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昔日“煤老闆”不再挖煤 手握億萬資金現在幹什麼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6日 05: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山西小煤礦全部關閉,不再挖煤的他們手握億萬資金

昔日“煤老闆”現在幹什麼(經濟聚焦)

記者 劉鑫焱

  部分“煤老闆”轉型種地,因為農業技術、管理等門檻較低;部分“煤老闆”把從煤礦中退出來的資金,投向消費類、服務類等三産行業,挖掘山西有潛力、有價值的品牌、文化和旅遊資源;還有“煤老闆”轉戰內蒙古、新疆等地繼續經營煤炭生意。

  日前山西省宣佈:截至5月25日,全省不達標礦井全部關閉,30萬噸/年以下小煤礦全部被淘汰,這標誌著山西告別“小煤窯”挺進“大礦時代”。一個曾經聲噪一時的“群體”退居幕後,逐漸淡出煤炭生産一線。

  這就是以經營小煤礦為生財之道的“煤老闆”,曾經是奢侈品的追捧者、炫富的代名詞。這些“煤老闆”手握著億萬資金,不挖煤了去做什麼?這一直是社會高度的關注焦點。政府又該如何合理引導這筆民間資本的流向,讓它們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一些曾經的“煤老闆”。

  看好農業、對農村有感情,“煤老闆”轉投農業探索新農村建設

  吳擁軍,山西天源商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曾經是地道的“煤老闆”。2006年,山西實施中小煤礦關閉、轉型政策,在煤礦挖到“第一桶金”的吳擁軍思前想後,煤不可能永遠挖不盡,他決定退出煤礦,轉投他業。

  作為土生土長的晉源人,吳擁軍對晉祠大米並不陌生。吳擁軍將其看成能下“金蛋”的雞,回到老家王郭村幹起了種大米、賣大米的行當。2006年起,吳擁軍發展1000畝的晉祠水稻品牌展示基地,目前已是收穫頗豐。

  吳擁軍坦言,較“挖煤”而言,種大米的利潤要低得多,有點不夠“塞牙縫”的感覺。去種地,吳擁軍還出於兩方面考慮:一是看好這個産業;二是有感情因素。為此,吳擁軍投資100多萬元為村民建成了村外環路。為60歲以上老人按月發放100元補助;為全體村民繳納醫療保險;為村裏考上大學的孩子提供補貼。

  最近,吳擁軍轉型轉出了新想法,在自己老家探索農村建設新模式。最重要的舉措就是,拿出天源公司不少於70%的股份平分至每位村民,讓公司利益與全村村民利益“結實”地捆綁在一起,預計在2012年底以前完成改制,也是想通過這種利益共享探索農村公司合作發展的新模式。

  記者調查過程中發現,“煤老闆”改去種田已成轉型路徑之一,有相當數量的“煤老闆”轉做農業,養鴨子、建農業園區、種核桃……這其中不乏成功案例。而究其原因,農業相對其他産業,技術、管理等門檻較低,相對適合“煤老闆”轉型。

  但“煤老闆”轉型“種地”也面臨諸多挑戰:生産投入大,回報週期長,利潤率低,很難滿足他們的胃口;而傳統農業沒出路,新的現代農業、設施農業的技術、管理門檻大幅提升……這都對改行“種地”的“煤老闆”提出新要求。

  改行做白酒和旅遊,重點挖掘山西有潛力的品牌、文化資源

  汾酒——山西享譽全國的硬牌子,曾經是白酒行當的龍頭之一。如今卻是另一番光景:2009年五糧液集團銷售收入350億元、茅臺集團銷售收入122億元,而年産5萬噸、銷售收入37億元的汾酒集團確實相形見絀。有關專家認為,投資不足也是汾酒發展滯後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手握重金、亟待找出路的“煤老闆”與汾酒集團一拍即合。中陽縣的前“煤老闆”白衛國&&組建的中汾酒業投資有限公司,準備投資50億元,在汾陽市杏花村,打造一個5平方公里的“杏花村酒業集中發展區”,建成後汾酒産量將增長至目前的3倍,産值將達100億元。這50億元資金的來源就是當地煤焦行業的30個老闆。

  問及投資汾酒的原因,參與者表示,一是看好汾酒這個金字招牌和過硬的釀酒技術;二是看好白酒市場的潛力和白酒産業的發展前景。而模式就是“煤老闆們出銀子,汾酒集團出品牌技術、託管經營”。

  在轉型路上先走一步的三佳煤化有限公司,出資4個多億開發綿山,先後在景區建立10多個特色文化展館,展示景區文物數千件。如今綿山景區已形成14大遊覽區、15條遊覽線路、350余個景點的國家4A級景區。

  記者調查發現搞旅遊的煤老闆不在少數,蘆芽山、石樓旅遊項目、雁門關風景區,都可以尋到“煤老闆”出資的身影。這些“煤老闆”把從煤礦中退出來的資金,投向消費類、服務類等三産行業,重點挖掘一些山西有潛力、有價值的品牌資源、文化資源、旅遊資源。這些産業投資強度較大、投資週期長、回收成本時間長,與煤炭生産日進鬥金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但多屬國家扶植的朝陽産業,讓他們覺得很有奔頭。

  轉戰內蒙古、新疆繼續做煤炭販賣經營,很多創業基金也現“煤老闆”身影

  在調查中發現,一些“煤老闆”也做起了汽車製造、LED等技術型産業,但為數不多。不少“煤老闆”在山西退出後,轉戰內蒙古、新疆等地繼續搞煤炭生意,而這其中以搞煤炭的販賣經營居多,真正搞煤炭一線生産的並不多。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煤老闆”介紹,一方面在新地方開礦挖煤,需要很深的人脈關係;一方面煤炭資源整合將在全國推開,可“鑽”的空間越來越小,就算有也早被別人佔上了。他坦言,換個地方打槍並不容易。

  被問及怎麼不去做煤炭以外的行業,“煤老闆”大多出於兩方面考慮:只熟悉煤炭這個老本行,對高新等其他産業不懂、怕把自己的身家栽進去;很多産業利潤率低、週期又長。

  該把“煤老闆”的億萬資金往哪引,一直是各界關注熱點之一。山西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産業促進政策,針對民間資本投資遇到的準入障礙和土地、環評、資金、審批、信息等“瓶頸”對症下藥,開設網上“民間投資平臺”,定期召開投資項目推介洽談會,引導和服務民間資本進入鼓勵類投資領域。

  專家認為,政府應該在投資環境、人才引進、制度革新等方面多下些功夫,提高“煤老闆”轉型的成功率,將會起到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日前,在北京召開的山西省轉型綜改試驗區方案座談會上,與會的專家也對如何盤活“煤老闆”的資金錶達相當的關注。一位專家介紹,在創業投資基金的試點省份,很多的創業基金都出現了“煤老闆”投資的身影,這也許會成為“煤老闆”資金的一個新流向。

責任編輯:王玉西

熱詞:

  • 煤老闆
  • 挖煤
  • 手握億萬資金
  • 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