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駐湖北空軍某部披露赴利比亞撤離我國公民內幕

發佈時間:2012年08月19日 07: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探訪駐鄂空軍航空兵某部 披露赴利比亞撤離我國公民內幕

  “崑崙雄鷹”

  空軍某運輸團“伊爾—76”型運輸機參加“和平使命—2007”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武裝力量聯合反恐軍事演習時情景。

  去年利比亞發生騷亂,我國被困公民撤離事件備受人們關注,其中負責執行接運任務的駐鄂空軍航空兵某部最新披露了其中的內幕:一路飛去曾兩遇險情。

  連日來,人民日報、解放軍報、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防部網等30余家媒體聚焦該空軍部隊,本報作為武漢唯一受邀參加採訪的媒體,採訪了事件親歷者,揭開這支組建61年、被譽為“崑崙雄鷹”、國家緊急運輸服務隊第一分隊的我軍戰略投送拳頭部隊背後的故事。

  化險情>>>

  創先例>>>

  破禁區>>>

  師長俞金池

  飛行員邱德甫

  團長丁毅

  歷史將永遠記住這一刻2011年3月4日10時42分。該團執行撤離我在利比亞人員任務的第4架運輸機穩穩降落在北京南苑機場。時年41歲的中國水電二局職工馮克榮手握一面鮮艷五星紅旗從機艙走下,情不自禁地長跪在地,深情地親吻祖國大地後,高喊“祖國萬歲!解放軍萬歲!”的情景相信很多人還記得。

  “到利比亞撤離我國被困公民,可謂一路飛去遇到不少險情。”該團團長、特級飛行員丁毅告訴記者,2月27日,他們團接到上級命令出動4架運輸飛機,前往利比亞撤離我國公民的任務。

  28日機群飛赴巴基斯坦,在著陸前一架飛機感到聯絡不暢通,著陸後檢查發現一部超聲波電臺天線被鳥從根部撞斷。天線折斷飛機就無法與地面聯絡,也就無法起飛。而天線折斷的幾率非常低,機組也未帶備用件。當時從國內送件顯然來不及,而且電臺對高頻電纜的焊接工藝要求很高,一旦焊接不好將影響電臺作用距離。大家把目光投向電子主任王振武,只見他快步走向放置應急設備的天線箱子,經過拆裝、試驗,終於成功了,飛機按時起飛前往蘇丹。

  該團現役年齡最大、飛行時間最長有著30年駕齡的特級飛行員邱德甫説出另一險情。3月2日,他駕駛的飛機從蘇丹喀土穆機場飛往利比亞賽卜哈軍用機場,途中天氣條件複雜,快到降落時發現空中有閃光,疑似炮火。邱德甫迅速決斷,指示機組,如果是炮火,馬上向後續飛機通報並進行遠距離繞飛。經近距離仔細觀察確認是閃電後,他果斷改變向北著陸計劃,在加入航線後決定後著陸。

  此次執行任務的第一架飛機便是該團所在師師長俞金池,他説,這是一項困難空前史無前例的緊急空運任務。從烏魯木齊機場起飛到利比亞塞卜哈機場單程9500余公里,橫跨亞、非大陸,飛越阿拉伯海和紅海,途經巴基斯坦、蘇丹等5個國家,跨越6個時區,高低溫差最大達60度。但他們順利完成任務,將287人安全接運回國。

  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該團特級飛行員邱德甫機組在汶川地震中實現夜間、雲上,無風速數據、無人工標識、無地面引導“三無”條件下的空投等多項突破,該團團長、特級飛行員丁毅在玉樹地震中開創高高原陌生機場夜航起降先例。

  邱德甫回想起汶川地震救援時説,當接到命令後,他的機組第一時間連夜將國家地震救援隊員和特種裝備火速運到災區。“清平磷礦5000多群眾被困,斷水斷糧60個小時,馬上空投救援!”15日淩晨1時,3天來只睡了6個小時、剛執行完任務回來準備休息一下的邱德甫機組,又接到指揮部的指示。

  清平磷礦地處山谷,航路複雜,空投點兩側10公里內有多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在高山峽谷間進行下半夜空投,稍有閃失就會機毀人亡。

  “就是赴湯蹈火、粉身碎骨,我們也必須把任務完成了。”聽到受困的群眾那麼多,機組倦意全無,建議改進機艙裝載方法:將原來每次運載50件物品改為60件,從8噸增加到10噸。邱德甫説:“那個時候,哪怕多裝一瓶礦泉水、一塊餅乾,或許就能多救一個人命。”

  玉樹機場海拔高度接近4000米,是國內標高第四的機場,只能同時容納3架飛機起降,而且缺乏輔助跑道和配套的夜航設備,從未保障過夜航飛行。

  丁毅回憶説,搶救生命來不及等待。地震次日的4月15日22時30分,丁毅機組飛臨玉樹機場上空。座艙外,黑壓壓一片,什麼也看不見。他們只有憑地圖留給自己的印象和導航數據判斷機場位置。

  隨著飛機高度下降和離跑道越來越近,機場輔助燈光依稀可辨,丁毅穩穩抓住駕駛桿,盡力保持平穩下降。為確保著陸安全,他決定放棄機場儀錶著陸系統,改用目視燈光著陸。很快,飛機輪胎輕輕接地。

  22時42分,飛機穩穩停下。150名傷員被抬上飛機,機組第一時間將傷員運出接受治療。同時,他們成為空軍運輸航空兵在海拔2500米以上高原陌生機場簡易保障條件下夜間起降的第一個機組。

  北京至拉薩航線開通56年,而56年前為開通這條航線,該部當年用的什麼飛機?又是如何突破這一“空中禁區”?

  “當年為開闢北京至拉薩航線,是周恩來總理親自下的指示。”該部隊團長丁毅説。當年執行這一任務、時任副師長、現年91歲的韓琳回憶,領受試航任務後,師黨委于1956年3月2日作出《關於試航拉薩的決定》,確定由他率領4個機組組成試航分隊。3月6日試航先遣組到達西寧。

  雖然該師在上世紀50年代初期就在康藏高原上開闢了25條航線,並在康定等高原地區實施空投,但這次試航又遇到新問題。伊爾-12型飛機能否擔負起這次試航任務、試航航線如何選擇、使用這種飛機在海拔超過4000米的當雄機場載重起降將會遇到什麼問題。特別該機型能否在當時世界海拔最高的當雄機場起降,在世界航空史上都沒有先例。

  當時蘇聯專家認為,跑道不能短于1萬米,跑道兩側25公里以內不能有10米高的障礙物,在西藏要找這樣一塊平地實在太難。最後,還是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擬定起飛和降落兩個計算公式,幫助解決了這個大難題。

  3月13日,電話傳來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北京至拉薩航線試航,應謹慎從事,不能冒險。”3月21日,韓琳率3架伊爾-12型飛機、1架C-46型飛機,先後進駐西寧機場。經過週密準備,確定採取“階梯式”的方法,由西寧經玉樹向拉薩試航。

  5月26日,試航成功。29日,國防部發佈嘉獎令指出,此次試航,突破“空中禁區”,創造了我國航空史上空前的奇跡。

  當時正在拉薩的陳毅元帥得知試航成功後,緊緊握住韓琳的手,連聲説:“辛苦了,同志們辛苦了!”隨後,陳毅元帥為首的中央代表團一行成為北京至拉薩航線的第一批乘客。

  突破“空中禁區”,開闢我國25條高原航線;

  為完成原子彈空中取樣,飛行員駕戰機2次鑽入蘑菇雲,創造了世界航空史上奇跡;

  途經5個國家,6個時區,單機航程9500余公里赴利比亞撤離我國被困公民;

  汶川大地震,成功將15勇士空投“重災區”……

  空軍某運輸團的停機坪上,“伊爾—76”型運輸機等待升空。

熱詞:

  • 機組
  • 國防部網
  • 空軍航空兵
  • 空中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