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我軍戰機突襲高度已低於馬島海戰最低記錄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4日 15: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上圖:雙機編隊,對海突擊。 本報特約記者 賁道春攝

  記者近觀南空航空兵某旅信息化條件下的海上超低空體系對抗——

  信息主導:戰鷹長上“隱形翅膀”

  丁義波 本報特約記者 閆國有 張 力

  飛行副旅長變身“體系指揮員”

  “這一仗打得真帶勁!”

  飛行歸來,坐在記者面前的南空航空兵某旅副旅長楊發孟,高興地一拍飛行頭盔説。

  常常“領銜”執行攻擊海面艦艇任務的楊發孟,此番飛行不同尋常:作為藍方,他指揮不同型號的7架戰機先後升空,聯手對紅方實施電子偵察和電磁干擾,對地面防空力量實施火力打擊壓制,對海上艦船超低空隱蔽突擊。

  “在過去,海上超低空攻擊,我們都是孤軍深入,一種機型,幾架飛機,交替掩護。”楊發孟記憶猶新,“很有點上刀山下火海的孤膽英雄味兒,但成功率並不高。”

  如今,一切都變了——同一片藍天下,多種不同戰機,10余個兵種要素,熔鑄成一個作戰集群,在不同空域,接連實施3場不同任務、不同樣式的戰鬥。誰突擊、誰掩護,誰主攻、誰佯動,各協同要素基於不同目標進行戰術上的配合與銜接,每一個環節都“天衣無縫”。

  變化的背後,是多兵機種信息系統的融合對接。飛行二大隊大隊長李松柏告訴記者,依託多兵機種一體互聯的信息平臺,他們先後與海軍某驅逐艦支隊、空軍導彈某旅、雷達某旅等多支軍兵種部隊建立訓練協作機制,每一場海訓都是要素集成,每一次對抗都是體系對陣。

  信息集成,各要素瞄準了同一塊“靶子”。從2010年開始,該旅每次到這裡海訓,都以“任務通知書”的方式,聯絡駐訓地各軍兵種協作訓練單位一起練指揮、練協同、練對抗。不到3年,集成要素已經由過去的1個軍種4個兵機種增加到了3個軍種20多個兵機種,推動了基於信息系統體系作戰能力生成步伐的不斷加快。

熱詞:

  • 戰機
  • 馬島海戰
  • 空中指揮所
  • 海天線
  • 體系對抗
  • 地空導彈部隊
  • 地面防空
  • 戰場態勢
  • 巡航
  • 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