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唱響時代“主題曲”——2011年全國兩會述評之二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3日 05: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專題: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三月的北京,春意漸濃。

  在兩會的會場上,同樣熱力洋溢,春意盎然。5000多名代表委員共聚北京,代表民意,反映民聲,匯聚民智,為國家發展改革大計建言獻策。調結構、穩物價、增就業、保民生……這些真知灼見匯攏到一起,凸顯一個鮮明的主題——科學發展;一條清晰的主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這是時代的主題。這是發展的主線。

  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

  “今後五年,我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在明顯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年均增長7%。”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向全世界宣告。

  與“十一五”相比,“十二五”的增長目標調低了0.5個百分點。數字調低的背後,是發展理念的巨大提升。中國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的歷史性跨越正在加速。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

  改革開放30餘年來,中國經濟一路披荊斬棘,快速前行。然而,經濟結構失衡、資源消耗過多、低水平産能過剩等問題也不斷累積。當前,中國經濟總量已躍至世界第二,人民群眾向全面小康邁進,特別是全球經濟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勢在必行。

  開局之年,轉型最重。山東省委書記姜異康代表説,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如何圍繞科學發展謀篇佈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確保“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是當前工作的重點所在、關鍵所在。對於地處西部的甘肅來説,促轉變同樣是當務之急。甘肅省委書記陸浩代表説,轉變發展方式是“十二五”發展的主線,是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堅定不移地照這個路子走下去。

  變革蓄勢已久,亟待加快推進。回顧十幾年來在經濟轉型方面的探索,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德水委員説,在編制第九個五年計劃時,就提出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三個“五年”下來取得不少成績,但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同時又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實踐證明,以消耗大量能源、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高速發展,不可持續。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事關全局。

  “中國的‘十二五’規劃是一整套非常複雜的經濟結構轉型計劃。如果這一計劃能夠得到有效實施,中國經濟就會獲得可持續增長,會有出色表現。”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彭斯認為,中國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並將今後五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設定在年均增長7%,這是“明智之舉”。

  西部機場集團董事長何喜奎委員認為,在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我國經濟能否搶得先機,實現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的跨越,關鍵看這次新的轉型是否能夠成功。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有可為。

  發展方式的轉變,首先是人的轉變,觀念的轉變。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代表説,思想解放的力度有多大,推動實現跨越發展的空間就有多寬;堅定不移促轉變的信心有多大,推動實現跨越發展的步伐就有多快。

  從“被動轉”到“主動轉”、“加快轉”,轉變發展方式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為共識。“我們願意作為試點,給老工業基地特別是西部地區老工業基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做一些嘗試!”兩會期間,柳州市委書記陳剛代表發出“請戰書”,引起一片共鳴。

  經濟社會領域的深刻變革

  歷史進程的延伸,往往以一些重大變革為標誌。

  對於當代中國而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經濟社會領域的深刻變革。

  轉什麼,怎麼變?

  更均衡。代表委員們認為,促轉變,主攻結構調整。從經濟增長動力上看,我國經濟增長長期依賴投資、外需拉動,內需不足、消費不旺已經威脅到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從産業結構上看,農業基礎薄弱、工業大而不強、服務業發展滯後,也制約了經濟整體素質的提高。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委員表示,增加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任務。未來五年擴大消費的重點應放在擴大公共服務消費、發展性消費和改善住行條件上。

  “加快轉變,結構調整有決定意義。”福建省龍岩市委書記張健代表説,在“十二五”期間要讓加快轉變收到實效,必須下大力調整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讓輕的重起來,讓冷的熱起來,使經濟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得到加強。

  更綠色。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所顧問牛文元委員表示,目前低碳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競爭的焦點之一。“十二五”時期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把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作為長期堅持的戰略舉措。

  “轉變發展方式已經成為時代主題。但在切入點和實現路徑上卻各有韆鞦。”河北秦皇島市市長朱浩文代表在談到城市發展時説,秦皇島是濱海旅遊城市,所以決不能把重化工産業作為重點,而要在旅遊産業及相關的現代服務業、文化産業、高新技術産業等“綠色”産業方面下大氣力。

  更創新。經濟有後勁,科技進步和創新能力是關鍵。30多年來,我國經濟實現了高速成長,但經濟增長中的科技進步貢獻率仍然偏低。新大陸科技集團董事長王晶代表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要在“十二五”期間取得重大突破,就需要通過技術、組織和制度創新,抓住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這個重要突破口,推動經濟走上創新驅動之路。

  中國移動安徽公司總經理鄭傑代表説,西方發達國家提出“再工業化”、“智慧地球”等發展戰略,搶佔國際産業科技發展制高點,中國應當加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特別關注能引領産業升級發展的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在創新驅動和轉型發展中發力前行。

  更惠民。百姓家事,連著國家大計。“要以人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擲地有聲的表述,在會場上激起熱烈掌聲。

  “幸福中國”的藍圖已經繪就。“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改善民生行動計劃”的十大舉措引人關注:從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到減輕居民稅收負擔,從擴大城鄉就業規模到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都指向百姓最為關切的民生問題。

  一位名叫“白山黑水之間”的網友在人民網上熱情留言:“中國百姓將乘坐‘幸福號’動車組列車,于公元2011年3月5日9時發車,沿著‘十二五’的民生軌道全速前進!”這是百姓的心聲,也是百姓的期待。

  體制機制創新的攻堅之戰

  發展領域遇到的瓶頸,大多是因為碰到了體制機制上的“天花板”。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易敏利代表對轉方式的難點作了一番制度解析:為什麼資源環境問題突出?資源要素價格長期偏低,助長了高能耗、高污染行業擴張,需要推進資源要素價格改革。為什麼消費啟動不起來?收入分配關係沒有理順,加之公共服務薄弱,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預期被抑制,需要推動收入分配和政府職能改革。

  類似的例子並不鮮見。全國政協委員蔣應時分析,現代服務業一直是産業結構當中的“短腿”,稅收體制是原因之一。目前,服務業主要徵收營業稅,以流轉的全額為稅基,雖然徵收簡便,但帶來弊端:重復徵稅,抵扣鏈條中斷,不利於生産性服務業的發展。

  轉變方式是一場攻堅戰,制度突破最為不易;轉變方式是一場持久戰,制度完善又最為關鍵。

  “發展方式轉變在許多方面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經濟社會固有矛盾仍在發展和積累,根本在於體制機制原因。一些重要領域的改革滯後,直接導致發展方式轉變的滯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委員直言。

  “面對社會複雜的利益關係和各界分享改革成果的強烈願望,必須更加重視改革,進一步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東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艾洪德代表認為。

  “我們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更加重視改革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使上層建築更加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變化,為科學發展提供有力保障。”政府工作報告凝煉而鮮明的闡述,表明了改革對於轉變發展方式的意義和緊迫性。

  國有企業改革、行政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資源性産品價格和要素市場改革,以及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方面改革,在“十二五”時期,這些改革都將向“深水區”推進。

  “改革需要大智慧大勇氣,經濟、社會、行政管理等領域改革要齊頭並進、形成合力,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體制機制障礙才能破除,社會才能更加和諧。”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代表對未來的改革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