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羅老”號發射延期 專家稱韓國仍處在初級階段

發佈時間:2012年11月02日 09: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備受韓國各界矚目的“羅老”號火箭10月26日在準備發射過程中緊急叫停,初步查明的原因是氦氣泄漏,“羅老”號被迫推遲發射,韓國希望儘快躋身“太空俱樂部”的計劃再度“受挫”。“羅老”號可謂命運多舛,此前的兩次發射均以失敗告終,這一切説明韓國的航天技術仍處於初級階段。

  “羅老”號前兩次發射失利,韓俄互相推諉

  2009年8月25日,韓國歷史上第一枚運載火箭“羅老”號發射升空。發射地點位於韓國全羅南道高舉郡的羅老宇航中心。按照計劃,“羅老”號離開地面215秒後(上升到177千米高空),覆蓋衛星的整流罩脫落,540秒後(升到306千米高空),星箭分離。

  然而,發射過程中,整流罩未能與箭體分離,火箭一直飛行到360千米高空才實現星箭分離。此後,衛星以每秒6.2千米的速度飛行,低於入軌道所需的每秒7.9千米速度,衛星沒能進入預定軌道,並在墜入大氣層時燒燬。

  韓國方面認為,這次發射失敗的原因是整流罩一側未能打開,整流罩的額外重量使二級火箭沒有足夠推力將衛星加速到預定入軌速度。而整流罩未分離的原因很可能是分離爆炸螺栓未起爆或爆炸威力不足造成的。根據2010年1月發佈的最終調查報告,韓俄雙方均認為整流罩未分離的原因包括分離裝置存在結構缺陷和電路放電兩方面的問題。

  首次發射失利後,韓國又開始了第二次發射準備。然而,讓韓國民眾沒有想到的是,等待他們的仍然是一場失敗。

  “羅老”號的第二次發射從一開始就不順利。首先是2010年6月5日,一名俄羅斯技術人員在釜山試圖自殺,他透露是因為“羅老”號的發射日期將至,壓力太大。而造成壓力大的原因則是發射準備工作過於倉促。

  隨後到6月7日,“羅老”號進入發射臺後,很快發生電子儀器故障。9日,消防設備又出現異常,由於電路故障,有一處噴嘴提前噴出滅火液,發射程序因此中止。

  經過3次推遲,6月10日,“羅老”號終於實施了第二次發射。然而,當火箭升空到137秒時(在70千米高度處),“羅老”號從監控屏幕上突然消失。後來,人們才知道“羅老”號發生爆炸並墜毀,殘骸墜落在韓國濟州島南端約470千米處的公海。

  對於這次發射失敗,韓國認為爆炸時間處於俄制一級火箭工作時段,責任在俄方。俄方則稱是韓國負責的二級火箭提前點火導致爆炸。俄方還根據第一次發射時二級火箭關機點推遲的情況,認定韓國並未掌握固體火箭控制技術,其二級火箭出問題很正常。為此,韓俄雙方相互指責了很長一段時間。

  目前,各方傾向於認為,事故的原因是級間分離的一個爆炸螺栓因放電而提前起爆,導致發動機機壁破損,引起火箭爆炸。

  曾向盟友美國尋求技術幫助,被拒絕

  按照計劃,“羅老”號火箭的第三次發射定於今年10月26日。然而,在當天準備發射的過程中,又發現氦氣泄漏。經過調查,發現密封閥的橡膠墊破損是造成泄漏的主要原因。這已經是“羅老”號第9次延期發射了,按照韓俄的火箭發射合同,此次發射是韓國“羅老”號運載火箭的最後一次發射,所以韓國和俄羅斯的壓力都很大。

  其實,自1992年以來,韓國曾多次依靠外國火箭將其人造衛星送入太空。鋻於自己在航天技術上發展遲緩,韓國選擇了爭取外援與自身技術相結合的航天發展之路。但是,儘快用國産火箭發射衛星一直是韓國的目標。

  2002年8月,韓國正式啟動了“羅老”號火箭工程。“羅老”號火箭又稱為韓國航天運載火箭,因羅老航天中心而得名。但由於航天工業基礎薄弱,缺乏相關技術,無法獨立製造大型火箭,韓國只好求援于外國。

  它首先想到的就是盟友美國,但美國以國家戰略産業不允許出口以及能夠為韓國提供相關保護為由予以拒絕。另外,美國與韓國1972年簽署的《美韓共同防務協定》中也明確規定,韓國不能發展射程超過300公里的彈道導彈。美國擔心一旦同意鬆綁,韓國就可將掌握的運載火箭技術應用到導彈等軍事領域,製造出射程覆蓋大半個東北亞的彈道導彈,從而給朝鮮發展洲際彈道導彈提供口實,刺激地區軍備競賽,所以,美國堅決反對韓國的火箭開發項目。

  日本也以運載火箭與洲際彈道導彈原理相同,不願與韓國共享火箭技術機密,拒絕向韓國轉讓相關技術。而俄羅斯則希望借火箭技術賺取外匯,因此韓俄雙方一拍即合。

  2004年10月,韓國航天研究局訪問俄羅斯赫魯尼切夫國家航天研究和生産中心,雙方簽署協議合作研發運載火箭。按照協議,俄方製造火箭第一級,韓方製造第二級。另外,“羅老”號80%的零配件均由俄羅斯提供,韓國負責慣性導航系統、飛行控制設備以及點火發動機的研製和試驗。按照最初的合同,“羅老”號的第一次發射應當是2007年。由於俄羅斯資金短缺,俄方直到2009年才完成第一級火箭的製造工作,發射試驗也因此一推再推,直到2009年才點火升空。

  航天之路無捷徑

  韓國一些科研人員指出,與俄羅斯共同開發“羅老”號, 韓國始終處於被動地位。2004年韓俄簽訂合同時,韓國要求引進火箭技術。但合同簽訂後,俄又以太空技術保護為由,要求更改合同,將技術轉讓改為出售成品,並要求韓方不能接近俄羅斯研發現場,不能接觸一級火箭技術,甚至連“知情權”都沒有。

  由於韓國的航天技術劣勢非常明顯,不得不委曲求全簽訂了這些“不平等條約”。這不僅使韓國難以掌握大型火箭技術特別是助推發動機的關鍵技術,而且也成為“羅老”號第二次發射失敗原因分析的最大障礙。對於一個計劃發展運載火箭的國家來説,如果不掌握核心部件技術,這個國家必然是火箭的“門外漢”。

  其實,俄羅斯提供給韓國的所謂最先進運載火箭,並不是技術成熟的火箭,而是處於試驗階段的新型火箭。縱觀世界上目前擁有航天發射能力的9個國家,都是採用彈改箭的發展途徑,把自己的彈道導彈經過簡單的改造即可移植到火箭上。因為中遠程導彈和搭載人造衛星的運載火箭基本原理幾乎相同,具備了中程導彈以上的能力就具備了發射衛星的基礎能力。韓國的中程彈道導彈能力幾乎為零,因此,其火箭技術儲備是非常薄弱的。而“羅老”號卻制訂了高起點、高標準的技術要求,希望從起跑線就超越朝鮮,這種不顧自身實力和技術經驗的做法自然會適得其反。

  “羅老”號的發射失敗以及一再推遲發射,均與韓國提供的第二級火箭有關,出現的問題也都不大,但正是這些“沒完沒了”的小毛病讓火箭發射問題頻發,而且還不容易找到真實原因,這是最可怕的。因此,有人形象地説,韓國所謂的“本土技術”,只能“從二樓算起”,而地基卻是別人打的。

  在“亞洲四小龍”中,韓國被認為是借鑒日本“拿來主義”最成功的國家。最初的汽車、家電和船舶工業無不由此起步、壯大,韓國經濟也借此騰飛。在軍工領域,依靠這種“外國地基+韓國二樓”的模式和快速發展的捷徑,韓國魔術般地擁有了許多武器裝備。然而,航天科技是最複雜的高科技之一,火箭這種産品沒有更多試驗的機會,它對技術的整合能力和吸納能力要求很高。採取聯合研製的途徑並不必然會迅速提升一個國家的航天發射能力,脫離了技術內核的火箭技術合作風險是巨大的。

  在世界航天領域,許多國家都曾受惠于“嫁接”式的拿來主義,但關鍵在於,這些國家“拿來”的只是“建築圖紙、建材和施工設備”,“地基”卻是自己紮實打下的,實現了固本培元。因此,走“嫁接”式航天發展捷徑,自身仍要有過硬的航天技術才能取得成功。

  “羅老”號發射失敗的教訓也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航天核心技術只有在獨立自主研發的前提下,才能避免出現事故後相互推脫責任的局面,才能避免利用各自掌握的技術限制對方的現象。只有在對核心技術獨立自主研發的前提下公平地商談國際合作,才是世界航天技術發展的大勢所趨。(孫湛修 李偉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

熱詞:

  • 羅老
  • 發射失敗
  • 航天發射
  • 級間分離
  • 發射升空
  • 發射過程
  • 韓國濟州島
  • 韓國民眾
  • 發射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