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軍事圖文 >

解放石家莊烈士陵園遇資金困難 民間曾自費修葺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9日 09: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軍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解放石家莊烈士陵園” 建設組織者賈雪陽少將

  中國軍網記者頻道2月28日電(范慧卿 申雪鋒 解放軍報記者 彭丹 嚴德勇)“石門封鎖太行山,勇士掀開指顧間。”65年前的冬天,華北大地見證了我軍解放戰爭中第一個城市攻堅的生死決戰,無數革命先烈用年輕的生命換來了石家莊的解放。然而,鮮血流盡的勇士們卻永遠地倒在這片熱土上。

  青山處處埋忠骨。平山縣河渠村,華北平原上一座普通村落,卻擁有著全國唯一一座專門紀念在解放石家莊戰役中犧牲烈士的陵園, 110位烈士的忠魂長眠於此。

  東風暗換年華,隨著時間的推移,烈士們的容顏、名字、事跡和精神,越來越遠離人們的記憶。為了永久的紀念,記者跟隨修建解放石家莊戰役烈士陵園的主要組織者,解放軍總參謀部政治部原副主任賈雪陽少將一起來到陵園,共同打開塵封的歷史,追尋昔日英烈的足跡……

  對烈士的態度折射著一個民族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取向

  “1947年11月6日,我軍打響了解放石家莊的戰役。經過6天6夜的殘酷激戰,石家莊宣告解放。期間,僅設在河渠村的戰地醫院,就接收了1000多名重傷員進行救治。當時,醫療條件差,沒有手術刀,就用剃頭刀代替;沒有消炎藥和麻醉藥,就用鹽水洗切開的傷口;沒有鑷子,就用鐵絲往外一粒粒地掏傷口的子彈和彈片。在這種極端艱苦的情況下,很多昏迷的戰士口中仍不停地喃喃:我要回前線殺敵……”賈老説,這些村裏老人口口相傳的英烈事跡,震撼他兒時心靈的同時,也烙下了深深的記憶。

  硝煙退去人不在,河渠村村民抹去110名烈士身上的血跡和戰塵,卸下門板捐出石料,懷著深情厚葬了烈士的遺體,並各自立碑銘記,形成了當時的烈士墓群。

  光陰荏苒,由於無專人維護管理,一年年的風刮雨淋使得很多墳丘失去了標誌,墓碑也已丟失。到了上世紀90年代,年輕的一代人已然不知村東頭的故事——記錄歷史的只有幾片長著荒草的墓地,僅剩的幾塊歪斜墓碑,以及無聲長眠的烈士忠魂。

  入伍參軍回家探親的賈雪陽,看著殘破的墓群,心痛無比。他知道,如果任由這些保存著遺骨的墓群消失,那麼接下來湮滅的,就有可能是為國捐軀的精神。

  1998年,賈老發起並&&捐款籌資,組織村民和愛心人士對石家莊戰役陣亡烈士墓群進行修葺整理,將這華北大地上唯一僅存的紀念解放石家莊烈士的墓群建成了永久性烈士陵園。

  談到修復解放石家莊烈士陵園的初衷,賈老動情地説,對烈士的態度折射著一個民族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取向。無數革命先烈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獻身,必須將承載著烈士革命精神的遺骨、遺物保存好,因為我們的人民需要能傳承烈士精神、弘揚烈士事跡的地方,需要擁有向先烈、向英雄跪拜的地方,需要能夠讓人們心靈得到洗禮、靈魂得到凈化的地方。

  國家需要健全保護烈士遺骨、遺物的有關政策和配套措施

  作為民間修葺烈士陵園的實踐者,賈老告訴記者,在陵園的修葺過程中,由於缺乏政府有關部門的組織和協調,他和其他修建的人員走了不少彎路,其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缺乏資金,最遺憾的事就是無法為有些烈士找到親屬。

  “以1998年修建“解放石家莊烈士陵園”為例,它的經費來源全是民間籌集的。當地老百姓聽説要維修烈士墓,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沒錢沒力的出主意。許多生活並不富裕的大爺、大娘,掏出了自己所有的積蓄,一些包著零票的報紙甚至是五十年代的!他們的事跡讓人感動,但這項事業不能僅僅局限于某些人、某些組織的義舉,它更需要國家建立健全烈士遺骨、遺物保護的有關政策和配套措施,由個人義舉變為國家行為,才能徹底解決有些地區烈士陵園遭破壞或長期無人看管的現狀。”賈老語重心長地説。

  陵園的成功修建並沒有變成休止符,賈老仍然持續著對這項事業的關注和思考。他既是實踐者,更是這項事業宏觀層面的一位思考者和研究者,積極為國家獻計獻策:

  “政府需要建立相應的機構。這個機構可以一部分是國家公務人員組成,另一部分吸收民間對烈士具有深厚感情的人士,特別是在烈士墓地保存方面作出貢獻的人士來組成,這樣既可以不增加國家更多的負擔,也可以保證他們有足夠的熱情、經驗和能力幹好這項工作……”

  “要有相應的制度和規定。現在國家對於文物保護有相應的規定,那麼為什麼烈士陵園、烈士墓就不能夠當作文物來看待?我們的法律、規定、制度需要更加健全……”

  “必須有相應的經費保障。國家需要加大對於烈士紀念物的正常維護和環境的整治資金投入……”

  修建國家烈士公墓,是對國民進行國防教育的有效途徑

  “我曾出訪過俄羅斯和歐洲其他一些國家,青年們在婚禮時會穿著婚紗自發祭掃無名烈士墓。那些國家的年輕人沒有忘記過去,他們把烈士當成崇拜的英雄。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把烈士紀念物保護好,把烈士墓建好,真正把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勇於獻身的高尚精神永遠留住。”

  賈老認為,我們應該修建國家烈士公墓、設立國家公祭日,組織幹部群眾集體祭奠革命英烈。以國家名義公祭英烈並制度化,這種將歷史與現實、儀式與精神結合的文化行為,是對國民進行國防教育的最佳途徑,據我所知,不少國家都已經採取了這樣的措施。”

  當談到國家如何更好地修建國家烈士公墓時,賈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認為應該根據各個墓群的特點進行修建,分門別類地把烈士紀念物和烈士的犧牲地等信息進行全面的統一調查,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保護措施。如果是特別有影響力的單個烈士墓,修葺和管理上應該加強和突出自身意義;如果是普通烈士墓,應該根據相同屬性進行相對集中,成片管理……”

  採訪行將結束時,賈老動情地告訴記者,烈士們用鮮血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決不能忘記過去。現在物質生活好了,“貧窮”的是我們的道德水準,是獻身精神,是光榮傳統,這些方面我們做得遠遠不夠。

  他還説,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看到大家共同關注和解決烈士遺骨、遺物保存和烈士精神傳承的社會問題。

  記者非常理解他的心情,如果沒有專門管理機構,沒有制度規定,僅有個人的愛心、熱情,那烈士墓的維護能否長久、烈士的精神是否永遠能得到傳承……

  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憐的,有了英雄卻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作為社會瞭望者的傳媒人,我們發自內心地希望他的義舉如同蝴蝶效應,輻射出能推動全社會的力量。

熱詞:

  • 烈士陵園
  • 烈士墓
  • 我軍
  • 河渠村
  • 少將
  • 忠魂
  • 價值