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為了緩解産業中“一煤獨大”的結構性矛盾,今年山西抓住煤炭需求減少的有利契機,加快資源整合,在大幅度減少煤礦數量的同時,增加非煤産業的比重,自7月起扭轉了經濟下滑的勢頭。
幹了11年小煤窯的孫芝清,是山西左權縣寒王鄉的一個“煤老闆”。不久前,他從個體戶變成了合資公司副董事長,這個變化讓他實現了多年一個的願望。
今年年初潞安集團花兩億多元買下老孫65%的股權後,又投入三億多元進行改造,從技術、設備到管理全都變了樣,昔日的小煤窯如今成了左權縣的主力礦井之一, 産能從原來的15萬噸提高到120萬噸。今年,像老孫這樣的煤礦,潞安集團已經整合了101座,並成功改造了其中的37座。
與此同時,自年初實施資源整合以來,山西礦井數量減少了60%,辦礦企業從2200多個減少到不足130個,淘汰落後煤炭産能兩億多噸,而煤炭企業在採煤前、後的投入和産值卻明顯增加。
這裡是山西晉煤集團的煤層氣集輸中心,現在每天從這裡採集和輸出的煤層氣可以達到200萬方,能夠滿足1000萬城市居民一天的生活用氣量。
採煤之前先採氣,技術的創新和突破,不僅使原來的礦工殺手變成了發展的幫手,還讓企業每天減排二氧化碳兩萬多噸。而對煤炭的深加工,也轉變了山西原來挖煤、賣煤的簡單增長方式。
這座現代化産業園區是潞安集團今年7月建成投産的煤變油示範項目,它通過環環相扣的循環利用,每年可以把120萬噸原料煤吃幹榨盡,生産出16萬噸油品、30萬噸尿素、1萬度電,上億塊空心磚,實現污染物零排放。隨著資源整合和投入力度的加大,這個園區的油品産量將在兩年內達到300萬噸。
經過調整,山西煤礦的平均單井年産量從去年的33萬噸提高到100萬噸以上;
經過調整,山西煤炭企業的非煤産品收入佔到總收入的三分之一,比去年提高了5個百分點;
經過調整,山西第一産業和第三産業在全省經濟中的比重分別比去年提升了近4個百分點;醫藥、食品、建材等新興産業的增長幅度明顯高於工業經濟的平均增幅。
從第三季度開始,山西全省經濟增長也由負轉正,並呈現加速上升的勢頭。
責編:劉一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