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默多克:不講規則的傳媒大亨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25日 10: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瞭望新聞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批評者説,默多克是個機會主義者,他沒有原則,只根據自身目的和利益決定政治取向

  文/《瞭望》新聞週刊駐倫敦記者康逸

  記者李紹飛實習生夏亦

  默多克正面臨一場生命中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機。

  在唯銷量論的經濟哲學下,默多克新聞集團旗下的媒體為了刺激發行量,使出渾身解數甚至包括竊聽這樣的非法手段,從而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積聚了鉅額利潤。

  從名不見經傳的澳大利亞報業公司老闆,到跨國傳媒集團的掌門人,默多克在世界傳媒界縱橫捭闔近60載,不斷開疆拓土,建立起遍佈全球的新聞帝國。

  如今,因為在英國的竊聽醜聞,這位一生充滿爭議的傳媒界的傳奇人物深陷輿論漩渦,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這一次,默多克還能逃過劫難嗎?

  沒有盡頭的擴張

  1952年,默多克從牛津大學回到家鄉成為當地兩家報紙的所有人,那是父親留給他的遺産,這一年他21歲。

  默多克並不滿足於當一個報業公司的小老闆,在積聚了一定力量後,他開始了收購、擴張之路,自此,他的名字也和一系列“並購”緊密聯絡在一起。

  50多年間,默多克的公司迅速擴張到歐洲、美洲、亞洲等世界各地,旗下囊括了報紙、雜誌、電影、電視等眾多媒介,默多克宛若傳媒業的拿破侖,領導著新聞集團一路辟土開疆,攻城略地,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傳媒集團。

  不少奄奄一息的報紙一到默多克手中就能起死回生,如此“化腐朽為神奇”的功力也為他贏得了媒體“怪傑”的美譽,一路走來,默多克所作的眾多決策都體現出他的勇氣、魄力、洞察力以及執行能力。

  1969年,默多克以3400萬英鎊收購了英國《世界新聞報》,開啟了傳媒資本擴張的新時代。隨後,新聞集團相繼成為《太陽報》《泰晤士報》及《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東家,同時還掌握著英國電子傳媒的重要份額。

  除了秉承“先收購,再發展”的原則外,默多克格外注重眼球效應。在辦報方面,默多克將能夠吸引受眾注意力,提高銷售量作為報紙生存的不二法則。

  他要求新聞內容要標新立異、聳人聽聞,標題鮮明,篇幅短小精悍。他甚至告誡旗下的編輯記者:“少關注些普利策新聞獎,多寫些讀者喜歡看的內容吧!”

  正是秉承著這一原則,《世界新聞報》從來就不關注世界新聞,卻熱衷於兇殺案件和涉及社會名流政客的各種桃色新聞,以此吸引普通市民的眼球,銷售量一路攀升,多年來在市場上的老大地位無人撼動。

  有人將默多克對《太陽報》的辦報理念歸為三個“S”,性(sex)、醜聞(scandal)和體育(sports),稱這就是默多克媒體經營成功的所在。

  默多克的成功還體現在他的經營有道上。1986年,在默多克的帶動下,各大報業主紛紛撤離位於鬧市區報館林立的艦隊街,在地價、成本相對較低的倫敦周圍地區另覓場所,並大力採用新的報紙生産技術,以此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衛報》這樣評價默多克在英國報業市場的作為:他不是第一個建議創辦一份不受工會控制的報紙的人,但只有他真正做到這一點;他不是第一個引入彩印報紙的人,但他比對手做得更好;他不是第一個在報紙上開設博彩遊戲的報業主,但在把這一賭博遊戲轉化為報紙銷量方面,他卻是最大的勝利者;他不是第一個把大報小報化的傢伙,但是又有誰能出其右呢?

  默多克一手經營起來的新聞集團之所以能夠成為龐大的跨國媒體集團,不僅僅在於他在商業運作領域的成功,還在於他對於各國政治脈搏和當地媒體管制現狀的所謂“精準”把握。

  在默多克的家鄉澳大利亞,新聞集團擁有全國性報紙《澳大利亞人》《每日電訊》《先驅太陽報》等,掌控了70%的新聞市場,還控制著澳大利亞重要的付費電視運營商FOTEL25%的股份。

  在英國,新聞集團控制著超過三分之一的報紙發行。在美國,新聞集團擁有福克斯電視臺和《紐約郵報》《華爾街日報》等眾多知名媒體。默多克利用輿論的影響力帶來了不容小覷的政治影響力,從而幫助他構築了良好的關係網,獲得了許多與之關係密切的政客的庇護。

  在默多克的領導下,新聞集團在兩個層面上進行著全球擴張:一是遵循從紙質媒體——電子媒介——數字媒介的路徑,二是遵循澳洲——歐洲——美洲——亞洲的路線。在其運作下,新聞集團逐步成為全球性的傳媒公司。

  天生冒險者

  對於默多克其人,輿論歷來褒貶不一,最多的描述是:愛冒險、對事業充滿熱情、野心勃勃,甚至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

  默多克自我評價:“是因性格和環境所迫充當了一個變革的推動者”,而“新聞集團就反映了我的思維、性格和價值觀”。

  默多克愛冒險的一個表現是喜歡賭博,尤其喜歡大賭注。中學時代,他就曾騎自行車前往墨爾本賭馬,還曾橫渡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賭場賭錢。

  在新聞集團的擴張中,默多克也不時體現出他好賭的個性。在上世紀80年代一系列大手筆並購和借貸中,由於攤子鋪得太大,其公司曾在90年代初期陷入一場債務危機。

  輿論普遍認為,默多克對人的管理冷酷無情,員工要麼做出成績,要麼被解雇,因此他也被稱作“食人妖”。在同業競爭中,默多克的理念是一定要把對手徹底擊垮,他認為生活就是“一系列的連鎖戰爭”。

  在政治上,批評者説,默多克是個機會主義者,他沒有原則,只根據自身目的和利益決定政治取向。

  默多克曾與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結成聯盟,連續三次在競選中支持保守黨,這給他帶來了豐厚的政治回報,英國印刷業對他的抵制就借此被打破。之後,默多克看到工黨布萊爾呼聲很高,於是又拒絕撒切爾夫人為梅傑的説情,不遺餘力為布萊爾造勢,幫助其問鼎首相寶座。2010年默多克又踢開工黨,力挺保守黨的卡梅倫。

  傳記作家沃爾夫曾在《媒體大亨的秋天》一書中這樣描述他:“默多克在其事業生涯中似乎沒有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他沒有設定不可逾越的信仰,也沒有確立至高無上的哲學,默多克的世界裏沒有規則。”

  默多克的狂熱還反映在對工作的態度上,他曾説:“我打算在我頭腦清醒的時候一直工作。”在2003年度股東大會上,默多克表示,他的退休計劃已被永遠擱置,他本人將一直工作下去,直到被人“抬出去”為止。

  全民公敵

  但是,竊聽醜聞也許不會讓默多克等到被“抬出去”那一天,傳統大報的窮追猛打以及司法機關的介入,已經讓默多克疲於應付。

  實際上,早在2006年,倫敦警方因政客和演藝名流的電話遭到竊聽展開調查時,《世界新聞報》記者古德曼和私人偵探馬凱爾就牽涉其中,並於次年承認非法獲取手機語音信箱的信息而鋃鐺入獄。

  由於外界對調查的徹底性提出質疑,今年1月警方再次重啟調查,並一度逮捕了前首席記者瑟貝克、前助理編輯埃德蒙森和另一名僱員。英國首相卡梅倫的媒體主管、《世界新聞報》前主編庫爾森也因捲入竊聽醜聞和涉嫌腐敗在今年1月辭去政府內的職務。

  但由於當時的竊聽事件主要涉及王室成員、政客、明星等公眾人物,並未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而最近該報又被指控竊聽並刪除數年前被謀殺的女孩米莉道勒的手機語音留言,導致警方以為女孩尚在人間,影響了對案件的調查和偵破;而倫敦六年前的77恐怖爆炸案受害者以及陣亡英軍士兵的親屬也都紛紛成為被竊聽的對象。倫敦警方估計受害人達4000人之多,震驚英國上下,引發了廣大民眾的強烈憤慨和不滿,默多克被視為全民公敵。

  7月10日,擁有168年曆史的《世界新聞報》在一片討代聲中正式停刊,默多克的股肱之臣、新聞集團前英國女總管麗貝卡布魯克斯也迫於壓力辭職。一時間山雨欲來風滿樓,默多克被推到了風口浪尖,遭到舉國聲討。

  為此,默多克不得不親赴倫敦進行危機公關,但由於民怨沸騰,一時難以平息,這位兼併媒體的狂人甚至放棄了對天空電視臺的收購,這是新聞集團數十年擴張兼併道路上罕見的退縮。

  大報如潮抨擊之外,同為小報經營者的競爭對手也在此時落井下石,對默多克進行口誅筆伐,而曾經競相討好默多克的政客們也懾於民眾的憤怒而迫不及待地與他劃清界限。

  受竊聽醜聞影響,倫敦警察局局長斯蒂芬森以及助理局長耶茨先後宣佈辭職。另有多位高官牽扯其中,面臨需要接受調查的命運,甚至連首相卡梅倫也因雇用《世界新聞報》原主編庫爾森擔任其媒體主管而頗受指責,一時間與默多克有牽連的達官顯貴們人人自危,到了談默多克色變的地步。

  這次“大地震”,使默多克苦心編織多年的新聞集團與政界、警方之間的網絡正在迅速瓦解,默多克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局之中。

  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介入,英國議會的審查,以及網絡上掀起的反對默多克帝國的活動,無時無刻不在撼動著新聞集團的根基。就連默多克的老家也不安寧,日前,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表示,澳大利亞民眾對竊聽事件感到十分不安,希望新聞集團澳洲分公司就該事件接受質詢。

  與此同時,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在經濟上也遭受重創。除了《世界新聞報》停刊造成的損失外,新聞集團放棄收購計劃後還需向天空電視臺繳納3850萬英鎊的違約金,並且需要拿出大量資金賠償竊聽事件受害人的損失。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放棄收購計劃阻礙了新聞集團在英國市場從報業向電視界轉型的步伐,新聞集團需要重新評估其在英國的生意方向。

  就默多克本人而言,雖然雇用了頂尖律師替他辯護,但遭遇的指控仍有增無減,這些對他的形象和威信都將是致命的打擊。接近默多剋父子和集團董事會的人認為,默多克辭去首席執行官的職務而保留集團主席一職,是合理的做法。儘管目前董事會尚未討論任何領導層變動,但“一切皆有可能”。

  除了外憂外,還有內患。日前,默多克在接受英國議會質詢時,他的女兒就被爆出外出度假無法陪伴在側,這也被媒體解讀為默多克家族分裂的徵兆。而在竊聽事件中,外界對默多克之子詹姆斯默多克的危機處理能力也産生了質疑,竊聽醜聞令其接班前景也充滿了變數。

  對於退居二線的傳聞,默多克表示不會因為此次醜聞辭職,並説自己是善後的最佳人選。但是,接受英國議會質詢時,這位八旬老人已經疲態盡顯,他的回答經常緩慢、不連貫,令人發出“廉頗老矣”的慨嘆。

  最後的舞臺劇?

  默多克恐怕沒有想到,靠“3S”新聞立報的他,最終也被捲入了“竊聽門”這一令媒體蒙羞的醜聞。

  當然,更深層的影響是,“竊聽門”將推動英國媒體監管體系的調整和完善,它讓人們對英國自我約束性的媒體管理提出強烈質疑,以適當形式加強監管乃大勢所趨。

  “這就像一個舞臺劇,把一切醜惡的行為都囊括在內,我想這次醜聞會對西方媒體産生很大的影響,可能包括如何規範報紙行業等等問題都還懸而未決。”英國某大學新聞系研究生艾米麗説。

  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未來對竊聽事件進行的由法官&&的獨立調查,也要對媒體道德和文化進行研究,探討媒體監管之策。

  卡梅倫認為,新監管體系應該是不受政府控制的獨立機構,就像廣告標準局那樣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英國廣告標準局也是行業出資成立的機構,得到所監管行業的尊敬。

  改進和加強媒體監管在英國已成基本共識,總的大方向應該是在保持“新聞自由”與保障隱私權和人權之間保持平衡。

  資深媒體人蘭伯特認為,需要成立一個比新聞投訴委員會更強勢的監管機構,因為要讓媒體具有更高的道德標準,單靠行業自律是遠遠不夠的。新監管機構不僅要更獨立於媒體業,而且要有充足的資源行使自己的職責;要有能力和意願調查違規行為,而不只是像新聞投訴委員會那樣簡單地對已經出現的爭端進行仲裁;必要時要指名道姓地譴責違規媒體;監管機構要覆蓋所有媒體,不能任由它們自願加入。□

責任編輯:魏錚

熱詞:

  • 默多克
  • 庫爾森
  • 1986年
  • 馬凱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