼,小姑娘很不配合地一直捂著臉。“帶她來,就想讓她感受北大,每個家長都想讓孩子考這裡。”媽媽笑著説,可小姑娘卻撅起嘴,撇過頭去。

  中午,未名湖和博雅塔前的岔路口已聚滿了打著各式小旗的遊客。 “走了這麼半天怎麼還沒出去呀。”剛上小學三年級的黃挺,皺著眉頭,一臉的不耐煩。“就是想帶他來看看,刺激刺激他,讓他把這裡當成目標。”在廣東一所中學當老師的黃挺媽媽有些無奈地望著兒子。“想沒想過來這裡讀書?”黃挺很實在地搖了搖頭。“唉,多來幾次,他就有概念了。”媽媽堅持不懈。

  “一點兒意思也沒有,我不想進去了。”在清華大學門口,來自咸陽的一對母子爭執起來,“你那麼貪玩,讓你來看看北大清華,不好好學習就考不上這。”媽媽勸著兒子,“太熱了,我根本不想考這裡。”兒子頂起嘴來。

  “我都來三回了,每次來北京都來這,我都看膩了。”剛剛升入重慶重點高中的小可,無聊地坐在未名湖畔的長椅上把玩著MP3,既不聽導遊講,也不去拍照。“媽媽硬給我報的名,讓我參觀名校好有學習動力”,小可抱怨著,“其實第一次來我就沒什麼感覺,就是覺得校園挺美,現在徹底麻木了。”

  和小可的中學一樣,很多高中都組織優秀學生暢遊北大清華,希冀來年能多幾個考到這裡的學生,畢竟在很多地方,這就是衡量一所中學實力的標尺。

  長春的一所學校組織了初中高中200多人來北京看名校,“主要想讓大家體會一下名校的底蘊,學習起來更努力。”學校的老師説。

  “這裡也沒什麼,照片上都拍得挺好看,實際一看也就那麼回事。”長春這所學校的兩個女學生交流著觀感。“我還是很想考上這裡”,一旁的男生倒顯得很有感觸,“畢竟考上這裡,同學都很牛,以後工作,機會會更多。”看來,吸引這個男生的並非百年曆史,而是很現實的功利目的。

  旁邊賣紀念品的小攤位倒是十分熱鬧,孩子們挑選的都是香山紅葉書籤和奧運火炬模型,北大校徽卻無人問津。“不好看,太貴了。”在不少孩子眼中,兩座和公園一樣的校園,與夢想扯不上一點關係。

  校園不堪重負

  無奈限制參觀

  “北大等我,十年後再來”,博雅塔二層塔身上這句用塗改液寫下的話很是醒目,在它周圍,還有不少“留言”,有的甚至是用刀刻上去的。如今,博雅塔四週已圍起了欄杆,避免這座數百年的文物不至遭受更大的破壞。

  “校園中幾乎每個古跡上面都有用碳素筆、塗改液書寫諸如‘某某到此一遊’或者鼓勵的話,甚至還有用刀刻上去的。”北京大學的學生訴説著燕園古跡的厄運。

  未名湖畔的另一文物石舫也曾因登上石舫的人太多,去年遭受了局部垮塌的厄運。北大曾考慮在石舫周圍加上圍欄,禁止師生和遊人登上石舫。 “可圍欄本身就是對文物景觀的破壞,但要是不加,學校日常進出的人流很大,在文物周邊又不可能派專人24小時值守,這實在是個難題。”

  據不完全統計,北大日均參觀者達到4000多人,而每天進出清華的參觀者少則幾千人,多則幾萬人次,參觀者的增多,使校園內亂丟垃圾、攀折踩踏、大聲喧嘩等不良現象增加,校內交通秩序混亂,還滋生出不法遊商、導遊、出租車攬客等違法違規現象,給學校教學、科研和生活秩序帶來了影響。

  “本來想趁著假期安靜,好好讀幾天書,看來又沒戲了。”一位捧著書本穿梭在遊客中的清華學生説。

  其實早在2007年,北大就已不堪參觀者的激增,而推出校園遊預約制,今年清華也出臺新規,只在雙休日、法定節假日以及學校寒暑假開放校園參觀。

  兩校還對參觀程序、參觀時間、參觀路線等進行規範,並且均表示,如遇校園內有重要活動,將暫停開放參觀。清華甚至還要對參觀團體組織單位進行綜合評價,違規組織者將被列入不受歡迎名單,以後預約將不予批准。

  名校崇拜諸多症狀

  不是教育健康表現

  暑期北大、清華“校園遊”的熱潮,只是中國社會中氾濫的名校崇拜症的一種表現。北大校長許智宏説過:“每年都有好多學生寫信向我表達他們對北大的熱切嚮往。曾有一名中學生在信裏這樣説,‘這輩子我要是考不上北大,那就未名湖裏見!’這太狹隘了,全國的中學生都在拼命往北大清華擠,這説明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有多年海外留學和工作經驗的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饒毅對這點看得更是清楚。他説,有許多中國的學生和家長,很重視大學在社會上的“名氣”,且常常很在意排名,甚至會為母校排名第幾激動不已。有人喜歡一輩子以自己上過的大學來定位自己和他人,而許多家長也以子女所上的大學作為衡量標準之一。而西方人更重視個人的工作成就,很少在意、談論一個人出自哪所學校。

  其實,人的成長固然與其所受教育的場所有關,但教育場所並不能決定其一生。過分看重上大學讀名校,只能説明一個人對人生缺乏長遠目光,心理素質脆弱,不是健康的人生態度。

  名校崇拜症,不但暴露的是考生和家長個人的問題,更是整個社會教育狀況不健康的表現。幾年前,《人民日報》一篇題為《大學生自殺頻現,教育之責何在》的評論中就寫道:“近年來的名校熱,將‘成功’的概念擠得越來越窄,非名校的吸引力嚴重弱化。將財力人力過度集中于‘名校’而忽視對非名校的拉動和鼓勵,事實上是在為名校崇拜推波助瀾,不但掩蓋了名校的某些缺失,更有意無意地強化了諸多高校的市場化、商業化色彩,使得大學本該擔負的社會使命,對人文精神的追求,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都漸付流水。”這樣的問題一直存在,要獲得解決還必須整個社會下很大的決心和力氣。 RJ063

  題圖/本報特約攝影 龐錚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