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特級飛行員加盟科研團隊 空戰評估系統拿下一等獎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9日 11: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盛夏,西北某機場,一場空中對抗演練如火如荼。導調大廳屏幕上,某新型飛行訓練質量安全監控與戰術評估系統,對萬米雲端的對抗戰機進行實時監控和精確評估。面對有理有據的評估數據,對抗雙方飛行員贏的硬氣、輸的服氣。

  藍天對抗有了更精確的“電子裁判”。據悉,該評估系統不僅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而且已在10多個機型、20余個海空軍航空兵部隊推廣使用。該系統研製組組長、空軍裝備研究院某所高工楊海林對記者説:“成果轉化能如此高效,得益於特級飛行員加盟我們的創新團隊。”

  早在2008年初,該所在分析研究外軍先進訓練手段的基礎上,成立了由4名核心技術骨幹組成的攻關團隊,展開“某型戰機飛行訓練質量安全監控與戰術評估系統”試研。不久,課題研究“卡”在缺乏系統量化的評價標準上,這歸結于科研人員缺乏飛行實踐經驗。所黨委決定:打破常規,從作戰部隊引進人才加盟團隊。2010年9月,他們從航空兵部隊遴選了首批三代機特級飛行員、某師副參謀長張子國,調任該所副師職戰術研究員。

  超常之舉,帶來超常之果。張子國結合3000多小時的飛行經驗和10多次重大演練實踐,與科研人員優勢互補、共同協作,科學量化戰術評估判據,並利用飛參數據實現對抗情景再現。他與科研人員深入研討,提出的“加入雷達截獲過程和施放干擾評估內容”等20余條建議被課題組採納。大家沒想到,原計劃3年完成的攻關項目,不到1年就基本成型。

  據介紹,該系統的問世為航空兵部隊研究戰術戰法、改進訓法提供了客觀依據,實現了作戰態勢顯示、戰術對抗評估、危險動作告警、飛行訓練信息監控等全方位管理。去年10月,該系統成功運用到多個軍區空軍的體系對抗演練中,有力推動了訓練質量提升和戰法創新。

  為進一步拓寬與作戰部隊聯合攻關新路,該所今年3月又陸續從航空兵部隊選調一批特級飛行員加入科研團隊。據悉,去年該所有14項成果獲得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圓滿完成了航空兵部隊各類重大演習演練保障任務。

  緊扣實戰需要創新科研機制

  ■空軍裝備研究院某所所長 武維新

  緊貼部隊、緊貼裝備、緊貼作戰,使科研成果儘快轉化為戰鬥力,空軍裝備研究院某所吸收特級飛行員加盟頂尖科研創新團隊就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將武器裝備使用者與研製者的雙方需求及優勢有機整合,使科研成果得到充分論證和使用完善,推動了科研、訓練與實戰的“捆綁”式聯動,催生了“1+1>2”的化學效應,實現了互利共贏。

  緊貼實戰需要創新科研機制。當今世界,高科技飛速發展,重大科研項目依靠“一家一戶”的力量已無法完成,大量新技術新裝備的列裝,使科研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越是在這種情況下,就越需要創新科研機制,提倡開門搞科研,聯合攻難關,廣泛吸納部隊、院校、廠家等各種有利因素,實現科研、生産、使用、管理的“無縫鏈結”,不斷為提升部隊戰鬥力和保障力探索新方法、新舉措。具體而言,軍隊科研工作急需實現3個轉變:由單一科研轉向體系科研、由獨立科研轉向聯合科研、由軍隊科研轉向軍民融合科研。

  一次完美的科研“聯姻”

  兩年前,在上級安排下,航空兵某師副參謀長、特級飛行員張子國“嫁”到了空軍裝備研究院某所飛參室。對於這樁“姻緣”,當時許多人並不看好:飛行員“跨行”搞科研,作用究竟能發揮多大?

  兩年後的今天,這樁“姻緣”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創新團隊在1年內完成了原計劃3年的攻關課題,而且科研成果被迅速推廣。

  人們肯定好奇:特級飛行員“加盟”究竟給創新團隊帶來些什麼?讓我們一起聽聽科研人員的講述。

熱詞:

  • 飛行員
  • 科研創新團隊
  • 加盟
  • 張子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