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評論 >

評論:關於全運會 不妨讓民眾説了算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1日 02: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2011年全國兩會

  ■ 觀察家

  在申辦全運會的問題上,也有政協委員提出舉辦全運會有助於促進當地的經濟建設,不能一概抹殺。但是一個地方要不要申辦全運會,全運會應該怎麼辦,還是應該多聽民眾的意見。

  在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第三次全體大會發言時,全國政協委員趙龍建議,暫停全運會申辦,由已具備相應設施條件的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山東、遼寧六省市輪流主辦。因為近幾屆全運會每屆的總投入高達千億元,但高額投入的體育設施在賽會之後大多無法為普通百姓所享用,造成浪費。

  趙龍委員提到的這些問題,應該説民眾也有同感。全運會的本意是為國家的奧運戰略鍛鍊新人,選拔人才,但近幾年的全運會越來越違背原意,舉辦省市盛行攀比之風,開、閉幕式場面越來越宏大,場館越修越豪華,很多錢財都耗費在和體育運動無關的事項上,民眾很少從中受益。

  無獨有偶,媒體還報道,近年全國有30余個城市新建了過億元級別的大劇院,這些劇院大多采用高耗能、高耗材的建築形式,硬體投入極其驚人,但是絕大多數運營艱難,收不回成本。全國政協委員陳力説:“很多地方進行新區建設、城市改造,常常把公共文化場所修在新區裏,雖然修得很漂亮,但遠離居民區,也沒有公共汽車,老百姓怎麼使用?”

  舉辦全運會和修建公共文化場所,本身都是利民的好事,但是有些地方硬是搞成了面子工程,鋪張浪費,民眾很難從中得到實惠。這些鋪張浪費表面原因是政府公共財政理念貫徹不夠到位,深層原因卻是缺乏民眾參與。民眾發言權得不到重視,人大審查力度也不夠,因此公共財政就成了一些官員拍腦袋就可以揮霍的“私房錢”。

  如何才能提升民眾發言權,使政府的決策更理性?香港提供了經驗。

  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范徐麗泰提到香港申辦一項國際賽事被否決的例子。在香港政府提出申辦預算之後,香港市民就質疑花銷太大,許多市民反問政府,這些資金為何不投入醫療保障體系呢?或者投入到基礎教育也不錯,至少孩子們可以直接受益。最後,“民眾的想法影響了立法會的議員”,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以14票贊成、40票反對,否決了港府的撥款申請。

  香港市民的民意主要是通過媒體等渠道發表,並得到議員的重視,最終議員在投票時體現了市民意志。應該説相應的民意表達渠道,我們也並不缺乏,我們有多種形式的媒體,各地也有人大機關。各城市在申辦全運會的時候,也必須要尊重市民意見,要經過人大批准。但目前來説,一些地方人大在聽取民意,做好“把關人”方面,做得還不夠。

  在申辦全運會的問題上,也有政協委員提出舉辦全運會有助於促進當地的經濟建設,不能一概抹殺。但是一個地方要不要申辦全運會,全運會應該怎麼辦,還是應該多聽民眾的意見。

  公共財政是集眾人之力籌集而成,因此使用方向和方式當由民眾做主。有學術研究也表明,由民眾做主的財政使用效率往往是最高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應該成為財政使用的基本原則。而要想讓“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得到有效貫徹,就需強化“徵求民意”和“加大人大審議功能”的程序。

  □吳木鑾(香港城市大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