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誠信大家談:關鍵要建立社會誠信體系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4日 05: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建立以信用信息系統為核心的社會誠信體系,全面記錄和高效傳遞信用信息,通過拒絕交易形成全社會對失信者的聯防懲戒機制,是解決誠信缺失問題的關鍵。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卻出現了較為普遍和嚴重的誠信缺失現象,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已經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社會誠信主要包括個人誠信、企業誠信和政府誠信。個人誠信缺失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説假話、考試作弊、買賣假證件、學術造假、偷逃稅款、騙取保險等等,不一而足。在經濟活動中,企業不講誠信的現象更為突出,如惡意逃廢銀行債務,虛假宣傳、虛假承諾、隨意毀約,財務信息嚴重失真,制售假冒偽劣,坑害消費者等。政府誠信缺失主要表現在一些地區和部門政策多變、不守承諾、隨意性大、暗箱操作,一些幹部弄虛作假、欺上瞞下、貪污腐敗等。

  社會誠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首先,轉型期信仰迷失、教育失誤。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社會文化建設特別是道德建設卻成為了短板。一些人信仰迷失,排斥道德精神的價值,不擇手段追求自身利益,將市場經濟應有的法制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拋在一旁,屢屢突破道德底線。

  同時,我們的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方式老化。學生對學校的德育課聽不進去,社會上的誠信宣傳也多數流於形式。

  其次,社會誠信體系不健全。

  現代社會人員流動性大,人們交易交往的範圍遠遠超過了傳統的“熟人”圈子,而我國尚未建立起覆蓋全國的企業和個人誠信檔案系統和信用服務行業,給失信和欺詐提供了可乘之機。建立以信用信息系統為核心的社會誠信體系,全面記錄和高效傳遞信用信息,通過拒絕交易形成全社會對失信者的聯防懲戒機制,是解決誠信缺失問題的關鍵,也是西方發達國家建立社會誠信體系的成功經驗。

  第三,法制不健全及監管不力。

  在美國,有關誠信方面的法律有10多部,對各種失信行為的懲罰措施嚴厲、規定具體明確,一旦失信則寸步難行,甚至傾家蕩産。而我國信用法律尚無一部,特別是現有法律規定不夠完善和具體,處罰力度不夠,加之人情執法和地方保護等等,不足以對失信行為産生威懾作用。從而導致“老實人吃虧,失信者受益”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作者係商務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中國市場學會信用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學術委員)

責任編輯:王玉西

熱詞:

  • 社會誠信
  • 誠信缺失
  • 信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