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傾聽行進中的基層回聲:百姓有事找得著人了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7日 06: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閱讀提示

  “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沒尺量”。長久以來,工作能效考核標準的缺失、模糊,不僅極大挫傷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對於基層社會治理的現代化、科學化也産生諸多不良影響。

  許多地方早就開始嘗試建立、運行包括農村幹部在內的績效管理制度,試圖以此激發基層幹部工作的主觀能動性。湖南株洲攸縣從合併行政村為村幹部拓展幹事空間做起,建立起包括“村級幹部定期聯合辦公”、機關幹部“預安銷號”與績效薪酬挂鉤的工作和管理制度。

  從湖南省株洲市攸縣縣城驅車8公里,就到了一棟挂著 “中共攸縣蓮塘坳鎮同聯社區支部委員會”牌子的社區活動中心樓前。

  這棟5月份剛建成的四層高樓,與旁邊陳舊的紅磚房——昔日的村委會,形成鮮明對比。這不僅是攸縣蓮塘坳鎮黨委書記皮世平引以為豪之所在,也是同聯社區村民為之雀躍的地方。

  當529等於304

  年節約辦公經費500萬以上、行政成本2600余萬元

  “不要小瞧那塊牌匾,它反映了攸縣在農村基層管理方面的兩個‘新變’。”皮世平興致勃勃地帶領記者參觀活動中心的值班室、農村書屋、會議室,“一是實行並村,二是建設農村社區。”

  3月31日開始,攸縣僅用15天的時間,將529個村(居)合併調整為304個村(居),減少了42.5%,村均人口由1468人增加到2554人,打破了1991年以來確定的村級行政區劃。並村之後,蓮塘坳鎮的農村社區從3個增加到8個,同聯社區就由同鑼、同新、同聯三個村合併而成。

  為什麼要並村?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宜斌解釋,在攸縣,平均每個村轉移支付經費大約5萬元左右,調整之後,全縣共撤並225個村,每年就可節約辦公經費500萬以上、行政成本2600余萬元。

  不僅如此,人口1000人以下的村全縣有156個,最小的村即柏市鎮泉康村僅176人。“人口少,連選村幹部都捉襟見肘。”在大同橋鎮的一個山村,由於人口不足400人,選不出合適的人才任村幹部,14名黨員同志只好輪流任支部書記。“看,我們現在有7名幹部了,治調主任、民兵營長等崗位都充實了人,原來村幹部就支部書記和婦女主任兩個人。”同聯社區黨支部書記陳建明指著門口張貼的居支兩委幹部值班表高興地説。

  新聯社區由原新聯村和文明村合併而成。村民袁雲蘭説,經濟實力較強的原新聯村村民剛開始對並村有點不太願意,但是最終還是接受了這一決策。兩個村的風俗、人情等方面正處於相互融合階段,“現在我們人數多了,社區裏都建起了腰鼓隊、廣場舞隊等各種民間文藝組織。”

  有專家指出,實行並村,是農村發展趨勢使然,也是大力推進農村城鎮化的結果。截至目前,全縣已擁有4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農村社區,並非只是改名稱,而應該是整個村民居住區域的生活功能配套設施、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水平等內涵的提升。”縣民政局局長何文庭説。“正準備購置一批健身娛樂設施,馬上開工建設籃球場等,”踩在社區活動中心大樓前坪剛平整、鬆軟的土地上陳建明説,“要把這裡建成社區居民飯後閒暇娛樂休閒所在地。”

  並村之後,村級組織愈發健全了,資源能夠優化配置了,部分村落建設農村社區需要的軟硬條件也都具備了。

  ——攸縣民政局局長 何文庭

  村級幹部定期聯合辦公

  跨村難題好解決,再不愁找不到村幹部

  荷葉陂是攸縣坪陽廟鄉的一個小水庫。去年突發洪災,水庫堤壩被毀,導致下游聯盟、龍中、龍旺等三個村的150畝農田“喊渴”,修復水庫的呼聲日漸高漲。然而,誰來&&、誰來出資、誰來投勞……意見不一,久議不決,鄉領導一度很“頭痛”。

  2月,這一難題被端上鄉村級定期聯合辦公會。三個村的代表力陳己見。理由陳述、事實鑒別、受益焦點逐漸明晰,爭議的聲音很快被磋商的話語壓倒——修復工程由聯盟村&&,三個村共同籌資3.8萬元,鄉財政支持1.5萬元,工程次日啟動。6月2日雨後,修葺一新的荷葉陂水庫已經蓄了滿滿一池水。

  攸縣推行村級定期聯合辦公制度,要求村幹部、鄉鎮辦點幹部每月20日至25日期間選取兩天,定期在村部辦公,辦理村級重要事務、群眾反映的問題。記者在坪陽廟鄉政府專門制定的村級定期聯合辦公工作手冊上看到,辦公內容涵蓋了計劃生育、婚姻登記及戶籍管理、社會救助、新農合等農村管理方面的所有內容。“其實在辦公日之前,鄉村幹部必須分片區走訪農戶,充分掌握社情民意,能解決的當場解決,解決不了的建好信息臺賬,再由辦公會來集中解決。”縣村級定期聯合辦公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陽愛平介紹説。

  坪陽廟鄉龍旺村主任彭芬榮戲稱自己原來是個“流動幹部”,村民在哪碰到他,他就在哪“現場辦公”。現在老百姓“學聰明”了,專門在這兩天裏找他。

  “以前是‘在場的人做不了主,做主的人不在場’,實際上村級定期聯合辦公就是提供一個幹部和群眾面對面的機會,一改百姓有事找不到人的局面。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坪陽廟鄉黨委書記彭順昌説。

  現在辦事方便多了,不用再像過去那樣到處“圍追堵截”村幹部了!

  ——同聯社區譚家組村民

  “預安銷號”與績酬挂鉤

  上班不再是喝一杯茶看一張報

  現在,攸縣的幹部不再是一杯茶、一張報紙輕鬆地過一天了。

  縣林業局機關工會工作人員李某4月份工資比以往少了400元。因為當月測評表上記錄著他上班遲到一次,有一項考評指標為“差”。攸縣林業局黨委書記呂文成説,這是施行“預安銷號”與績酬挂鉤制度的結果。

  “預安”是指預先安排,“銷號”是指落實後勾銷,也就是説各部門幹部都必須在本月“預安”下個月的工作並呈報上級部門獲批,下個月底就完成情況再報領導“銷號”。

  全縣的“預安銷號”工作開展了快三年了,從今年4月份開始,“預安銷號”制度又規定,把各機關幹部津補貼的40%、村幹部工資的50%與“預安”工作績效挂鉤。“這樣一來,就打破了‘做與不做,做多與做少,做好與做壞都一樣’的大鍋飯格局。”呂文成説。“一旦‘銷號’不成功,也就是預先安排的工作沒有完成,績酬工資倒不是關鍵,最為要命的是臉上面子挂不住,這也就成了全縣幹部積極幹事的最大壓力。”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湯小紅説。用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吳愛清的話來説,就是全縣包括村幹部在內的幹部,一下子都戴上了“緊箍”。

  在預先安排的環節,必須量力而行,但又不能降低要求,否則領導審批通不過;銷號必須緊扣“預安”標準,抓緊時間落實。

  ——攸縣水利局局長 張秋良

責任編輯:王玉西

熱詞:

  • 傾聽
  • 基層回聲
  • 百姓
  • 有事
  • 找得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