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解放軍學者稱中國需警惕周邊國家假軍演真打仗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16日 11: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3月6日,韓美聯合艦隊正在日本海巡邏

  呂正韜

  3月9日,持續了11天的美韓大規模聯合軍演“關鍵決心”落下了帷幕。與此同時,美韓另一場耗時整整一個月的“禿鷲”聯合野外機動演習仍在持續。而以美菲為主角,日本、澳大利亞和韓國將首次共同參與的“肩並肩”聯合軍演也將在3月底至4月間拉開陣勢。

  走馬燈式的各路軍演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有學者感嘆:冷戰結束後,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軍演的發展有了質的飛躍,安全領域似乎進入了“軍演偏愛”的時代。軍演類型多元化、頻度繁密化、功能戰略化的特點日益突出,它已經成為國家間博弈的戰略工具。

  軍演在純軍事意義上的作用不斷深化,是提高國家軍事能力的重要途徑

  首先,檢驗軍事訓練成果、提高戰鬥力水平,依然是各國軍演最重要的目的。

  軍演在本質上屬於軍事訓練的範疇,它是軍隊在進行戰術、技術等基礎要素訓練之後,通過設定戰爭目標、模擬戰爭環境,在一定時空範圍內,對作戰單元的全要素進行綜合訓練的過程,軍演尤為注重協同和應用性訓練。同時,軍演又是一場考試,它可以對部隊日常各項訓練和綜合戰鬥力水平,以及戰時各作戰要素的匹配協同程度進行檢驗。

  軍演是軍事訓練與實際戰爭之間的“焊接點”,是對戰爭的“綵排”。二戰期間的諾曼底登陸戰役是戰爭史上的經典,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早在1944年4月,英美聯軍就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嚴格模擬諾曼底的地形、水域,以及德軍佈防情況,進行了一場縝密的陸海空三軍演習。有人甚至認為,如果沒有這次演習,二戰史或將改寫。

  其次,軍演可以檢驗和催生軍事理論和戰爭理念。軍事理論和戰爭理念源於戰爭而又指導戰爭,但戰爭畢竟是人類鬥爭的極端形式。在非戰爭狀態下,演習就是檢驗和催生軍事理論和戰爭理念的重要平臺。

  冷戰時期,美國為了防止蘇聯在歐洲大陸對北約集團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打擊,研究出了“空地一體戰”的作戰理論。在幾十年裏,美國在這一理論框架內設計了大量的演習,並根據演習效果對其進行不斷地修訂和完善。

  儘管這一理論在冷戰時並沒有派上用場,然而極為漂亮的海灣戰爭卻完全得益於這一理論。可以説,幾十年的演習檢驗對“空地一體戰”理論的成功實踐立下了汗馬功勞。

  此外,軍演也是戰略欺騙的重要形式,可以直接服務戰爭。在戰爭史上,借演習轉移對手視線或借演習掩護第一波進攻的戰例並不少見。

  1968年初,蘇聯已經暗下軍事干預捷克改革的決心,然而蘇聯不動聲色,只是倡議華約國家在捷克境內舉行代號為“波西朱亞森林”的聯合軍事演習。在當年5月至8月裏,蘇軍以演習之名閒庭信步般在捷克境內完成了軍事集結和戰略部署。8月20日深夜,蘇軍直接把演習變成戰爭,對捷克發起突然進攻,僅6個小時就控制了其首都布拉格,23個小時佔領了捷克全境。

  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埃及軍方也是以演習作為幌子,在蘇伊士運河西岸集結了大量軍隊,並利用以軍對埃軍演習習以為常的麻痹心理,對以軍發起突然襲擊,一舉突破號稱固若金湯的“巴列夫防線”。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國家在一個地區開展軍演,經常會導致周邊國家抗議,相關國家也通常會高度戒備,提高戰備等級的原因。

  軍演在國際政治博弈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為國家整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軍事演習早已經超越了最初的純軍事功能,而是越來越成為國家整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於國家的政治需要。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幾乎所有敏感區域、敏感時刻、敏感事件都有軍演的身影,這是因為:

  第一,軍演可以起到戰略心理戰的作用。在具有戰略張力的區域和時刻,通過軍演可以很好地表明一方的政治態度,渲染軍事實力,展示強硬姿態,對目標方構成心理威懾。無論是近來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舉行的軍演,還是美韓等國在朝鮮半島海域進行的系列軍演,其展示強硬姿態和戰略威懾的目標都是一致的。

  由於博弈雙方通常都不甘心在對方的軍演中“被震懾”,不甘心在心理和氣勢上落下風,這就常常會出現“演習對峙”的現象。例如,冷戰期間,北約和華約兩大陣營間的軍演就好像“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對臺戲。

  在純軍事意義上,一些為了提升戰鬥力的軍演是需要嚴格保密的,然而一些出於政治考量的軍演則往往是高調亮相。在一些大型軍演中,舉辦方會刻意讓媒體介入其中,成立新聞中心,主動向媒體提供資料和信息,借助輿論的力量膨化演習效果,傳遞政治信號。

  在2006年6月由美軍主導的關島海空大型聯合軍事演習中,美方不僅對媒體開放,而且熱情邀請中方觀摩。日本《産經新聞》曾評論説,美方此舉是要借軍演“震懾任何對美方懷有敵意的人”。

  第二,軍演可以維繫和強化軍事關係,鞏固戰略聯盟。聯合軍演是軍事外交的重要內容,它不僅可以鍛鍊軍隊之間進行聯合作戰的協同能力,也是深化軍事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通過舉行聯合軍演,同盟國之間可以強化軍事紐帶關係,健全對情報、基地等軍事資源的共享機制。美軍認為“聯合演習是為了保持軍事存在、為盟國提供可見的支持或向潛在對手發出警告,並表明美國履行條約義務的決心”。

  2010年“天安艦事件”後,美韓第一時間針對性地舉行了聯合軍演。除了對朝鮮的戰略威懾外,這也是美方展示對盟友“戰略再保證”的重要內容。

  在非盟國之間,聯合軍演也可以展示善意和信任,深化相互了解與合作,展現彼此致力於共同安全目標的姿態。“911”事件後,許多非盟國之間舉行了聯合軍演,展示了共同致力於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推進國際反恐合作的決心。

  第三,軍演還可以提升國家威望。借助軍演,一個國家既可以從硬實力層面秀出“國家肌肉”,鼓舞士氣,展示國威軍威,又可以從軟實力層面展示軍事透明與自信,以及國際擔當,進而提升國家威望。

  軍演的這一功能在一些處於發展上升期的國家中體現較為明顯。例如,中國自2000年起就對一些大型演習進行了開放,不僅允許媒體採訪報道,還邀請其他國家的觀察員觀摩,展示了我們的自信和透明。印度也一直致力於通過軍演強化其區域大國的地位,增強其在亞洲的影響力;日本則努力通過搭靠以美國為主導的聯合軍演來實現其“政治大國”的訴求。

  軍演以其特殊的溝通平臺和亮相形式,輔助政治主體獲取更加多元的戰略利益

  聯合軍演也是參演各方借助深入軍事互動相互摸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演習各方可以通過聯合軍演獲得一般外交途徑中難以得到的戰略和技術信息。演習中,除了光明正大的學習交流戰法訓法外,參演各方在私下偷窺對方的戰略思路以及軍事機密的情況並不少見。所以,在聯合軍演中,參演方都會把保密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嚴防泄密現象的發生。

  因此,儘管一些國家之間是盟友關係,但彼此的了解卻並不充分。例如,美韓、美日對彼此在戰時究竟能為對方提供多少戰略支撐,心中都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在頻繁的聯合軍演中,美方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韓日對美方軍事存在的態度和需求,韓日也可以考察美方提供軍事支持的決心和強度。

  借助巨大的眼球效應,促進軍火貿易是現代軍演的又一重要功能。在和平環境下,一些高端的和新近開發的武器裝備由於缺乏戰爭的檢驗,其威力和性能很難為人所了解,軍演就成了檢驗和展示這些武器的廣告平臺。

  一些國家在聯合軍演過程中,特別注重展示這些高端武器的性能,在檢驗裝備的同時,大力招徠潛在買家。在2006年俄羅斯舉行的“貝加爾—2006”首長司令部戰略演習中,俄制核潛艇“葉卡捷琳堡”號成功地發射了一枚“輕舟”型洲際彈道導彈,橫跨2600公里,準確命中靶標,成為整個演習的亮點。幾乎就在同一時間,美國在太平洋海域舉行的“英勇盾牌-06”軍演也強力推出號稱“最實用、最經濟”的“大黃蜂”戰鬥機。一時間,軍演似乎成了軍火賣家的叫賣場。

  軍演還可以成為國內政治的“調節閥”。它不僅可以對外展示姿態,也可以對內凝聚意志,服務本國政治。2010年年底朝韓“延坪島炮擊事件”後,韓國國內各方在處理該事件的態度上處於分裂狀態,大批政客和民眾批評政府“一貫的無能”和“妥協”,李明博政府陷入了嚴重的政治危機。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韓國不顧中俄兩國反對,執意在延坪島海域舉行實彈炮擊演習,這一展示強硬的姿態,在相當程度上緩和了國內的政治風波。

  在2004年的美國“紅旗軍演”中,美國空軍特意邀請印度空軍蘇-30戰機一同參加。在對抗過程中,美方的鷹式戰機被印方蘇-30戰機徹底“剿滅”。演習結束後,在美軍方的強烈呼籲下,美國國會向空軍增撥了更多的軍費,以避免“失去下一場戰爭”。

  然而事後的證據顯示,在當時的演習中,美軍故意設置了不利於自己的戰鬥條件,有意輸給印方以影響國會決策,贏取更多撥款。這也是借軍演服務政治訴求的典型案例。

  軍演隨時代演進呈現出更多新趨勢,完善健全之路依然漫長

  現代軍演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發展也呈現出許多新的趨勢。其中,最為主要的一個特點是應對非傳統安全的軍演有了大幅度增加。尤其是“911”事件後,世界各國都把應對國際恐怖主義、跨國犯罪、搶險救災等非傳統安全置於更高地位。同時,舉行應對非傳統安全的軍演在實現政治、軍事目標的同時,也最不容易招致負面效應。數據顯示,自2001年以來,以應對非傳統安全名義舉行的國家間聯合軍演,佔到聯合軍演總量的80%以上,而且這一比例仍在上升。

  另一方面,聯合軍演更多呈現出非聯盟化的趨勢,非盟國之間的聯合軍演有了大幅上升。由於應對非傳統安全、增進國家間關係,以及一些特殊戰略利益的考量,非盟國之間也開始進行聯合軍演。

  應當看到,軍演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仍有一些問題難以克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是現代軍演消耗過大。舉行一場中型以上的軍演動輒要消耗數千萬美元的金錢,尤其是一些單純出於政治目的的軍演,形式主義和走過場的現象非常嚴重,一些民眾經常把軍演形容為“勞民傷財的買賣”。

  二是在敏感區域和敏感時刻舉行的軍演,儘管可以起到一定震懾對手的作用,但這通常會加大博弈雙方擦槍走火的概率,給地區安全穩定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此外,一些本來缺乏信任的國家,只是為了謀求一時之利而打起軍演的幌子,通常是貌合神離、同床異夢,削弱了軍演本身的價值。

  (呂正韜 / 作者係解放軍某研究中心研究員)

熱詞:

  • 戰略心理戰
  • 國家軍事
  • 聯合軍演
  • 印度空軍
  • 戰備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