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今日關注 >

《今日關注》 20111028 軍事外交頻出手 日本意欲制衡誰?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8日 23: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3c089527560d4f0209925a923cfd30ac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本、俄羅斯在俄羅斯遠東舉行邊防軍聯合戰術演習,日俄之間一方面攜手軍演一方面互相戒備令人霧裏看花。日本大肆宣揚“外部威脅論”,在東海海域日本自衛隊艦機針對中國的偵察力度不斷加大,在南海爭議上拉幫結派、動作頻頻。日本四面是為尋求安全感,還是攪動一方不得安寧?日本軍事外交合縱連橫意欲何為?

    主持人(剛強):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您收看今天的《今日關注》。

    日本、俄羅斯近日在俄羅斯遠東舉行邊防軍聯合戰術演習,日俄之間一方面是攜手軍演,而另外一方面又互相戒備令人霧裏看花。日本在大肆宣揚“外部威脅論”,在東海海域日本自衛隊艦機針對中國的偵察力度在不斷加大。在南海爭議上拉幫結派、動作頻頻。日本四面出擊目的何在?軍事外交合縱連橫目標對準誰?今天我們來關注日本的動向。

    今天來介紹一下演播室裏請到的兩位嘉賓:一位是海軍信息化專家委員會、本台特約評論員尹卓將軍,歡迎您。

    另外一位是國際關係學院的楊伯江教授,歡迎您。

    在節目一開始我們先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日俄之間的聯合戰術演習的相關情況。

    今日關注:日俄舉行邊防部隊聯合戰術演習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和日本27日在俄羅斯遠東薩哈林島南部的阿尼瓦灣舉行邊防軍聯合戰術演習。這次演習的目的是進一步深化兩國邊防安全部門的合作,共同打擊海上跨國犯罪行為。

    俄方派出了4艘巡邏艦、1艘巡邏艇、1架飛機與1架直升機參演,日方派出“索亞”號護衛艦參演。兩國參演部隊演練了抓捕非法捕撈者以及海上救援等項目。這是日俄雙方聯合軍演的延續,也是第13次日俄海上搜救訓練。

    上個月的27日,日本自衛隊與俄羅斯海軍就已在日本海舉行過一次聯合搜救演習。俄羅斯的海軍“瓦良格”號彈道導彈巡洋艦和補給艦等3艘軍艦參加了演習。

    主持人:日俄之間出現“聯合”這個詞在最近這段時間裏看著比較少,因為在過去的歷年當中,我們新聞媒體關注更多的是日俄的“島爭”問題。對於這次的聯合軍事演習對於曾經甚囂塵上的“島爭”來説是一種假象呢?還是真的有它的實際意義?

    尹卓(海軍信息化專家委員會主任、本台特約評論員、海軍少將):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聯合演習。首先,從實際操作的角度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在日俄之間過去經常發生逾越爭端,雙方簽訂了《逾越協定》。這個逾越協定對漁民的捕撈、季節、數量、註冊船、註冊港等這些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當然也防止其它無關的國家到這個地方來盜捕,所以對這個地方控制的非常嚴格。另外日本漁船在那兒活動比較多,雙方為了避免一些海上的衝突,對這個地方的漁業執法也非常嚴格。

    另外人員是經常輪換的,在這個地方進行海上護漁等聯合執法,首先要達成通信,就是大家在國際頻道或者相應的一些事先確定的頻道裏邊能溝通,抓到漁民以後向對方國家如何通報、如何處理、如何罰款等一系列的處置問題,就不會使小問題影響兩國外交層面的關係,所以才過一段時間要進行一次聯合演習,就是看大家溝通是否順利。但是從雙方的安全關繫上來説,這個演習是沒有太大的實質意義,對緩和兩國在安全領域的矛盾是沒有什麼重大的意義。

    主持人:您剛才説雙方更多是在漁業上面的一些溝通,包括一些人員的相關問題。但是這次是俄日之間的邊防軍在進行演習,它的這種象徵意義是不是更大?

    尹卓:俄羅斯在這個地方基本上是邊防軍來處置海上的一些問題,它不像美國或者日本有海上警衛隊,基本是由海上邊防軍來擔任海上的執法任務,也包括跨國犯罪的問題都在這個地方解決了。

    主持人:我們對俄日關係印象最深刻就是在今年9月份羅斯用轟炸機繞著日本列島飛了一圈,可以説給日本畫了一張地圖,這對俄羅斯人來説極具想象力的舉動,對日本來説是極具威脅力的。但這個事情過去之後,俄羅斯又有一系列的軍事動作,但是這次兩國之間包括在一個月之前的27日雙方還進行了海上聯合搜救演習,再加上這一次所謂的戰術聯合演習。楊教授,這種聯合演習是日方的需求更多一些還是俄方的需求更多一些?

    楊伯江(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好像日方更積極主動一些,剛才主持人前面提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一方面是“島爭”甚囂塵上,但是轉而又變了笑臉,然後一起來搞軍演,這恰恰反映了冷戰後大國關係的一種新的模式,就是沒有絕對的合作,也沒有百分之百的全面對抗,日俄關係近期展開的活動是對新模式的一個非常生動的展示。從日方來講的話,在“島爭”問題上更多反映日本國內政治鬥爭和國內政治在外交上的延伸,而這次主要是一種在國際戰略特別是從大國博弈角度來進行佈局。

    主持人:您剛才説日俄之間由這種緊繃著臉突然又變成笑臉了,可能之後又會緊繃起神經來,您覺得這種所謂新模式的國家關係會在日俄之間長期上演下去嗎?

    楊伯江:會長期上演,而且在客觀上是存在的。就是當我們被問到哪個是真、哪個是假,我們可以説哪個都是真的,但是就看它把哪一張面孔轉給你看。從這個日本的國際戰略角度來説,通過觀察日俄之間互動的事件,可以感覺到在日本對外戰略上,可能對華關注已經成為了焦點。當然是有雙重的意義,一方面是在中國的發展過程當中,特別是中國經濟轉型、擴大內需過程當中,日本如何能夠搭乘這列快車,能夠拉動自身經濟發展。第二,就是在戰略和安全上如何拉攏除中國以外的其它勢力聯手來抗衡。

    主持人:説到俄日關係未來關係的發展,最近一個月為什麼沒有聽到“島爭”的消息,原來兩國在進行聯合演習。接下來俄羅斯馬上要面臨大選年了,日本的新內閣又剛剛出現在國際媒體的面前,雙方是否會為了新的政治局面而重演上個月之前的事情,尤其圍繞“島爭”。

    尹卓: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那就看雙方在大選的時候會面臨什麼挑戰。在北方四島或者俄羅斯稱的南千島群島上雙方都有內政需求,像民主黨在對中國方面受阻的話,它會在大選裏頭提出俄羅斯對它的威脅問題。而俄羅斯也一樣,俄羅斯在大選中要凝聚人心,美國向西方表示強硬那是一回事,實力可能還不夠,但是向日本表示強硬比較容易。如果日本在北方四島問題上有所表示,俄羅斯一定會強硬回應,而這種強硬回應會被媒體放大,大肆宣揚,就是把普京或者其他人硬漢的形象宣揚,那就更有凝聚力、吸引力,這樣便於雙方在大選裏頭各自的政治利益。

    主持人:其實俄羅斯的“肌肉”在現在也正在展示,包括對於南千島群島的問題,最近我們發現俄羅斯部署了更加先進的武器,包括各方面的軍事安排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當中,日本也會應對俄羅斯的做法,在加強這方面的軍事應對。

    尹卓:俄羅斯加強軍事部署其實有虛的一面,有實的一面,虛的一面它開始宣佈部署的是“特-90”,“特-90”坦克跟它實際部署的“特-80”差得很遠,“特-80”是80年代的産品,而“特-90”是90年代末到2000年的産品,就有一代的差距差不多。另外它的“山毛櫸-M1”,原來是M2是最新型的,而現在變成一個老型號,這個型號已經用了20多年了,它經濟上達不到真正加強在太平洋方向外島的一些軍事部署。但是它真正部署的不會宣傳,那日本看得非常清楚,你造勢造那麼大,但實際部署的戰鬥力並不是那麼強,都是老舊裝備,覺得俄羅斯並不是在這兒加強對它的威脅,日本也會做出相應的評估。

    主持人: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和俄羅斯聯合進行一些活動。

    尹卓:是的。

    主持人:日本一方面聯合俄羅斯進行相關的一些軍事演習,另外日本也在更加積極地插手所謂的南海爭議,通過相關的方式來攪動南海的局勢,這一方面的背景我們來了解一下。

    新聞背景:近拉菲越 遠拉美澳 日本南海用心良苦

    據日本媒體透露,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要在11月中旬利用出席東亞峰會的場合,提出所謂的“海洋經濟回廊”的構想,同時再次呼籲就南海爭議在東盟內構建多邊磋商框架。此外,野田還將於12月份出訪印度,據稱與印方磋商的重要一環就是海洋安全問題。

    日本針對南海的動作還不止這些,早在9月下旬,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就與到訪的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會談時達成協定,計劃加強雙方在海上安全保障和防衛方面的合作。10月中旬,日本新外相玄葉光一郎首訪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三國。訪問期間,玄葉光一郎提出構建多邊框架解決南海紛爭的建議,並得到了積極響應。此次訪問被日本媒體普遍解讀為日本開始全面介入南海主權問題。

    訪問歸來不久,10月24日,日本和越南又簽署了《海洋戰略安保協議》,雙方同意在南海爭議上採取統一協調的政策。不僅如此,日本在自己設計的南海連環局中,不光近拉菲越印尼等周邊國家,還遠接美國、澳大利亞。7月9日,日本海上自衛隊、美國和澳大利亞海軍罕見地在文萊近海海域舉行聯合軍演。日本在南海爭議上可謂用心良苦。

    主持人:日本的新任首相、外相在剛上任之後就為南海的問題奔忙,作為域外國家確實有點兒不辭辛苦,這和人們包括媒體之前的判斷多少還是有些差異。因為日本國內現在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但是新的內閣不僅關注了這些問題,同時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南海,這種選擇是如何做出的?

    楊伯江:如果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一下日方的想法,第一是作秀,第二是掩飾,第三是轉移。什麼意思呢?野田是在一個多事之秋上臺的,他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來自於國內經濟社會結構的轉型以及“311”地震之後所面臨的艱巨的災後重建的任務。但是這個任務又是非常難完成的,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戰後日本的經濟政治框架在冷戰時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也由此而高度的固化,要想改變它談何容易。所以作為一個經産大臣出身的野田首相,他只能採取避重就輕的做法,在經濟上盡可能地做,同時在外交上採取一些吸引國內眼球和國際眼球的一些動作,也可以説是在造一種政績,但可惜這個政績不是決定日本未來和內閣支持率最關鍵的一個因素。

    第二,所謂的轉移和掩飾也包括了很多的內容,包括日美關係目前面臨很嚴峻的問題。我們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日美之間的矛盾摩擦激化的時候,往往也是日方在中日關繫上找麻煩的時候,也就是要告訴美國,你不要對我不好,不要虐待我,我在你的戰略當中仍然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否則我可以對你耍態度,我可以幹得不如現在好,我想這也是一種規律性的東西。另外通過日本最近一連串的軍事外交動作,日本把中國作為對外戰略關注當中的程度進一步提高了。

    主持人:之前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一些交流停留石油的開採等等這方面的合作,但是在政治上有一種逐漸走熱的趨勢,您覺得這種判斷過分嗎?

    尹卓:這個判斷恰如其分。因為在野田沒有當首相之前,他對華的政策也是比較強硬的,以強硬派出身。另外對國內問題基本上跟自民黨差不多,像國內參拜靖國神社的問題,那他是堅決主張參拜的,雖然他當首相不參拜,但是他在在野的時候是經常參拜的。現在野田明白一個道理,就是民主黨政權能否持續下去,是在國際上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美國的影響。因為鳩山看得非常清楚,鳩山雄心勃勃地想改變日本的國際地位,要對美國説“不”,你真正對美國説“不”了以後,幾個月就下臺了,因為美國不停地給你出難題,叫你在國際上、國內上搞不下去,像國內的承諾兌現不了,最後下臺走人。當然鳩山的理念不符合野田的想法,野田認為在國際上跟美國搞好關係,有利於抬高日本的地位,也有利於鞏固野田在國內的政治地位,這也是今後在黨內可以鞏固地盤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他現在在南海爭議上作秀或者挑釁中國都是為了幫助美國,美國重返亞洲、重返東南亞,日本是最主要的基石。他要充分表現這一點,雖然南沙和南海南海爭議跟日本關係不大,像你剛才講的是一個域外國家,但是他要積極地介入進去,用日本在這個地方的投資來影響這個地區的形勢,最終達到配合美國的目的。

    楊伯江:日本對東南亞國家的政策來説,目前有兩個苗頭是值得關注的,戰後日本與東南亞的關係主要集中在經濟領域,最近這幾年又有一些新的變化。

    第一,這種以地區安全問題或者是熱點問題為把手,試圖打開雙方在安全甚至軍事領域的協調與合作,比如9月27日,日本和菲律賓簽訂的《聯合聲明》,其中講到了一點就是日本要撥出來一部分ODA,ODA是政府開發援助,所謂開發就是經濟發展。那麼用這個ODA去加強菲律賓的海上警衛隊,這就不單純是一個經濟發展的問題,就開始越線了。

    第二,就是突出所謂的共同價值觀,民主、自由、人權的價值觀,這一點是迄今為止,日本與之簽署宣佈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國家的條文當中都是存在的,突出他們的共性,也就是所謂價值觀外交的死灰復燃。

    主持人:日本正在進行的就是這種價值觀的外交,在東南亞一些國家當中,日本和越南、菲律賓是有戰略關係的。恰恰又是這些國家和中國存在著海洋權益的紛爭,是不是日本未來會聯合更多與中國有紛爭的東南亞國家來達到遏制中國的目的。

    尹卓:毫無疑問,日本想走向政治大國要有踏腳石,第一,日美關係是日本的一個基石,日本要走向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世界範圍內的政治大國,首先要想在亞太立足就必須以南海爭議作為突破口,加強跟東盟國家的關係。但是在經濟上中國走在前頭,日本落在後頭。日本想在安全問題上領先於中國,跟個東盟加強安全方面的合作,這樣在政治上、安全上能夠領先一步,作為日本踏向政治大國重要的一步。

    主持人:日本最近動作頻頻,除了和俄羅斯在一定層面上搞聯合,又和東南亞一些國家搞串聯,同時日本的艦機對於東海的偵察力度也在增加,我們來看一下相關的背景。

    新聞背景:艦機擾華 西南增兵 日本針對誰?

    日前有媒體報道,據日本防衛省統計,今年4月至9月,日本航空自衛隊戰機緊急出動了203架次以應對可能侵犯日本領空的外國飛機,其中有83次針對中國飛機,針對中國飛機的緊急出動次數比去年增加了2.5倍,但同時也表示中國飛機並沒有侵犯日本領空。

    日本艦機對華偵察頻率明顯提高引起了媒體關注。26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在例行記者會上就此次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楊宇軍表示,中國軍機的有關飛行活動完全符合國際法和國際實踐,日本艦機對華高頻率偵察,損害了中國的安全利益,嚴重干擾了中方的有關軍事訓練活動,危害了中方艦機安全,是引發中日海空安全問題的根源。

    不僅如此,進入10月以來,日本在西南增兵動作明顯。10月初,日本海上保安廳在距釣魚島附近海域增設了一艘大型的巡邏艦,將日本在釣魚島附近海域常備的巡邏艦增加到了3艘。

    根據日本防衛省9月30日披露的2012年度最新國防預算案,加強包括釣魚島在內的西南諸島軍事力量成為預算案重點內容。該預算案顯示,日本將在沖繩縣與那國島部署陸上自衛隊沿岸監視部隊,還將在鹿兒島縣衝永良部島部署新型雷達,並添置早期警戒機E-2C,擴充沖繩那霸的航空自衛隊基地,以便預警機起落。有分析指出,日本在西南設置監視和偵察部隊,主要是為了加強對中國的監控。

    主持人:最近日本政府的領導人發表一些講話,中國在持續增強軍力,尤其在周邊的海域加強了一些活動,對日本的周邊安全環境增加了很多的不確定性或者叫不透明性,日本的自身安全需要中國做出什麼樣的透明性呢?

    楊伯江:日本這個説法不是一年兩年的問題,已經是喊了多少年。從中我們也可以窺見到日本的一些戰略意圖。從當下來説,首要的目標是要如何落實去年的防禦結合大綱,去年12月14日通過了第四份防禦結合大綱,跟前面相比有非常重要的變化。但是這個大綱的落實首先面臨一個財政制約的問題,這種財政上的困難,在今年“311”之後就更加劇了。所以從軍方的一些部門利益來説,如何製造一些新的理由,使大綱在最大的限度下能夠得到實施,對他們來説是一個事關生死的問題。與此相關的動靜,包括近期日本要逐漸解除武器對外出口禁令的問題,也是出於經濟和財政上的考慮。

    第二,日本就是要借此來顯示它的國際政治影響力,包括在地區的政治影響力。從日本角度來看,恐怕近年來它的國際戰略環境發生了非常重要的變化,其中就是美國在某些方面的相對衰落以及新興國家的興起,特別是中國的崛起。中國的崛起和日本有著千絲萬縷的歷史關係、文化文明以及地緣政治等複雜的關係,對日本造成的壓力是巨大的所以日本要想方設法的調動一切的戰略資源來抗衡,以此來擴大自己的戰略迴旋餘地,包括在冷戰結束以後採取幾個重要的步驟,也包括和俄羅斯之間發展合作,也包括在2002年試圖發展和朝鮮的關係,都是在這樣一個範圍之內。

    主持人:近來有人對日本的動向評論,其實對於東海包括釣魚島的問題,日本方面也有很大的壓力。現在正好有一個所謂南海的爭議,這個問題又擺在桌面上顯得比較突出,所以日本有這樣一個意思,從這兩個方向對中國形成牽制之後,可以減緩自己在釣魚島方面的壓力,這種説法成立嗎?

    尹卓:這種説法本質上是不成立的,本質上是一個錯誤的論斷。因為中國一直把釣魚島放到外交層面來對待,我們在釣魚島問題上,從來對日本的安全沒有施加過任何壓力,日本所謂的壓力都是它自己製造的,自己渲染的,拿來作為藉口。

    主持人:找個理由。

    尹卓:找個理由,就是剛才楊教授講的,日本要拿這個理由來進行持續應對軍工集團,和美國對它的一個軍事壓力,美國要求日本不要老搭便車,老蹭車。台灣一有事,就把釣魚島納入到美日的安保條約範圍內,都是這個作用,就是把全國人民的注意力吸引到這兩個方向來,這是中國的威脅,因此我要加強國防。這是他們從自民黨開始,一直到民主黨繼承的一套做法。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給它造成什麼威脅了,我們一直主張和平談判的方法來解決,而日本根本不承認釣魚島跟我們有分歧,它的壓力從哪兒來,它説的壓力完全是自己在製造壓力,然後把它當一個稻草人去嚇唬周邊國家、美國和國內人們。

    主持人:還有一個例子可以從側面做一個策應,最近媒體報道説,日本新任首相野田佳彥上任之後,馬上就引用中國的一句古諺叫做“天下雖安,妄戰必危”來提醒日本航空自衛隊。其實野田佳彥素有“鷹派”之稱,但是現在他擔任首相之後,依然不忘用“外部威脅論”來做一個渲染,通過一個外交的手段來實現所謂日本內部的安全。就是日本內部政壇的這些想法怎麼形成的?為什麼他認為外部威脅加大了,日本就安全了。

    楊伯江:戰後日本經過多年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非常複雜的社會變動歷史時期,價值觀等等各方面都是非常多元化的。這種局面令一些傳統保守派以及戰略保守派憂心如焚,通過什麼樣的事情、口號能夠凝聚民心,讓這個民族能夠團結一致的向一個方向看,所以在中曾根時代也提出一個説法,我們曾經一直是追趕歐美的,瞧著坡頂上的雲在攀爬的。但是現在我們達到了這個目標,下一個目標是什麼,整個民族都在困惑。所以對於日本統治層來説,所謂外部威脅是一個非常行之有效的口號,很不幸中國這幾年被作為一個口試來打。

    主持人:我們期待日本的下一個目標有利於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繁榮的目標才是地區之福,也是日本之福。

    好,非常感謝二位兩位嘉賓來演播室給我們做分析和點評。

    好,各位觀眾,今天的《今日關注》就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再會。

    製片人:陶躍慶

    策 劃:朱同合

    編 輯:王冬妮 桑瑞嚴

    監 制:王世林

    E-mail:chinanews@cctv.com

熱詞:

  • 央視網
  • 視頻
  • 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